金立董事長塞班輸掉數十億成老賴,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因海外賭博導致公司陷入鉅額債務危機,如今其本人已經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單並被限制高消費。

11月27日,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由於到期無法償還興業銀行的欠款(共計人民幣20641.5萬元及利息等),興業銀行高新支行要求法院強制執行。深圳中院於2018年8月4日依法立案執行,對被執行人名下的財產進行了調查並採取了相關措施。

裁定書顯示:金立系三家公司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稱金立通信設備公司)、東莞市金銘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稱金銘電子公司)、東莞金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金卓通信公司)、劉立榮、何大兵都被列為“被執行人”。法院已輪候查封金立通信名下4臺車輛、劉立榮名下1臺車輛。同時法院還輪候凍結金立通信、劉立榮、何大兵分別持有的4家、8家、2家公司股權;輪候查封金立通信旗下26套房產;劃扣劉立榮、何大兵各自公積金賬戶32.94萬元、32.94萬元等。

此外,法院已將被執行人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對相關公司法定代表人限制高消費。金立通信董事長劉立榮、財務總監何大兵,均在受限行列。

金立董事長塞班輸掉數十億成老賴,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金立危機爆發過程:

“金立資金鍊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營銷費用與投資費用超限。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對金立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週轉困難。”在事後採訪中,劉立榮承認過度營銷成為導致資金危機的主因之一。

2017年底,就有傳聞稱,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在澳門賭博,一下子輸了好幾億元。

2018年1月,劉立榮接受媒體採訪澄清,資金鍊斷裂的真正原因是金立的營銷、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加上近三年對外投資的30多億元,近100億元的投入對金立的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

今年1月30日,歐菲科技發表2017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對部分客戶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損失3億元,導致公司外報淨利潤下修。之後公佈這家客戶就是金立,向法院申請對金立採取財產保全,並停止供貨。

今年3月,金立東莞工廠開始遣散員工。

今年5月,在供應商債權人會議上,金立財務總監何大兵在會上通報稱,金立正在引入一家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新的投資者將分批接盤股東所持股份,全盤接收金立的資產和債務。

今年10月底,金立稱2016年發行的10億元債券無法按時兌付。

11月20日,近20家金立供應商在幾個月的討債無果後,向深圳中院提交對金立進行破產重整申請。

11月23日,金立召開金融債權人會議。

11月28日早,金立召開了經營性債權人會議。

總結:產品營銷只能是一種手段,品質才是硬道理

曾以電視廣告打下一片天的金立,在看到OV(OPPO和VIVO)明星營銷的成功後,劉立榮心動了,開始了一系列“財大氣粗”的營銷霸屏,這也為金立日後的資金鍊斷裂埋下了隱患。

近幾年,金立冠名贊助了《最強大腦》、《笑傲江湖》、湖南衛視《2017跨年演唱會》等12檔綜藝節目,平均每年贊助6部。

在代言人方面,金立更是“大手筆”,最直觀的的體現是,品牌代言人更替頻繁,既有濮存昕、郎鹹平、柯潔、馮小剛等一眾名人,也有阮經天、薛之謙、余文樂、劉濤等一水當紅流量IP,高頻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然而,一個尷尬的事實是,消費者記住了代言人,卻沒有記住金立。2017年金立手機僅售出1494萬部手機,這與年初劉立榮定下的保底銷量3000萬臺相去甚遠。

品牌營銷往往有兩種思維:一種是廣告思維,一種是戰略思維。所謂廣告思維就是運用明星的自帶流量來為品牌導流,核心思想是流量嫁接。而戰略思維的一個重要核心是戰略契合,沒有清晰的功能定位,根本無法體現品牌特點。在沒有銷量支撐的時候,這種跟風式的大體量廣告投入,註定是資源浪費。金立的營銷策略非但沒有為金立帶來轉機,反而使得金立陷入債務纏身的境地。

不輕言放棄,人人都可能是史玉柱

史玉柱說,人是在不斷的失敗中才能成長的,經歷過失敗後的反思才能真正的看明白事情,看清楚自己。史玉柱絕對是當今中國商界最具爭議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早年,史玉柱憑藉巨人漢卡和腦黃金迅速飛騰,然後因巨人大廈而迅速墜落。經過幾年的蟄伏之後,史玉柱依靠“腦白金”和“征途”重新崛起,人生呈現一個精彩的“N”形轉折,被譽為當代中國企業界的傳奇人物。

其實某種程度上,人遇到波折是好事。人在成功的時候,在順利的時候,其實是學不到啥東西的。只有那些失敗的時候,總結教訓往往是深刻的,確實是受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