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这3种思维方式,就是和别人拉开差距的“法宝”

上了大学,一些学生总是感觉自己出现了很多问题,迷茫、焦虑、却又不甘落后,也不敢向别人倾诉,害怕别人笑话自己矫情。

其实,在大学里有很多学生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不少人都会有一个烦躁期,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这个时候需要你培养一些思维习惯,来帮助改变自己,以下这3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帮助你和别人拉开一定的差距,希望共勉。

第一、知道自己的限度

很多大学生们都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其实那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有些时候,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出规模,靠一个人是不够的。

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遇到自己的限度,类似于瓶颈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之后的无能为力,就是自己的限度,了解自己的限度之后,就要找一个人合作,找一个优秀的伙伴,或是学习,或是合作。

有些事情,一个人做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学习策略,就是随时向专业的优秀的人请教,知道自己的限度,保持谦卑的心态,这就是你进步的开始。

第二、明白有些事情不能随时准备好

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一个思维误区,就是:“等我有钱了,我要怎样怎样……”,“等我准备好了,有机会了,我再去干什么什么……”,当往往到了这个预设阶段的时候,当时定的目标,早已消失不见了。

有些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就是等自己先把英语单词背扎实了,再去看英语文章,但是往往背过之后很快就忘了,又觉得要先看完所有的文学作品再去考研,但是真正去看书的时候,发现书太多了,根本力不从心。

其实,完全可以尝试着一边背着单词一边去阅读慢慢试着理解文章,一边分析考研作品一边看那些文学作品,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完全会准备好的,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可以在实践当中完成的。

第三、能克制自己做事拖延的习惯

大学里,一部分学生过着这样的生活,就是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拼命熬夜补作业,考试前拼命找老师同学划重点借复习资料, 什么事情都想着明天再做,反正还有时间,然后就是一拖再拖,就把明天变成了后天、大后天。

当你意识到这种现状回对你的生活影响很大的时候,你可能才明白行动力和执行力的重要性,要做什么就要及时去做,一旦有不好的念头出现,比如等会再做,或是等会没事的想法,一定要及时地掐灭掉。

试着慢慢改变自己,比如认真读完一本书,可能会忍不住玩手机,但是也要努力克制,当你把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好后,你也就慢慢熟悉了这种充实的感觉,优秀是一种习惯,咬牙坚持下来,就会顺其自然。

身处在大学里,可能会迷茫,会无助,但是不要被这些东西颓废了自己,十几二十岁的你可能还不够完美,但你要会在这些不完美中成长,这3种思维可能会帮助到你和别人拉开一定的差距,能帮你成长为一个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