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為何眾人寧願去死,也不願說出帶頭大哥是誰?

遷客暮天鍾


《天龍八部》中眾人寧死不說帶頭大哥,主要原因是連載版生硬造懸疑。

《天龍八部》在金庸小說中,人物塑造是很好的,但劇情本身離奇誇張,其實經不起推敲。

裡面蕭峰得知當年雁門關之事後,追問帶頭大哥,結果當年的知情人咬死不說;不但不說,還一個接一個趕在蕭峰到達時候被殺死;不但被殺死,還被人栽贓全是蕭峰殺的;不但被栽贓,而且事後揭秘,原來這些人紛紛恰好在蕭峰到達時被殺,都是蕭峰親爹蕭遠山乾的。蕭老爺子在少林寺讀了二十多年的經書,然後全副精力拿去栽贓陷害自己的兒子了。陷害效果也很出色,從一開頭殺喬三槐,殺玄苦,這親爹就害親兒子,搞的蕭峰成了武林公敵。當初聚賢莊大戰,如果到會人員多幾個慕容復、段延慶、鳩摩智、玄慈方丈水平的,只怕蕭峰和蕭遠山爺倆都被一鍋煮了。

而蕭峰在老爹干擾下,苦苦不能想出帶頭大哥是誰,終於導致他和段正淳兩個說了一段顛三倒四的瓊瑤風格對白後,認定段正淳是帶頭大哥,然後打死了自己最愛的未婚妻。

所以,這些江湖人士寧死不說出帶頭大哥的身份,首先是劇情製造懸疑的需要,作者為大。

當然,具體在這個案例,江湖人士不說也還是有緣由的。

首先,江湖人士,義氣為重,本來就是重諾輕生死。何況當初決定去雁門關狙擊“大隊遼國高手入侵”的,本來就是為國為民把生死放在一邊的義士,他們更不會為了活命出賣朋友了。

其次,為了維護少林寺的聲望。當年雁門關這件事很丟臉,帶頭大哥是玄慈方丈,而玄慈背後的少林寺是中原武林領袖。維護少林寺的面子就是維護中原武林的名聲,就是維護大宋和華夏文明的名聲(我知道這是胡扯,但譚公譚婆他們就這麼想的),所以他們打死了不能招人是玄慈方丈當年帶頭幹了這麼一件丟臉的混事。

其三,是仇恨帶來的逆反心理。蕭峰被老爹陷害後,江湖人士都認為這契丹狗奴終於原形畢露。於是他們對蕭峰的愧疚變成了憤恨。帶著這股恨意,他們決不能讓蕭峰稱心如意地打聽到帶頭大哥的下落。於是咬緊牙關,打死我也不說!


巴山夜雨涮鍋


《天龍八部》喬峰母親慘死,父親蕭遠山沒死但是喬峰不知道,喬峰一直追查當日的帶頭大哥,但是當時參與的人要麼死了要麼對比閉口不言。

喬峰也因為被康敏欺騙這個錯手打死了自己最愛的女人阿朱。知道後來才知道當日追殺他父母的帶頭大哥居然是少林方丈玄慈!

那麼好為何那麼多人不願意說帶頭大哥的身份呢?

將錯就錯,

假這一點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事情就是如此。那些活著的人就是因為錯殺喬峰父母,所以這些年都閉口不言,互相也不提,想將這個秘密埋藏起來,將錯就錯。

維護少林聲譽

大家可能以為這幾個人沒那麼偉大,但是他們都是武林名人,除了慕容博其他人還比較講道義的。都發誓不會互相說出對方身份。

而大頭大哥玄慈更是少林的方丈,如果說出去對少林的聲譽可不是一般的影響!殺人越貨,還死不承認!

一死贖罪,沒必要連累他人

這幾個知道內情的,內心還是比較愧疚的,當然除了個別不知道羞恥的除外。他們為了守護秘密內心受到譴責,同時又有贖罪的心理。

希望玄慈庇佑自己家人

陰謀論一點說,這些人害怕喬峰報復,畢竟喬峰武功之高,令他們畏懼。所以他們不說出來就是怕喬峰報復到他們家人頭上。

他們不說,玄慈自然會庇護他們的親人。


玄幻小子


帶頭大哥應該是玄慈方丈!故事是這樣的:慕容博假傳消息,目的是引起宋遼兩國開戰,好光復大燕!但是帶頭大哥卻不知道這一點!為保護大宋安危,帶頭大哥帶領江湖人士到雁門關阻截,結果害得喬峰家破人亡!這才發現誤殺了好人,於是將喬峰帶回大宋撫養成人!喬峰長大成人得知自己是契丹人後,開始尋找帶頭大哥想搞清楚父母被殺的真相!但是眾人極力維護帶頭大哥,寧死也不肯洩露帶頭大哥的身份!接下來談為什麼大家要維護帶頭大哥?第一:帶頭大哥是他們的領袖,江湖地位比較高,人緣也非常好,所以大家敬重他的為人,自然不願意洩露他的身份!第二:殺喬峰一家,他們都參與了,帶頭大哥更是主要聯絡人,古代人講義氣,當喬峰找到他們後,自知罪孽深重,只求一死,不想出賣朋友,尤其是他們心目中的領袖――帶頭大哥!第三:他們更不知道這是慕容博一手策劃的陰謀!只想保護帶頭大哥!第四:他們心繫大宋安危,官兵昏庸無能,只有帶頭大哥帶領武林人士才可以抵禦外敵!所以他們寧可去死,也不願說出誰是帶頭大哥!更多精彩問答可以關注“神少帥名局講座”


象棋神少帥


這和當時的大宋周邊形勢和武林格局有著重要的關係。



澶淵之盟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國主和其母率軍南下侵宋。宋軍自太宗繼位後,疏於訓練,戰鬥力低下。宋朝皇帝杯酒釋兵權,對邊關大將防範極嚴,政府不肯把戰場指揮大權交給前線將帥。

契丹聲勢浩大,大宋朝廷聞之後,倉皇失措,許多大臣主張逃走遷都,只有寇準一人主張皇帝御駕親征。

宋真宗在澶州南城,顧慮不前,惶恐不安。寇準力陳:陛下不過河,則人心危懼,敵氣未懾。

由於宋真宗親臨前線,軍隊士氣大振,契丹人喪失最佳進攻機會,兩軍相持,契丹統軍蕭撻凜中箭而死。

最終雙方議和,遼主稱真宗為兄,真宗稱蕭太后為叔母,每年給遼國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兩國因澶淵之盟,百十年內,雙方和平相處,但是大宋相比遼國,一直處於劣勢,受到遼國的威脅。



雁門關之戰

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總結前朝之亂,以文人治天下,武官的地位低下,宋朝的軍事實力上十分落後。

“君以文章致位兩府,今敵騎充斥如此,猶責瓊無禮,君何不賦一詩退敵騎耶”。

武官地位低下,宋軍孱弱,武林人士莫不痛心疾首,公元1063年,中原豪傑接到訊息,說契丹國有大批武士要來偷襲少林寺,想將寺中密藏數百年的武功圖譜,一舉奪取。

當時武林格局是以丐幫和少林為首,兩者是武林第一大幫和第一大派,為國出力,少林丐幫義不容辭。

丐幫數百年來,乃是中原武林的俠義道,天下英雄,無不瞻仰……丐幫和少林數百年的交情,從沒傷了和氣。—《天龍八部》。

因此以少林的帶頭大哥玄慈,和丐幫幫主汪劍通為首的中原英豪,趕赴雁門關,截住契丹武士。

慕容博為了挑其宋遼開戰,企圖從中混水摸魚,假傳信息,以致釀成慘案,中原武林損失數十名英雄,無辜契丹人因此喪命。



少林丐幫

民間傳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曾在少林寺學武,著名的“太祖長拳”就是他創立的。從這也能看出少林寺和宋朝的關係,少林寺多少年來一直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在武林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丐幫人數眾多,在全國各地都有分舵,一直以來丐幫以忠義為本,以國家為先,丐幫後來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理念,南宋末年郭靖郭大俠率領丐幫兄弟死守襄陽多年。

丐幫一直暗助大宋抵禦外敵,保國護民,然為了不令敵人注目,以致全力來攻打丐幫,各種謀幹不論成敗,都是做過便算,決不外洩,是以外間多不知情,即令本幫之中,也是儘量守秘。—《天龍八部》。

以丐幫和少林為核心的武林,一直是民間保家衛國的重要力量。

為國為民

咱們是為國為民,不能說是做錯了事。—《天龍八部》。

武林英雄人物都有為國為民之心,當年的雁門關之戰就是典型例子。



喬峰身世之謎被揭開,武林第一大幫丐幫猝逢大變,丐幫內部人心不穩,丐幫的實力大打折扣。

如果說出帶頭大哥是少林寺的玄慈方丈,喬峰必然上少林質問玄慈,喬峰和少林的一場大戰不可避免。喬峰武功高強,才智卓絕,天生神勇,少林寺僧眾肯定會死傷慘重。

西夏時時興兵犯境,佔土擾民,只為害不及契丹而已,丐幫常有諜使前往西夏,刺探消息。—《天龍八部》。

以少林和丐幫為核心的武林體系必然崩潰,大宋民間抵抗契丹,西夏,保家衛國的力量必然削弱。

中原武林面臨鉅變,契丹,西夏很可能趁機侵擾,導致大宋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因此眾人寧死也不願意說出帶頭大哥。



《天龍八部》本就是一部武俠小說,不能當真。以上內容是我個人觀點,開腦洞的看法,歡迎討論,不喜勿噴!


我是一個小書蟲


先說帶頭大哥

故事中的帶頭大哥早已不是具體一個人了,他是集各種美德以及武林威望於一身的權利化身。金庸將其具體為少林寺方丈,也許在他看來也只有出家人才能更具有如此沒有人性弱點的影響特徵,當然,這也是為後來的私生子風波埋下的伏筆。

否定父母就是否定自己

否定父母就是否定自己,其實這是一句源自儒家思想一句話,更有那句“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算是相同思想的另一種詮釋。但如今很容易被後來人曲解,早知道千年的華夏文明,儒家思想更多是是統治階級的工具。

再來說眾人為何緘默

先來說一段公開媒體中很難見到的一段歷史。熟讀《林肯傳》的朋友們都知道,林肯砍過柴,當過律師,最後成為令人敬仰的美國總統。但其實林肯也參過軍,當過兵,而且還是林肯少尉。之所以後來為其著書立說之人隻字不提,這和帶頭大哥的故事不禁有些雷同。

眾說周知,“五月花號”登陸美洲之初,這片大陸生活著兩千多萬印第安人,並且還接濟了這些初來乍到的清教徒們。但為什麼到了十九世紀末,印第安人只剩下了不到一百萬人了呢,這一百年發生了什麼?這一百年美國軍隊除了中間內訌打了場南北戰爭,其餘時間主要任務就是減少印第安人的數量,有效減少一個種族的人口,最直接的當然是婦女和兒童,太血腥就不多說了,感興趣的可以搜一下:傷膝河。

還記得美國西部大開發時對印第安人的描述麼?野蠻,血腥,殘忍等一些列詞彙。其實很類似於兩宋時期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描述,這是佔領了道德制高點,也是統治階級號召和統御民眾旗幟。旗幟如果倒了,後果可是很嚴重的,不是幾條人命可以比的。

所以回到問題,大家之所以維護帶頭大哥,實際上就是維護中原武林行俠仗義為國為民的旗幟,偶像的化身,哪怕出現了一點點的瑕疵,都可能成為對手擊敗中原武林的契機。所以大家寧可將真相帶到墳墓,也不遠開口說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身在江湖自然身不由己。


瓦爾登的船伕


看完天龍八部,和幾個兄弟聊起來,歷數天下惡人,總不過三、四人而已。丁春秋人品底下,追求有限,不值一提。惡貫滿盈的段延慶實在不算什麼大惡人,以段的遭遇,是個正常人都會不擇手段,肆意報復,而且縱觀天龍,段延慶只是對仇家手段毒辣,並未見見其它什麼濫殺。

以慕容博的手段,實在當得起一代梟雄,頗讓人敬畏。鳩摩智天資過人,佛法武功確有可傲之處,雖然其行事不擇手段,但是身為吐蕃國師,很多做法並不意外,而且也沒有對不起吐蕃的地方,可算是吐蕃國的俠之大者。

最讓人瞧不起的是少林寺的方丈玄慈這個殺千刀的老賊禿!!!

1、從其本身來說,一無出眾之處。論心性,不及玄苦;論佛法,又講不過鳩摩智;論文才,不過一粗魯武夫(從寫給汪劍通的信中字跡看出);從信的內容也能看出其人氣量狹小,不過妒賢忌能的一種族主義者罷了;論武功,雖說其領袖少林,比他好的人卻不計其數。他實在是一個平庸之輩,地位超越能力,對誰來說都是個悲劇。看起來,當年領導雁門關一戰,很可能是沽名釣譽。

2、掃地僧無疑是武林第一大牛,默默無聞,被他用作雜役,不懂知人善任,可見一斑

3、身為少林方丈,隱為中原武林領袖,一舉一動決定全局。處事本該謹慎小心,卻輕信奸人,枉開殺戒,埋下武林大規模仇殺的隱患,實為不智;

4、佛說眾生平等,宋人、契丹本無分別,丐幫一個小乞丐可以說契丹人都是豬狗不如,作為少林高僧的玄慈則不可,他聽信傳言,不過是宋人愚夫愚婦的愚忠。

5、此人至為不仁。當初,明明看到蕭峰老孃一個婦人,照樣狠下殺手,此為一不仁;葉二孃因為失去孩子,心理變態,每天殺一小兒,玄慈不可能不知道,而且這件事情可說是由他而起,卻不見其採取任何措施阻止,此為二不仁。

6、眾兄弟為保他名聲,寧死不說,可憐的趙錢孫!他身為少林方丈,不可能不知道,老友就戮,依舊裝聾作啞,對朋友極為不義。

7、此人懦弱膽小。假設在蕭氏父子大開殺戒的時候,他理應站出來承認帶頭大哥的身份,完全可以阻止之後的一系列屠殺,但是他卻龜縮少林,充耳不聞,一言不發,不是懦夫是什麼?講起來好像是為了維護少林清譽,細細想來,再對照他死前論起少林戒律的那段話,他更有可能是不敢面對錯誤。

8、只是最後天下英雄雲集,所造罪孽再也無法隱瞞的時候才假惺惺的出來認回妻兒,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呀!

9、最後逼不得已在天下英雄面前受刑,妄圖挽回身後名聲,不過自取其辱,令人大呼痛快。可嘆少林寺一幫無腦土驢,竟感動不已,少林無人,一至於斯!

歷數天下惡人,唯有慕容複比他更上不了檯面,不過是個沉溺於YY的狂妄小人。


金山萬丈


於情於理,帶頭大哥(玄慈)都是不應該出現的。

當帶頭大哥和眾人一起在雁門關伏擊蕭遠山夫婦,最終活下來的只有他自己,汪劍通,趙錢孫和智光大師等四人。因為此事計劃之時極其保密,所以可以認為,知道帶頭大哥身份的人也就汪劍通,趙錢孫和智光大師三人,可能後來趙錢孫還告訴了譚公譚婆。汪劍通已死,但單正和徐長老看了帶頭大哥寫給汪劍通的信,所以也知道。這樣滿打滿算,喬峰想要找到帶頭大哥是誰,只能靠這六個人。

武林中人,最注重都就是一個義氣。經由丐幫杏子林大會這麼一宣傳,天下人都知道喬峰在探查這個秘密,而這個秘密就掌握在這六個人手中。如果喬峰突然得知了帶頭大哥的身份,那麼洩密的肯定是這六個人啊!這是一件遺臭萬年的事情。武林人士行走江湖,面子和名聲比什麼都重要,況且這六個人全部都是武林中成名已久的老人,對身後名更加是看重,更是不能吐露的。

再說,帶頭大哥殺害蕭遠山夫婦也是被人構陷的結果。他自己也深自懺悔,並且儘量做出了彌補。這人實在也不是一個壞人,出賣他,實在也是令人良心不安。

但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帶頭大哥的哥們講義氣,為什麼帶頭大哥自己不講義氣?明明有這麼多人為了隱瞞他的身份而死,為什麼他不及早出來,自曝身份,阻止這場禍事?

可這裡又有一個說法。帶頭大哥的真實身份是玄慈,少林寺的方丈掌門人。書中明確說明,中原武林的領袖有兩個,一個是少林寺,一個是丐幫。限於出家人的身份,少林寺不能直接插手許多武林事務,而丐幫在高級人才方面和號召力方面也需要少林寺,所以丐幫和少林寺互為表裡,共同維護著武林秩序。喬峰本人出身少林而擔任丐幫幫主,即是這種合作的明證。而在抗擊大遼這件事上, 也是丐幫衝鋒在前,而少林寺背後支持的。

突然一下子,少林弟子兼丐幫幫主喬峰被認定為契丹人,叛出丐幫,丐幫內部大亂,後來甚至讓遊坦之當上了幫主,中原武林的兩根支柱塌掉了一個。此時只能靠少林寺獨立支撐。若是讓喬峰知道了玄慈就是帶頭大哥,他再出手殺了玄慈,少林寺是不是也會垮掉?如果這時再有居心叵測之人藉機挑撥少林寺和丐幫的關係,那麼中原武林就真的會陷入大亂,大遼和西夏可能真的就會趁虛而入。

所以,為大局考慮,玄慈也是不能自曝身份的。而且,知道帶頭大哥身份的人也知道這事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肯定不能告訴喬峰。可以說,是武林道義和家國大義決定了他們必死無疑。


敦復


這可能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

第一是他們雖然覺得愧對蕭遠山、蕭峰一家,但卻並不認為自己真做錯了什麼。一切只是誤會,是意外而已。


杏子林中,說到當年雁門關往事,趙錢孫還說:

「咱們是為國為民,不能說是做錯了事。」

智光大師說當年收到消息,契丹武士要偷襲少林寺,奪取武功圖譜。當時他特地問了喬峰:

「喬幫主,倘若你得知了這項訊息,那便如何。」

喬峰迴答說應該帶了兄弟前去攔截,這正是當年中原武林所做的。智光就說了:

「如此說來,我們前赴雁門關外伏擊遼人之舉,以喬幫主看來,是不錯的?」

喬峰就說恨不得早生三十年,跟你們一塊去。


所以當年雁門關之事,沒有人是存了壞心思的,正像趙錢孫所說的那樣,大家都是為國為民,就算喬峰遇見這事,他也會去的。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傷及無辜,做錯了事,但他們的初衷,確實是為國為民。


他們無論如何是不願意這種為國為民的帶頭大哥去死的。

二、

第二則是為了江湖的穩定考慮。


蕭峰的身世被揭露,蕭峰成了契丹人,而契丹和大宋是對立的。那麼蕭峰自然也被看作了對立立場的敵人。


現在契丹人蕭峰要報仇了,他的仇人是中原武林的英雄,而頭號仇人,也就是當年的帶頭大哥,是少林方丈。


這其中不再是單純的報仇的事情了,而是契丹人蕭峰要殺中原武林的少林方丈。


沒有人會允許契丹人殺了少林方丈,這已經不再是私仇的考慮,而是夾雜了國家民族的考量。


如果契丹人蕭峰殺了少林方丈,那麼中原武林會怎麼樣,會造成什麼影響,對大宋會造成什麼影響,對大遼會有什麼影響。這都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


所以他們堅持不說帶頭大哥是誰,因為在他們的考量中,這不是蕭峰和帶頭大哥,而是大遼和大宋,是契丹人和中原武林了。

三、

基於上面兩個原因,人們就不可能會告訴蕭峰帶頭大哥是誰,最後才是個人的考量。


由於前兩個原因,人們認為,不告訴蕭峰帶頭大哥是誰才是正當的,嚴守秘密在他們而言是一種信義,具有正當性,而告訴帶頭大哥是誰,反而是一種背信棄義的表現。


知道實情的幾位,大概沒有貪生怕死,背信棄義之徒,他們自然不會說。


並且,知道帶頭大哥的就那麼有數的幾個人,無論誰告訴蕭峰帶頭大哥是誰,其他人都會知道是誰說的,那麼這件事必定會傳到江湖上去,人人都知道這個人是背信棄義之徒,他根本無法在江湖上立足。


所以總的來看,他們不告訴蕭峰帶頭大哥是誰,根本上是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不告訴帶頭大哥是誰是正當的,是信義的,而告訴帶頭大哥是誰,則是背信棄義的。


孫虛白


小說三要素無非是人物、環境、情節。

天龍八部小說後面的故事情節是圍繞喬峰尋找帶頭大哥展開的,比如說養父母喬三槐夫婦、玄苦、譚公譚婆、智光大師、馬伕人、阿朱等一系列人員之死,都是因為喬峰尋找帶頭大哥引起的,以至於發展到聚賢莊、少林寺大戰。

如果眾人一開始就說出帶頭大哥,小說還這麼往下編?


大眼小蛙


首先,是劇情需要,一開始就說了怎麼騙稿費。

其次,金庸小說裡面,把義字看的很重,行走江湖要一言九鼎,比如江南七怪和丘處機的賭注,為了守信千里迢迢去找郭靖,然後天天教育他,非親非故,就是一個承諾。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所以眾人不願失信於帶頭大哥。

然後,蕭遠山是契丹人,而且武功高強,雖然伏擊加滅門不光彩,但畢竟是敵人,而蕭峰也是契丹人,蕭峰知道真相很可能大開殺戒,內心裡也已經把蕭峰當做了敵人,告訴蕭峰就有通敵罪名了。

最後,大家都是成名英雄,士可殺不可辱,蕭峰武功太高,如果說出真相,傳出去就會說受不了蕭峰要挾,膽小怕死,出賣朋友,這樣名聲就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