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小国君主的血腥暴政:统治仅三十年 人口居然减少近一半

当我们听到“血腥暴政”这个词时,绝大多数人不会因此联想到比利时,这个欧洲小国一直以啤酒闻名于世,似乎跟血腥、暴政这样残忍的词语完全挂不上钩.然而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统治所谓“刚果自由邦”的三十年间,当地人口减少了近一半,更匪夷所思的是这片面积超过比利时本土76倍的土地,不属于任何国家或政府,而仅仅只属于利奥波德二世国王本人。



图1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痴迷殖民的国王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1835年出生于比利时,在1865年登上了王位之前,他的人生就像欧洲其他任何王室的王储一样,出席仪式、学习礼仪、军队任职并娶了一位奥地利公主。而当他登上王位后,他对海外殖民地,特别是赤道殖民的的痴迷像着了魔一样,然而作为对外殖民扩张的后来者,欧洲小国比利时很难在缝隙中找到一片空地,1866年利奥波德二世甚至试图向西班牙王室赎买菲律宾,然而交易最终由于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被推翻而破裂,之后,利奥波德二世的目光就转向了非洲。



图2亨利·斯坦利开拓刚果殖民地

刚果自由邦

1875年,利奥波德二世组建了国际非洲协会,名义上是资助对非洲大陆的勘探,实际上是为他的殖民野心寻找道路。在他的资助下,英裔美籍探险家亨利·斯坦利在完成了让他名留史册的超级远征:从非洲东岸的坦桑尼亚出发,横穿非洲大陆,到达西岸的刚果河下游(非洲第三高峰,刚果金和乌干达之间的斯坦利峰,就是以他命名的),也为利奥波德二世对刚果河流域的野心打开了通道。1878年亨利·斯坦利带着利奥波德二世派出的随员,开始为利奥波德二世打造一个属于他个人的殖民地。可笑的是,建立殖民地的资金是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从比利时政府那里贷款来的,在他偿还了这笔债务后,实际上百分之百的利润直接流向了他——这不是比利时的殖民地,它属于利奥波德二世个人所有。1885年,在著名的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上,利奥波德二世建立的“刚果自由邦”得到各国的正式承认。



图3橡胶种植园工人戴着颈链

血腥暴政

利奥波德二世在所谓“刚果自由邦”的统治,与其说是殖民,不如说是他成为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奴隶主。利奥波德二世在当地建立了一支名为“Force Publique”的雇佣兵组织,他像我们打游戏一样,将殖民地划分成不同的片区,给每个片区规定了生产象牙、黄金、钻石、橡胶以及其他产品的配额,并给这些片区配备了省长以及一定数量的雇佣兵,规定这些人的报酬按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支付,极大地调动了这些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他们大规模狩猎各种野生动物,并招揽欧洲各地的狩猎爱好者购买狩猎许可证,随意射杀野生动物;将各类产品配额层层分配,对未完成配额的人施以严酷的惩罚,比如砍去一只手……甚至如果还需要手去劳作,那就砍去他的妻子或孩子的一只手来代替;为了节省开垦荒地的时间,他们将大量土著居民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甚至屠杀掉,为国王的经济作物腾出空间。这种血腥的暴政导致“刚果自由邦”人口下降了近一半,死亡的原因主要是饥饿、疾病、过度劳累和残害造成的感染,以及对逃亡者、叛逆者和逃犯家属的处决。



图4 被砍掉手的当地人

暴政的结束

然而随着世界橡胶种植业的发展,“刚果自由邦”的橡胶种植业逐渐在与美国,英国和荷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刚果自由邦”也逐渐成为了利奥波德二世的累赘。1908年,利奥波德二世将“刚果自由邦”转让给比利时政府,比利时政府将其改名为比属刚果,并对利奥波德二世之前的制度进行了改革,基本结束了这种暴政,然而利奥波德二世血腥统治的后果给刚果造成的创伤,至今也没有恢复。(利刃/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