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恋童癖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熔炉》是根据孔枝泳同名小说改编的韩国电影,黄东赫执导,孔刘主演。以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为蓝本,2011年9月22日在韩国上映。


《熔炉》的热映在韩国国内掀起了一股“熔炉热”,并进而发酵成“熔炉效应”。

在民众的呼声和舆论的压力之下,韩国光州警方组成特别调查组再次着手对当年“仁和学校事件”案件进行重新审理,涉案人员被重新起诉。

韩国国会甚至为此特别通过了熔炉法,加强对残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惩罚力度,以《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最为知名。


电影《熔炉》


那么恋童癖是一群怎样的人?

我查了下一般给的定义。

固定型对成年人不感兴趣,只愿与儿童交往,并且只有在与儿童交往时才觉得舒心。他们猎取的对象一般都是很熟悉的,如邻居家、朋友乃至亲戚的孩子。首先是与这些孩子玩耍,带她们看电影、逛公园、买东西给她们吃,获得孩子的信赖,与孩子建立起友谊,进而才发生有关性方面的接触。回归型表面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过正常的恋爱史,甚至已结婚成家。但当家庭、学习、工作等方面出现压力或遇到重大精神刺激后,便回复了不成熟的性表达方式。猎取的对象都是不熟悉的儿童,其行为带有冲动性,同时有的人还伴有酗酒。攻击型攻击对象主要是儿童,他们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一种攻击心理,想借助于折磨儿童而发泄出来。往往用各种残忍和变态的手段来蹂躏儿童的某些器官,还强迫儿童满足他们的各种下流要求。与施虐狂很相似,他们追求的不是正常的性感,而是通过不正常的性行为来发泄畸形的感情。


电影《素媛》


有研究表明,恋童癖者的大脑中的“白质”异于常人:灰质构成大脑,白质在灰质之间传输信号。正常人在看到儿童时会产生保护欲,而恋童者则是产生性欲。

这是一种基因论的说法。

基因论往往有为犯罪者开脱的嫌疑,包括病史论、情绪论。进而延伸出“受害者论”。

人生而不平等,但人如果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实在是太可悲了。

恋童癖本身是一种性癖好,并不属于犯罪,但如果行为人对儿童实施了性侵害,则是另一回事了。


非常不幸的是,恋童癖好的人,实在太多了。

校园里的老师、校长,出租车司机,便利店的收银员,教堂里的牧师。你可能没有真实遭遇过什么,但或许你曾经在某些人身上察觉到异样。

我们活在社会之中,每天都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


Lolita



lolita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纳博科夫这本《Lolita》中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恋童癖。因为男主亨伯特竟似乎是超出了性欲本身,诞生出一种病态的“爱”来了。

或许这种追逐年轻的心态普遍存在,鲜活紧致的身体,稚嫩的眼神,大把可以挥霍的时间,一切都在无声的宣扬着生命的吸引力。

这种年轻,吸引力有多大呢?


微博截图


上学的路上,回家的途中,公车上,游乐园里。

校园里,职场中,都不能幸免。尤其是年纪越来越大之后,对不相熟的人开一些自以为是的玩笑本身,也是一种性骚扰。


儿童色情


说说这个绕不开的话题。


与14岁以下的幼女发生关系哪怕是双方都自愿也构成强奸罪,3年以上监禁,最高死刑。虽说这话被一些猥二人员传播得声名狼藉,乐观点看的话,也算是一定程度的普法了。


说到这里,张木易第一次遇见张千巽的时候,女方8岁。他们所谓的8岁初相见时的电光火石,实在无法让人认同。

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对年龄差很大的情侣报以异样眼光,50岁和30岁完全ok,40岁和20岁勉强ok,但20岁和10岁?


电影《素媛》


20岁、30岁的人都有足够成熟的心智和社会关系,但10岁不是。与心智尚不成熟,无法为自己的行为和未来负责的人发生性关系,我们称之为强奸。

心智、社会关系的严重不对等,是这种畸形关系的根源。

心智不成熟,无法对当下的局势和未来的形势作出预判,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社会关系薄弱,容易妥协、一叶障目,以及看不清自己。

电影《素媛》


如果说这个世上还有共识可言,那一定事关道德伦常,而恋童癖正卡在这条底线上。公众之所以痛恨恋童癖者,则是因为恋童癖者冲毁了这条共识。

从受害对象来讲,性侵未成年儿童放到任何地方都是不能忍受的,而恋童癖者的破坏性显然不止如此。美国有研究显示将近68%的恋童癖者都骚扰过家庭成员,30%的恋童癖者骚扰过养子、寄养子女或继子女,19%的恋童癖甚至骚扰自己亲生子女。

儿童色情黑产的发达,也是出乎意料的。恋童癖的人之多,更加出乎意料。

欧美很多国家对儿童性犯罪的惩罚力度非常大,观看儿童色情资料,就足以令你锒铛入狱,但在中国,堂而皇之拍摄、分享儿童色情资料的仍大有人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日本,这个萝莉文化风靡的地方。

这里并存着极致的抑,和极致的欲。

膝枕


JK女高中生制服系,女仆咖啡厅,妹控,膝枕、壁咚,包括我们对萝莉的定义也是15岁以下的幼女。

在日本的某些地方,一切边缘行为都是合法的、可贩卖的。孵化于色情行业,这种边缘产业更加着力在更“高级”的情色上,所谓“卖艺不卖身”。

这也是为何早年“死宅”这个称号是与绅士(变态)划等号的原因,幼女控、妹控、制服控,不是变态是什么。

这种将部分人阴暗的欲,赤裸的摆到台面上的行为似乎一直在突破大众认知的下限,即使是现在,次元文化也从未与色情完全剥离。

甚至说次元文化,一直更偏向于儿童色情(御姐系相较弱)。这点,无可否认。我们喜欢可爱的东西,但这种感情绝不应该成为恋童癖的庇护伞。

JK


恶之花


说说许豪杰。

微博认证为90后作家、《超级演说家》全国季军、搞笑视频自媒体。因他习惯于自我介绍为“我是一名90后,这是我第XX次创业”,被称为“创业大神”。

如果说之前提到的种种行为,都只是在违法的边缘试探的话,那么许豪杰,就是板上钉钉的犯法。

正太控≠恋童癖,前者是觉得可爱的喜欢,后者是觉得性感的喜欢。

不久前,豆瓣网友“沉默如海”发帖爆料微博大V许豪杰开办恋童网站并以传播儿童色情淫秽物品牟利,同时还展示多张许豪杰本人微博里带有儿童性暗示意味的图片。

尺度之大,"色情"二字不足以形容,"凌虐"、“淫秽”来形容似乎更合适。

对于大部分恋童癖来说,“童”才是满足他们的核心。一旦他们喜欢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们的感情便会消失。这才是这种畸形心态的核心问题。

这可能也是公众第一次,对真正的恋童癖有认知。尤其是,对他们的变态程度有了认知。不知为何,近些年曝光的恋童癖往往都“伴随”着同性恋的癖好,也就是说,专门挑小男孩下手。

身边年纪稍长的人,大多有一种“男孩子不用管,随便出去玩的”的想法,实则不然,只要是人,就会受到伤害,都应该被保护。

大画家卡拉瓦乔也是恋童癖,同性恋,以及杀人犯。只因才华吸引,加上时代背景局限,似乎也并未收到过多诟病(心疼图灵十秒)。尤其是权力得到一定程度,恶念就会一股脑跑出来,追求刺激和所谓的“自由”。

人,生而受拘束,道德、思想、善念的拘束,并没有绝对的自由。

而自由,绝不是简单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已。

越来越发现,最难的,是保持善良。

恶魔在人间,人间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