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那份骨子里的自卑

孙家很穷,作为长子的孙少安,小小年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很深切地感受到贫穷带来的自卑。

因为穷,没有地位没有发言权,孙玉厚一辈子就老老实实低头做人。

到了孙少安,他以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有了号召村民的能力,可是家中的贫穷状态并没有改善。

他需要借钱,需要别人的资助,那种低头求人的日子,那种难以启齿的窘迫,他深深的印在记忆中。

因此,当他的生活稍稍改善后,他首先考虑的,不是妻子贺秀莲想建个新家的小愿望,而是要广泛帮助贫困的村民。

身为有志向的男人,追求名声威望并没有错,帮助别人更没有错。

然而孙少安这么做,并不单单是出于名声、出于善心,而是为了摆脱长久以来贫困带给他的低人一等感。

以前是他找别人借钱,现在他要借钱给别人,他要让别人看到,孙家也有翻身的一天。

这种迫切的心理需求,使得他急功近利,不认真考虑自己的实力。

只要是找上门的,借钱的找工的,他都不拒绝,哪怕他不需要那么多人,哪怕那些人混着工钱自己的妻子却累死累活。

这种急切心理致使他遭受惨败,再一次经受人情冷暖之后,他才沉下心来,稳打稳扎。

再次成功的孙少安,应该是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不再为了名声面子,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孙少平也很自卑,在学校时,他吃的穿的都是最差的,在同学面前,十几岁的少年对这种贫穷差异是极为敏感的。

幸好遇到了田晓霞,他渐渐走出了对自己的自卑,学会了用才华和能力赢得自尊。

可是他无法忘记家人所经受过的窘迫困顿,甚至被亲叔叔瞧不起的境况。

老实的孙玉厚穷苦了一辈子,低下了一辈子,他不在乎别人的看不起,可是年轻的孙少平在乎。

因此,当孙少平攒了一些钱,可以给爹妈建一所舒适的住房时,他不满足。

他要努力攒下更多的钱,为家中打一孔最漂亮最气派的窑洞,让他的父亲孙玉厚走在村里也可以抬起头来大摇大摆,要让村民们看到他家的门楼就羡慕赞叹。

这种心态,岂非也是源于深埋已久的自卑。

内心的自卑,也让他们无法得到心爱的人。

田润叶执着的追求爱情,她有勇气为所爱的人付出一切,孙少安不敢接受,那么轻易地就退却了,伤的田润叶心碎一地。

孙少平总算有勇气接受了田晓霞,他似乎正视了身份、工作的平等,可是他的潜意识里仍觉得他一个挖煤工人配不上省报记者。

因此当田晓霞的信里偶然提到一个追求她的富家子弟,他就悲伤懊恼,自伤自嘲,准备冷落她放弃她,直到她伤心地大老远跑来跟他做解释。

在爱情的世界里,往往是自信的那一个在努力的追求,默默的付出。自卑的那一个,总做着让自己伤心,也让对方伤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