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行三件宝:觉察、觉醒、觉悟

人们都说“人生即是一场修行”,这句话没错。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心学家王阳明就认为,人生处处是修行。他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修行了,到了成年之后,人的一切生活、做事的过程,都是修行的最好道场。那么,人生为什么要修行呢?有位叫王丽丽的作家曾在她的《人生是一场修行》一书中说,修行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修行是让人们能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多一些成功,少一些懊悔;多一些精彩,少一些落寞;多一些积极,少一些懈怠。所以说,人生在世,修行自我是必须的,是一个人在其生命的过程实践中的必修课。

那么,人生应当怎样去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中,该如何去做才能达到修行的目的呢?笔者认为,一个人在自我的修行过程中,能具备这三件“法宝”,就能帮助大家在人生的修行中始终明晰正确的方向,端正正确的心态,从而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和目标。

首先,人在自我修行中要有觉察的知能。什么是人的觉察的知能?就是人在其人生的修行中,要始终能自察自知,要具备自我纠察和警觉的能力。因为人对事物的认知具有很强的被导向性,举例说,一个很有礼节礼貌的人,不是因为他一出生就是这样的,而是受家庭、学校和周边人群环境的熏陶、教育和影响的结果。这就是认知的被导向性。但这种来自外部的导向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积极的,比如说有的人说话喜欢带有不礼貌的口头语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不可能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受周围环境负面因素影响造成的。假如这个人在受了周围环境因素负面影响后不能自我觉察这种影响的负能,那么他就会形成这种出口成“脏”的不良习惯。反之,假如一个人虽然身处带有负能因素的环境,但具有自察自知的能力,那就未必能受其影响。有句话叫“出污泥而不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人生修行中要有觉醒的动能。什么叫觉醒的动能?就是能在主观上自我觉醒。在人生修行过程中,一个人光有自察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自我觉醒的主观能动性。人在修行中要能在自我察觉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所经历过的,感觉到的,认知到的事物或事态,进行客观的总结和梳理,并能辨明真相,从而为自己的继续修行明确更加正确的方针和方法。有一本书名叫《觉醒人生》的书中说得好:“沉迷的人生充满无奈、束缚与痛苦,犹如失控的马车;觉醒的人生有方向、有活力,轻易驾驭马车,往目的地直奔。”这句话很生动、直接地阐述了觉醒动能在人生修行中的重要性。

第三,觉悟是人生修行中至关重要的一件“法宝”。可以这么说,人在其人生修行过程中的一切“觉”,均是为了达到“悟”的境界。“觉”是过程和表象,而“悟”才是目标和目的。人要“悟”什么呢?要“悟道”,当然这里说的“道”不是道家的道,而是道理的“道”。这里所说的道理,是万事万物的自然法则,是“法道自然”的“道”。人在其人生修行中,要始终明确修行的目的,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要遵循什么样的人生法则,崇尚什么样的道德公义。这种明白、明确、懂得,就是人生修行的“觉悟”。“觉悟”了,人的生命才更具有活着的意义,才不枉此生。

人生修行三件“宝”:觉察、觉醒和觉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