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不解开这块“巨石”,你永远都不要指望成功!刷新认知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所以我们讨厌失败,这是我们的认识,也是我们的感觉,不可辩驳、毋庸置疑。

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

自以为聪明理智的我们,总是自信地认为我们清醒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总是不辞辛劳地做着与我们所希望的结果相反的事。

我们喜欢成功,但却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给自己绑上一块不断加重“巨石”,生怕我们向前的脚步太快,生怕我们离成功过近。

01我们为自己绑上的“巨石”

第一次考试不理想,我们就为自己系上了一块“巨石”,接下来我们都拖着这块沉重的巨石去赶赴每一场考试,如果遇到第二次不理想的考试,这块巨石的体积和重量就不断加大。更严重的是,这种增加不是以加法的形式,而是以乘法的形式。慢慢地,我们就会被这块不断加重的巨石拽住不能动弹,甚至被它拉着往下坠。到了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考试成了不理想的代名词,甚至开始从不理想变为差劲、失望、绝望……

这块“巨石”就是由事实引发的失落感觉,我们暂且称这种感觉为“失败感”。

不仅仅是考试,人生中的任何一件事都遵循着这个规律,一旦被失败感盯上,只要不解除,我们就永无宁日。

可笑的是,这块石头并不是任何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主动加上的。我们总是自我标榜为聪明的动物,却干出跟单细胞动物同等智商的蠢事。我们明明很喜欢成功,但却千方百计地阻扰自己靠近成功,而且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孜孜不倦。

01失败只是感觉,而不是事实

一提到失败,我们自然就会想起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一事无成的场景,这就容易让我们误以为失败是一种事实。

其实,失败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事实!

同样挣了100元,有的人开心得合不拢嘴,有的人却垂头丧气,你能说挣了100元是失败吗?当然不能。挣了100元是事实,挣了100元后引发垂头丧气的感觉才是失败。

可以说,失败是我们主观创造的一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往往是无中生有,与事实极不相符。事实是没有成功和失败之说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我们无中生有的主观创造的。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或多或少抱怨过自己乱花钱,认为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但是,如果你回过头来想想你胡乱花去的那些钱,你会发现根本就找不到哪一分是打了水漂的,不论以什么方式花去的每一分钱都有着它的意义。

也正是因为这样,电影《西虹市首富》里的男主角王多余才发现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花掉10亿元根本办不到。王多余意外获得一笔遗产,但继承的条件就是要在一个月之内花掉10亿,当然如何花掉这10亿有很多条件限制。这些限制条件虽然多而凌乱,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让这些钱花得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刚开始时,王多余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认为花钱嘛,还不简单?慢慢地,王多余才发现,要让这些钱花得没有任何意义根本就办不到。

其实,不要说10亿这样的天文数字,哪怕只是1元,要让你把它花得无任何意义,你会发现根本就办不到。

即使是那些我们认为胡乱花掉的每一分钱都有它的意义,更不要说我们认真花的了。做事也一样,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哪怕是你所认为的不务正业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这也许才是这部电影搞笑背后隐藏的最大意义。

不管我们是走着、站着或者是躺着,也不管我们是工作还是休息,更不管我们现在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有着它的价值和意义,这些价值和意义只有外貌之差,没有大小之别。

所以,事实是没有失败的,有失败的只是无中生有的感觉。

03失败感是容易上瘾的毒药

跟所有的毒品一样,一旦有一次沾上失败感,就会成瘾,而且瘾越来越大。

可能是看了朋友圈,可能是挤公交上班的途中,可能是早上一睁眼,可能是一次失恋,可能是一次被批评……失败感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无孔不入,不断袭来。

更要命的是,只要放任失败感袭上心头,它就没完没了,明明是蝴蝶的振翅最后却演变为一场铺天卷地的飓风。

你也许只是一次上班迟到,失败感马上袭来,牵引着你去联想这么多年来还不见长的薪水,马上又让你联想到自己还没车、没房,接着又带着你联想到现在还单身一人……在这个过程中,失败感越来越强烈,而且永不停歇,每一次都能准确无误地带着你找到自己的弱点,最后就是爆炸。

刚开始时,失败感可能还会瞅机会抓住你的防守真空进行攻击,慢慢地,任何时候都可以击中你,陌生人的眼神、朋友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孩子的一次不听话、上司的一次指责……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成为了失败感击中你的契机。最后,你的生活就被失败感全面占据。

可气的是,在被失败感麻醉得不成人形时,我们却浑然不知,仍会觉得理所当然。

一方面渴望成功,一方面又离不开失败感,我们到底还要多搞笑,这样搞笑的我们又怎么会成功呢?

04学会解开这块“巨石”

失败感这块巨石,死死地拽住我们,让我们喘不过气,如果不及时解除,那我们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

那么,如何快速解除这块巨石呢?

目前的状态就是当前最好的状态

前面我们已经阐述了,每一个状态都是极具价值。销售额1万和1千,二者都各具价值和意义,只是它们的长相不一样,不存在孰大孰小。

都说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所以经常歪曲事实,其实,我们戴的哪是有色眼镜,明敏就是“竹筒”,这导致了我们只能看到竹筒大小的世界。金钱就是我们经常会戴上的竹筒,戴着金钱这个竹筒,我们连一张钞票都无法看完整,还理直气壮地认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只会用透过竹筒看到的那些金钱来衡量价值和意义,殊不知,在我们视野之外,还有更多的金钱,也还有更多金钱换不来的东西。

取得现在的状态,我很成功

很多读者会认为这是阿Q精神,自我麻醉。其实不然,你还记得我们前面所说的失败感会把我们拽向失败吗?

对,与失败感相对的就是成功感,与失败感相反,成功感才会把我们带向成功。面对任何结局时,我们都要感到成功,这是在培养成功感,足够的成功感才能把我们带向成功。

所以,这不是自我麻醉,而是通往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动力。

正确看待事件的功效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它的最重要、最可靠的功效就是让自己享受当下。

学习,仅仅是因为了解不知道的知识能让我开心;工作,仅仅是因为在每天的工作任务中能够让我快乐;创业,仅仅是因为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让我感受到刺激……这些才是事件可靠的功效。如果当前的事不能让我享受,那我也可以干别的事。

可是,我们常常夸大事件的功效,试图让事件的结局来愉悦我们。事件的结局可能会愉悦我们,但那是额外的惊喜,不是可靠的期待。学习让我成为知名学者我才开心;工作让我成为最佳员工我才快乐;创业让我扩大市场份额我才感受到刺激……这样的期待是很过分的,也是不可靠的。

当我们把对事件的期待回归到正常范围,失败感就会被消灭殆尽。

欢迎关注我们,用最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呵护一个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