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中国空间站寿命不小于10年 第3批航天员已初选

近期我们对中国深空探测和月球探测的内容比较多,很多读者也留言问,中国空间站的进展怎么样?其实,除了因为长征五号推迟给空间站发射组装带来了2年左右的延迟外,其他都在有序进行中,

2022年完成一阶段3舱空间站的组网计划不变。而且,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近日在参加活动时,也首次向公众公开说明了中国空间站项目的准备情况。杨利伟的消息应该是非常准确的,下面就划一下杨利伟演讲的重点:

一、空间站研制进度

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的初样基本完毕,已经开始转入正样生产(另有消息称,正样已经研制完毕);保持核心舱、实验I舱和实验II舱组装成T型结构,航天员工作、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是“核心舱”,而两个实验舱主要用来进行科学实验;空间站常规有3名宇航员,换乘时可以临时居住6人;天宫空间站设计寿命不小于10年;神舟飞船可以在空间站逗留180天(意味着航天员需要在空间站半年再进行轮换);天舟货运飞船分为全密封、半密封和全敞开三种(这也是首次被提及)。

二、载人航天项目准备

新一代舱外航天服正在进行初样研制航天员正在水下模拟“太空漫步”的出舱活动,陆地上的同步试验也在进行中国
第三批宇航员已经开始了初选工作(预计将在空间站组装完成后再开始执行任务)新入选的航天员主要面向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等(还应该包括一些科学专家)

三、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

征集了42个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项目,正在筛选,2019年5月出结果与俄罗斯达成“合作联委会”模式,开展大量合作为欧洲进行航天员训练联合欧洲进行海上航天员搜救与欧洲签订空间站合作框架,联合欧洲设计高灵敏度伽马暴偏振探测仪,并通过天宫二号送入太空与法国联合进行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