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的“快递王位”正被“边缘化”

快递这个小池子已经不下顺丰这条大鱼

2018年的10月底,顺丰控股宣布,将豪掷55亿收购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PDHL)在华供应链业务,整合其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供应链管理业务、管理团队和相关科技技术。顺丰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飞解释称,“顺丰处于战略转型期,我们的愿景是成为科技驱动的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公司。从传统快递企业向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转型,必然需要一个学习过程。而与标的公司的整合,能够快速缩短这个学习过程,使顺丰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了国际领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力。”

今年以来,顺丰控股一路买买买,在重货、冷运、同城、供应链等领域攻城略地:

2018年3月,顺丰控股收购了广东新邦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发力重货快运业务,并建立“顺心捷达”快运业务独立品牌,为公司快速扩展快运业务布局奠定网络基础和能力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顺丰之前的重货运输以自营为主,但“顺心捷达”破格采取了加盟制。

2018年4月,顺丰控股为加码国际业务,参与了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融资,助力双方发展全球业务市场。

2018年8月,为了加强冷链业务竞争力,顺丰控股与美国夏晖集团联合成立新夏晖(顺丰为控股股东)。新夏晖成立后,将继续经营夏晖已有的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供应链及物流业务(包括国内货运管理),巩固顺丰在冷链物流领域的优势。

顺丰不得不买,因为快递业这个小池子已经装不下顺丰这条大鱼。

顺丰的三大痛疾

在快递行业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通达系、京东物流、苏宁物流等不同类型的企业逐渐获得市场认可,25岁的顺丰却不再如以往那般强势,逐渐显现出了一些弊病。

近日,顺丰投资的快运网络“顺心捷达”与菜鸟达成合作,一改2017年6月因“数据接口”之争,造成的尴尬局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即使走过25载,成为行业巨头之一的顺丰,也不免选择与竞争对手握手言和。

毕竟在快递行业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不少头部玩家逐渐向细分领域延伸,并且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服务质量,通达系、京东物流、苏宁物流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也逐渐获得市场认可,不再只有顺丰。在这一局势中,25岁的顺丰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病。市值也从2017年3月1日的超3000亿元跌到了2018年12月14日的1500多亿元,一年多时间市值蒸发了1500多亿元。为此,亿欧物流特梳理了顺丰的曾经过往,欲一探究竟。

痛疾一:电商

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相比,顺丰旗下的电商业务却有点儿不温不火,甚至出现了6年换了7任CEO的事情。而且,发展战略也几乎一年一变,由生鲜电商到线下布局嘿客,再到顺丰优选与嘿客线下店合并,开启生鲜O2O时代,又到跨境电商等。

财报显示,仅仅嘿客,顺丰在2015至2017年间的亏损已经达到16亿元。即便如此,王卫也未曾放弃过电商。亿欧物流认为,也许正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展战略,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的有起色的发展案例,才使得顺丰的电商模块一直处于更换状态。

有业内专家指出,顺丰的流量是快递订单流量,阿里、京东的却是零售消费流量。前者是服务流程,后者是源头活水,差异较大,这是顺丰探索电商成效不大的核心症结。顺丰只有进化到由以订单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才能够解决营销流量问题。

痛疾二:无人货架

或许基于餐饮、广告等线下流量想象空间巨大,继盒马鲜生、京东、苏宁之后,2017年11月,顺丰上线无人货架“丰e足食”,目标成为日订单规模达到150万-200万的新零售巨头。但是据《2018上半年无人货架领域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丰e足食市场占有率为12%,而每日优鲜为55%,是顺丰的近5倍。截至2018年10月底,丰e足食累计完成近3000万单,而每日优鲜日均订单超过30万单。也就是说,每日优鲜100天的订单量相当于丰e足食近一年的订单量。

就这一领域而言,无人货架市场正在经历激烈的洗牌。从2017年风云乍起,这一领域吸收了近30亿元的投资,但在今年年初,一些无人货架创业公司却纷纷转型或者濒临被出局的窘境。况且,目前市场上也没有出现清晰的盈利模式。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也曾表示,“因为交易相关方太多,无人货架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单量增长。”顺丰如今的表现也比较逊色,究竟能不能实现“新零售巨头”的梦想也很难说。

痛疾三:智能快递柜

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共同投资创建丰巢,研发运营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以解决快递末端配送问题。

目前,国内一个智能快递柜造价约为1.8万元~6万元,而且企业还需承担智能快递柜的安装成本、线路改造和后期维护等费用,加之场地租金水涨船高,累加的成本变为快递柜企业在探索盈利之路上,难以避开的绊脚石。介于此,顺丰不得不放弃一定的股权权益。于2017年8月24日与明德控股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顺丰持有丰巢的股权从30.8636%变为15%。

截至2018年6月,中通、韵达、申通已全部撤资丰巢。随后,圆通、中通、申通等宣布向菜鸟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增资。由此,可以推断,三通一达在快递末端的布局极有可能聚拢菜鸟网络,而不是顺丰。

不过王卫认为,“未来,快递业真正要面对的竞争,不是来自同行,而是像谷歌一样的高科技公司”。顺丰朝“科技公司”努力,无可厚非,也顺应时代潮流,但核心业务“快递”不能分心,这是个脚踏实地的活儿。顺丰想要扭转自身发展所遇瓶颈,除了开拓业务线之外,更需要保全自己“快递老大哥”的地位,继续保持并加强自身“引流”能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