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8上校
正史中的嚴嵩並非像小說或戲曲中醜化的那樣長著一張大白臉,欺男霸女,壞的膚淺。他可是明朝嘉靖年間,權勢顯赫的大人物。
他很有才學,靠自己的本事進士及第,一路仕途通達。一直官至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
他不光是自己權傾一時,還縱容兒子嚴世蕃代行父權。父子倆把持朝政二十餘年,搞的政壇一片烏煙瘴氣。
嚴世蕃後來因為作的太過,被朝臣們死命彈劾,嘉靖下令把他處死了。但是,對嚴嵩,嘉靖帝卻很姑息。
據說,當朝臣們要求嚴厲處置嚴嵩時,嘉靖帝還下旨說:“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斬之。”
親父子倆,嘉靖帝為什麼對待他們一寬一嚴呢?
咱先說說嘉靖皇帝為什麼要了嚴世蕃的命。
話說這嚴世蕃,比“他爹是李剛”那位“坑爹娃”可囂張多了,說他是“惡貫滿盈”一點也不過分。
據說,嚴世蕃品性極其惡劣,荒淫無度。他妻妾成群,單是史上有記載的妻妾就達到二十七個。他還挑選姿色出眾的美女蹲在地上給他充當痰盂,並美其名曰“美人盂”。
他非常貪婪。藉助父親嚴嵩的權勢,他把持朝廷官員的升遷和任免,將朝廷官職按職位大小明碼標價,大肆聚斂錢財。
搜刮來的錢財家裡實在放不下了,就在花園裡挖地窖,將古玩珍寶、黃金白銀埋在其中。
他還收受皇子的賄賂。因為嘉靖帝一直不待見裕王,嚴世蕃就不按月撥給裕王府歲賜,導致裕王府三年沒有領到戶部的銀子。
裕王無奈,派人給嚴世蕃送上1500兩銀子,才得到了按例的歲賜。
此事令嚴世蕃虛榮心極度膨脹。他逢人便誇耀:“皇帝的兒子都要給我送銀子,誰還敢不孝敬我?”
在抄沒嚴世蕃的家產時,光是記錄其財物的文書,就達到了6萬多字。朝廷共抄得黃金三十萬兩、白銀二百萬兩、良田美宅無數。數目之大讓人觸目驚心。
光這些還不算,真正讓嘉靖要他命的罪是“謀反和通倭”。嚴世蕃不僅密養武士,意圖不軌,還勾結倭寇,裡通日本。
這兩項罪名戳中了嘉靖帝的痛點,別的好說,犯上作亂,裡通外國這種事恐怕沒有哪個皇帝能容忍得了。
於是,嘉靖帝要了嚴世蕃的命。
既然都要了他兒子的命了,嘉靖為何卻放過嚴嵩呢?畢竟兒子作惡多端,其父不可能一點關係都沒有呀!
關於這個,有書君分析,原因可能有這麼幾個。
一、嚴嵩會揣摩嘉靖皇帝的心理,投其所好。
嚴嵩和嘉靖帝的關係,有點類似乾隆爺和和珅。史載嚴嵩的一大性格特點就是“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說明嚴嵩非常善於揣摩嘉靖帝的心思,特討嘉靖帝的歡心。
據說嘉靖經常寫一些莫名其妙的字條,滿朝文武都猜不出寫的什麼,嚴嵩每每都能猜對皇帝的意思。
當時,嘉靖皇帝篤信道教,無心朝政。嚴嵩從來不會多說皇帝不愛聽的,比如勸諫皇帝多關心朝政之類。
而對於皇帝的愛好,他卻是相當上心。修道祭天要用一種特殊的文章叫“青詞”,格式複雜極其難寫。
但是嚴嵩和他兒子嚴世蕃總是加班加點的給皇上寫完,保證不耽誤皇帝的修仙大業。
嚴嵩在青詞的寫作手法上狠下功夫,從內容上獨闢蹊徑。其青詞作品深受皇上喜愛,因此還落得個“青詞宰相”的稱號。
二、嚴嵩的政治覺悟高。
儘管嚴嵩是大貪官,他當政的時候國庫空虛舉步維艱,但是嘉靖養道士修道觀從來不缺錢。
因為嚴嵩太會來事兒,他的原則就是,一切以皇帝的喜好為標準,一定必須滿足皇帝的一切需求!
關於這點,有一個人跟嚴嵩形成鮮明的對比。即嚴嵩的前任,內閣首輔夏言。夏言品行剛正廉潔,屬於包拯海瑞那一類的人物。
嘉靖從中年以後就開始一心撲在修道成仙上,朝也不上了,龍袍也不穿了,天天穿著道士服,在家裡搞化學實驗。
可是,修道就修道吧,他還希望內閣大臣們都來沾染一下道家的仙氣,於是有一次召見內閣大臣的時候。
他送給每個大臣們一個禮物——一個自己親手做的青葉冠(一種道士帽子)。
大家注意了!那可是程朱理學大行其道的大明封建王朝,皇上賞賜的東西,不管是啥,也得供起來。
嚴嵩自然不必說,誠惶誠恐的就戴上了,為表示尊重,還特意罩上了一層青紗。
彼時嚴嵩還是內閣二把手,一把手是夏言。但夏言就從來不戴皇上賜的那頂帽子。因為從來不見他戴,嘉靖帝就問他“你為什麼不戴”。
夏言非常不快的說:我是正經國家大臣,怎麼能帶那種東西?!皇上聽了,當然不會高興。
嘉靖二十七年,夏言被殺,連屍體都不許收。嚴嵩繼任內閣首輔,成了內閣老大。照顧大“boss ”更有道兒了。
如果有這樣一個員工,毫無怨言的工作,把老闆的事放在第一位,急老闆之急,想老闆所想。政治覺悟這麼高,老闆能捨得殺了他嗎?
三、嚴嵩對嘉靖皇帝忠心不二。
嚴嵩對嘉靖皇帝的忠心真是沒的說。在這點上,他跟他兒子有本質的區別。他甚至勇於冒著生命危險充當小白鼠,為嘉靖帝試丹藥。
每次道士煉好丹藥,嘉靖帝都會找人試吃,嚴嵩往往是自告奮勇。嚴嵩年逾七旬,屢次試嘗後導致中毒,“至冬發為痔疾,痛下淤血二碗”。
另外,嚴嵩還替嘉靖背了不少黑鍋。他在嘉靖帝身邊做輔臣20多年,皇帝20多年不上朝,偶爾用遞紙條的方式發號施令。
不可避免會有很多錯誤或失當的決策,但捱罵頂缸的一律都是嚴嵩承擔。
對於嘉靖帝來說,只要能讓他專心修道,誰把持朝政都不重要了,而嚴嵩對他忠心耿耿,鼎力支持,能為他提供經濟支持,又可以隨時為他擋箭,替他捱罵。
這樣的人,嘉靖帝怎能捨得殺?
綜上所述,嘉靖之所以非要殺了嚴世蕃,主要原因是,嚴世蕃挑動了皇帝大忌,蓄意謀逆。
而之所以留下嚴嵩不殺,一則是嚴嵩會做人,皇帝喜歡他;另一個深層原因,也是為了權利平衡。
如果殺了嚴嵩,權力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嚴嵩雖然很奸,很貪,但是很忠心,留著他總比讓夏言那類人權力獨大更安全。
其實,天下的奸臣有很多共性,而且,這些特點,讓皇帝願意利用。皇帝們並非是真被矇蔽,留奸臣不殺大多是出於對他們的利用。
有書博物館
嚴嵩是誰?
首先是楊廷和的徒弟。
楊廷和不僅是四朝權臣,而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他把15歲的嘉靖帝扶上皇位,最後盡然敗在這介少年手裡。他的兒子是誰?楊慎。有明一代300年,,楊氏父子都是網紅名人。能被楊廷和看上的人,絕非慫人,也非善類,嚴嵩如此,不簡單。
其次是嘉靖皇帝忠實的傳話筒。
嘉靖帝朱厚熜從15歲開始就與大臣鬥智鬥勇,楊廷和下臺後,又來了個首輔夏言,不是善茬。常言道,君強臣弱,君弱臣強。嘉靖帝通過大禮儀事件,亟需一位既聽話又會忽悠朝政的首輔,於是,嚴嵩歷史地被選中了。這是他的宿命。
再次是位權謀老道忽悠高手。
嚴嵩66歲成內閣首輔(入相)88歲下臺,66 88多麼吉祥的數字啊。這20年間,嚴嵩與嘉靖兩個君臣的關係,就象兩位太極高手,心照不宣地秘切配合:嚴嵩深諳聖意配合嘉靖清修煉丹,不越皇家半步,朝政忽悠的方方圓圓;嘉靖帝用腐敗換取忠誠,正因為嚴嵩父子貪腐無厭,嘉靖才能放心使用。你有把柄在我手心裡攥著,還怕你不聽話?如果嚴嵩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嘉靖還能放心使用嗎?有時,貪腐是劑護身符。
最後是史書上口誅筆伐的大奸臣。
皇權社會,皇上重用你或誅殺你,也就是一念間的事。關鍵是在什麼時侯什麼關口收拾了你,才使政治效果最大化。殺嚴世蕃,就是嘉靖帝晚年為兒子清除“路障”。既平了民憤,又鏟了利益集團,還創收了鉅額銀子,一箭三雕。至於嚴嵩,都88歲了已幾乎全身埋土裡了,還需肉體消滅?畢竟鞍前馬後侍侯寫了20年的青詞,殺之不忍。殺了嚴世藩,就等於殺了嚴嵩。
嘉靖帝到死,都是權謀高手。
我本狂草人
嘉靖四十一年,擔任內閣首輔、把持朝政20年之久的一代權臣嚴嵩轟然倒臺。明世宗朱厚熜下旨,將為自己賣命的嚴嵩削官抄家,嚴嵩的兒子嚴世蕃被當眾斬首,最終八十七歲高齡的嚴嵩在飢寒交迫中死於老家的墓地,都沒有棺木下葬。嘉靖帝不殺嚴嵩是因為嚴嵩畢竟勞苦功高、身份顯赫,但是嘉靖讓嚴嵩老年喪子、死無葬身之地也不能說是有善心吧。
在很多史書上都說嚴嵩能夠獲得嘉靖帝寵信數十年是因為他擅長寫青詞,但我覺得這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還是嚴嵩聽話,能夠斂財滿足嘉靖皇帝的奢侈無度。
嘉靖帝朱厚熜是中國歷史上有數的聰明帝王之一,精通政治權謀之道;同時也是最任性、倔強的一位皇帝,不允許任何人反駁自己。而嘉靖任用過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夏言、嚴嵩、徐階等人中,嚴嵩是最沒有底線、不顧慮文官集團利益、對皇帝的命令百分百執行的人,這樣的人用著舒服。
另外嘉靖帝痴迷修仙練道,大肆營建宮殿、道觀以及祭祀場所,每年要徵用民夫、役匠數十萬人,花費二三百萬兩白銀,勞民傷財,造成嚴重的財政虧空。而嚴嵩成為內閣首輔後,一方面能夠滿足嘉靖帝的揮霍無度;另一方面還能維持大明朝的運轉,支持胡宗憲、戚繼光等人完成東南抗倭大業,這是個能人啊!某種程度上來說嚴嵩就是嘉靖帝的和珅。
嘉靖四十一年嚴嵩倒臺,道士藍道行的扶乩和內閣大學士徐階的手段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還是嚴嵩老邁昏聵,嚴世蕃貪婪無度、不堪大用,被嘉靖當成替罪羊而拋棄。至於只殺嚴世蕃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首先嚴嵩身上貪婪斂財、禍國殃民的罵名最起碼有一半是替皇帝背黑鍋,平民不知道但是文武百官是瞭解的,嘉靖要是殺了嚴嵩就顯得太冷血了,官員誰還敢給他賣命、背黑鍋?殺嚴世蕃已經能平息民怨了,嚴嵩就留著吧。
其次古代醫療技術不行,人均壽命極低,能活過50歲都是少數人,因此對於年老的長者都是有各種禮遇的。嘉靖四十一年的時候,嚴嵩已經85歲了,在古人觀點中殺之不詳,更何況一心悟道的嘉靖更不願意犯忌諱。
最後嚴嵩畢竟是秉政長達20年的內閣首輔,地位尊崇,代表的是朝廷的臉面。古代封建社會可不講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嚴嵩這樣的人治罪也會留個體面。
說實話不考慮嚴嵩是奸臣和對於明朝的危害,但是嚴嵩對於嘉靖帝個人絕對是有功的。這對君臣最終沒能善始善終,嚴嵩白髮人送黑髮人、死後無人將其安葬,不得不說嘉靖皇帝的心是真狠啊!
當狗容易做人難
作死的是他兒子
大家應該對《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印象深刻,劇中的嚴世蕃是囂張的不能再囂張了。其實歷史上嚴世蕃也是在權力大增之後囂張的不得了,號稱富可敵國,天子的兒子都要孝敬。這等作死之為怎能不被處死。
死不是折磨人的最佳方式
歷史上嘉靖要除嚴黨的時候,嚴嵩已經八十多歲了,這時候殺了他的兒子,罷了他的官,沒收他的一切財產,讓他自生自滅。就像大明王朝劇中的六心居改成六必居一樣,要的就是這種誅心的效果,這種誅心的方式比直接殺了嚴嵩更加折磨人,畢竟殺了他只是分分鐘的事情,但是估計還不能洩嘉靖的氣。
正因為嘉靖知道罪魁禍首是嚴嵩,才不讓他這麼痛快的死去,相反留他一命,但是所有人都疏遠了他,嚴嵩這時候不僅窮困潦倒,而都沒有家可歸,這種折磨對於這個年紀的嚴嵩來說已經算是比死刑更甚的處罰了。
淡看天上月
在語文課本中曾有一首明朝歌謠《京師人為嚴嵩語》:“可笑嚴介溪,金銀如山積,刀鋸信手施。嘗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講的就是嚴嵩貪贓枉法,家中金銀堆積如山,又橫行霸道,殘殺忠良。
光史書所載被嚴嵩陷害殘殺的忠直大臣就有張經、李天寵、王忬、楊繼盛、葉經、沈煉,因彈劾嚴嵩父子而被貶的大臣有謝瑜、童漢臣、趙錦、王宗茂、何維柏、王曄、陳塏、厲汝進、徐學詩、周鈇、吳時來、張翀、董傳策等。
因此嚴嵩被《明史》列入奸臣傳,成為明朝首屈一指的大奸臣。
十年鈐山
歷史上的奸臣其實基本上都是才華卓越之輩,嚴嵩也不例外,他五歲開蒙,九歲入縣學,十歲過縣試,十九歲中舉,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五歲的嚴嵩就高中進士,並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前途一片光明。
但在正德三年(1508年),嚴嵩突然便生了場“大病”,因此只能回家養病,這一養就是十年。這期間,嚴嵩在鈐山讀書寫詩,頗贏得了一些清譽。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倒臺,兩年後袁州府修志,請嚴嵩為總纂,正德九年(1514年)嚴嵩任總纂,志成後嚴嵩北上覆官。
可見,嚴嵩的病根不是其他,正是為了躲避劉瑾,而在這十多年的時間內,嚴嵩也完成了從一個普通讀書人向大奸臣的轉變。
諂媚升官
回京後的嚴嵩先後在北京與南京的翰林院任職。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明世宗嘉靖皇帝即位。禮部尚書夏言受到嘉靖的寵幸,因此嚴嵩利用同鄉關係瘋狂的討好夏言。
就在嘉靖繼位幾月後,嚴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讀,署掌院事。
嘉靖四年( 1525年),升國子監祭酒。
嘉靖七年(1528年),任禮部右侍郎,奉嘉靖命祭告顯陵,回來後說:“臣在恭上寶冊及奉安神床時,都及時的雨停天晴,群鸛環繞飛翔,等將碑文投入漢江,河水突然上漲,請陛下命人撰文刻碑,以紀念上天的眷顧。”這番話把崇信道教的嘉靖哄的龍顏大悅,從此記住了嚴嵩這號人物。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南京禮部尚書,兩年後改南京吏部尚書。
投機獲利
在南京的第五年,嚴嵩以慶賀嘉靖生日入京。當時正在廷議修《宋史》,於是宰輔就提議把嚴嵩留下,讓他以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的身份總領其事。此後夏言入內閣,就命嚴嵩回去執掌禮部事務。
不久,嘉靖想要給自己的親身父親上宗號,並放入太廟供奉,爆發了大禮議之爭。開始嚴嵩和群臣一樣反對,但嘉靖馬上寫了《明堂或問》一書給大臣們看。嚴嵩立刻見風使舵的轉換了態度,還詳細的為嘉靖規劃好相關的禮儀議程。不久又稱慶雲顯現,寫《慶雲賦》、《大禮告成頌》上奏嘉靖。
嚴嵩的一系列政治投機果然獲得豐厚的回報,被封為太子太保,獲得賞賜待遇也和宰輔大臣相當。
獨攬大權
此後嚴嵩日漸驕橫,甚至向宗親藩王索取賄賂,因此兩京的御史彈劾貪汙大臣時都是將其放在第一位。但當時夏言等大臣在崇道的問題上經常忤逆嘉靖,嚴嵩卻每每諂媚迎合,而所有青詞又只有嚴嵩的能滿足嘉靖的心意,使得嘉靖偏向嚴嵩。嚴嵩又令兒子嚴世蕃打通各部關節,因此每每彈劾都不了了之。
此後,夏言離職。二十一年(1542)八月,嚴嵩拜為武英殿大學士,入文淵閣值班,仍掌管禮部事務。此時的嚴嵩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精力旺盛和青壯年無異,早晚在西苑的板房值班,也不回家洗沐。不久甚至直接辭掉了吏部的職務,專門待在西苑的值班房,嘉靖還以為嚴嵩勤勉,加封為太子太傅。
此後嚴嵩指使言官彈劾資歷更高的翟鑾,又侵奪吏部尚書許贊、禮部尚書張璧的權利,獨攬朝政大權。
誣殺夏言
嘉靖雖然整日修玄,卻是一個天生的權謀家,他漸漸察覺到嚴嵩在朝中已經缺少制衡,日漸驕橫。於是他召回夏言,同時封嚴嵩為少師作為安慰。夏言回來後,先是斥退了很多嚴嵩黨羽,又想要揭發嚴嵩父子的罪行。
嚴嵩聞訊非常恐懼,和兒子長跪在夏言面前,痛哭求饒。夏言被嚴嵩父子虛假的表演矇蔽,放過了二人,卻最終導致了自己日後身死。
暫時解除危機的嚴嵩,一心想除掉夏言,他得知陸炳與夏言不和,便與他勾結。在察覺皇上對夏言開始失去寵信後,馬上指使言官彈劾收復河套的計劃會“輕啟邊釁”,又勾結仇鸞誣曾銑掩敗不報,剋扣軍餉,賄賂首輔夏言。
嘉靖二十七年一月,夏言、曾銑入獄,最終被判斬刑。
君臣利用
嚴嵩在處理政事上的能力實際平平,蒙古俺達汗逼近都城,傲慢地投書要求朝貢。嘉靖召嚴嵩、李本、徐階商議,嚴嵩毫無規劃只會交給禮部討論,而徐階卻能提出很多建議並全部被嘉靖採納。
但是嚴嵩好權謀,善於猜度人心,諂媚皇帝,能夠順從嘉靖的心意幫其做很多事情。嘉靖十八年(1539年),葬章聖太后以後,便不再臨朝聽政,二十年又因為差點被宮女勒死,便移居西苑萬壽宮,不再入大內。從此除了嚴嵩其他大臣很難見到嘉靖,嚴嵩也藉此恣意妄為把持朝政。
每當要解救誰的時候,嚴嵩總是先順著皇帝的心意詆譭他,然後再委婉的解釋,使嘉靖不忍心加罪他。到要害誰的時候,先是稱讚他,然後在小事上中傷詆譭,使得嘉靖忌諱他。
但是嘉靖真的就被嚴嵩玩弄於股掌之中嗎?其實嘉靖對於嚴嵩也只是一種利用,所有的事務並非完全依靠嚴嵩,經常抽取一兩件事情自己親自處理,或者在某件事上做出和嚴嵩完全相反的決定,以此敲打他。在察覺到嚴嵩漸漸勢大後,通過親近扶持徐階,抑制嚴嵩的權利。
吏部尚書空缺時,嚴嵩極力推薦歐陽必進,但僅任職三個月就被罷免了。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被貶職,不久後暴病而亡。這些嚴嵩都無能為力,說明了嘉靖對嚴嵩的壓制。
年老失寵
嚴世蕃,嚴嵩之子,史載其“短項肥體,眇一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典型的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伕。但其貌不揚的嚴世蕃不僅繼承了嚴嵩的精明,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嚴嵩在七十多歲後,便開始越來越昏聵,已經開始猜不動嘉靖的想法了,也沒有精力親自寫青詞。偏偏嘉靖的詔書又都晦澀難懂,普通人壓根都看不懂。所以到了晚年,嘉靖所有的旨意都開始由嚴世蕃回覆,並每每能合嘉靖的心意。
後來,嚴嵩的夫人歐陽氏去世,嚴嵩上請本應歸葬的嚴世蕃留下侍奉自己。嘉靖皇帝同意,但又禁止嚴世蕃進入辦公室幫嚴嵩處理政事。嚴世蕃只能每天呆在家裡玩樂。
但是失去了嚴世蕃的幫助,嚴嵩只能親自回覆嘉靖的詔書,以至經常會錯意而出錯。加上這時候的青詞已經都是別人代寫,都不能符合嘉靖的心意。
當時正好萬壽宮失火,嚴嵩建議暫時遷到南城離宮居住,但那是明英宗做太上皇時居住的地方,導致嘉靖很不高興。而徐階營建的萬壽宮卻很合皇上心意。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階將山東道士藍道行介紹給嘉靖,並受到信任。一日藍道行扶乩稱:“今日有奸臣奏事”,而剛好恰逢嚴嵩經過,於是嚴嵩更加失寵。其實那時日常只有嚴嵩可以見到嘉靖奏事,只要掌握規律很容易就能創造這種巧合。
嚴嵩察覺到了嘉靖對自己的疏遠,於是在家擺下酒宴,宴請徐階,並讓家人像徐階下跪,並說:“我嚴嵩是將死的人了,這些人還望您哺育他們。”徐階推辭說不敢。
另外,夏言是徐階的恩師,而徐階的孫女又嫁給了嚴嵩的孫子。
貧死墓舍
御史鄒應龍在一個宦官家避雨時,瞭解到了其中的變化,便馬上上書彈劾嚴嵩。皇上降職安慰嚴嵩,認為嚴嵩是過分溺愛嚴世蕃,而有負自己的眷愛和倚重,令其退休回家,給他每年一百石糧食養老,而將嚴世蕃依法審判。
當時御史林潤等人揭發他的罪狀,提到他冤殺楊繼盛、沈煉的情況。嚴世蕃知道後非常高興,而徐階卻對他們說:“你們是想讓他活下去吧!”大家都說:“我們都想將他置於死地。”
徐階說:“但你們這樣做,正好是讓他活下來。楊沈二人的罪案,都是嚴嵩巧取皇上旨意辦成的。現在揭露此案,是暴露皇上的過失。如果是這樣,則各位將有不測之禍,而嚴公子將騎著馬悠然地走出都門。”
於是徐階為他們刪減草稿,單提羅文龍和汪直是親家,通過賄賂嚴世蕃為汪直求官。又說嚴世蕃按照王制為自己建府邸,又招攬死士,勾結汪直餘部企圖投奔日本。
當嚴世蕃聽到徐階更改後的內容後,驚訝的說:“這回死定了!”果然,嚴世蕃被判斬首。在抄嚴世蕃家時,獲得黃金達三萬餘兩,白金二百餘萬兩,其他珍寶服裝和玩好之物,其價值又達數百萬。
嚴嵩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貶為庶民,之後老病的嚴嵩只能寄居在墓園的茅屋中,以貢品為食,兩年後死去。
嘉靖帝為何殺嚴世藩而留下嚴嵩的性命?
只有通篇瞭解經過,我們才能理解嘉靖為什麼殺嚴世蕃而留下嚴嵩,準確的說嘉靖並不一定要殺嚴世蕃,要殺嚴世蕃的是徐階,嚴嵩是受到嚴世蕃案的牽連。
從夏言、到嚴嵩、在到徐階,其實都是嘉靖手上的工具而已。夏言正直,但不夠狠,最後被嚴嵩誣陷,而夏言平時又多忤逆嘉靖,最後落得斬首的下場。
嚴嵩因為順從嘉靖,而代替夏言,把持朝政二十多年,隨著逐漸年老無用,而被嘉靖拋棄。但是嚴嵩很多實際是為嘉靖辦事,如果審判嚴嵩,如徐階所說最後都會指向嘉靖。所以嘉靖只是以溺愛兒子指責嚴嵩,讓他告老還鄉,至於那些違法亂紀的事,嘉靖是一點也不知道,嚴嵩也是被矇蔽的,全是嚴世蕃私下做的。所以只要審判嚴世蕃即可。
現在因為扳倒嚴嵩的關係,徐階被影視描述成忠臣,但實際上徐階並不比嚴嵩好多少,而且更有能力,更有手段。本來嚴世蕃並不一定死,只要為嚴嵩和嘉靖擔一些罪名,平息朝野的怨氣即可。
但是徐階深知打蛇不死後患無窮的道理,也是親眼見到自己老師夏言的下場。嚴嵩已經八十多歲了,沒有幾天可以活,但是嚴世蕃正當壯年,如果以後哪天嘉靖又想起他們父子。嚴世蕃一旦被重新啟用,對徐階就是災難,所以非常聰明的將和嘉靖有關的案子全部不提,只誇大誣告最被嘉靖忌諱的通倭。最終嚴世蕃被殺,又牽連波及到嚴嵩,一箭雙鵰。
潘不安講究史
蒼茫大地認為原因如下:
一、嚴嵩從嘉靖十七年(1538年)起,二十多年相互之間已形成超越君臣的親密關係,他像寵物狗一樣竭盡溜鬚拍馬之能事,深得嘉靖的信賴。
嘉靖通過大議禮事件,追認他爹為皇帝,正打算把他爹搬進太廟,給父親一個封號一明睿宗,這專有名詞叫“稱宗袝廟"。作為1531年九月升任的禮部尚書嚴嵩,明知這不合禮儀,但為了私人利益,他揮筆寫下了《慶雲頌》《大禮告成頌》竭盡溜鬚拍馬之能事,皇帝大為喜歡,朝廷大臣們罵成一片。
嘉靖熱愛祖國的煉丹事業,一心修道成仙,為顯示自己的虔誠,每次上朝不戴皇冠,改戴道士的香葉冠,他特意親手製作了五頂香葉冠,賞親信大臣,首輔夏言從不戴,還義正辭嚴地勸皇帝不戴,而嚴嵩每朝必戴。
嚴嵩從1542年八月入閣起,天天泡在西苑(大臣值班室),曾創出一星期不洗澡、不回家的紀錄,雖然屌事沒幹,但精神令嘉靖感動,皇帝獎印章一枚,上書“忠勤敏達",授太子太傅(從一品)。
嚴嵩還經常替皇上寫燒給神仙的青詞。
多年的君臣如朋友,相互間有了依賴,蒼茫大地有一比,嘉靖和嚴嵩關係往前比如齊恆公與豎刁、衛公子,往後比如乾隆與和紳,!
二、嚴嵩結黨營私、禍害忠良、禍害百姓,嘉靖難辭其咎,嘉靖又是個死要面子、死不認錯的主兒,客觀上成了犯下滔天罪行的嚴嵩的保護傘。
嚴嵩的主要罪責如下:
A、慫恿嘉靖殺死剛正不阿的首輔夏言、立志收復河套的兵部侍郎兼總督三邊軍務曾銑。
河套地區在寧夏、內蒙古賀蘭山一帶,原系大明轄地,後被蒙古所佔,失去河套的大明如在街邊擺攤的小販,每日不得安生,總要被蒙古人欺負幾回,不是殺人就是越貨!名將曾銑為國為民,上書收復。結果被嚴嵩、嚴世蕃父子合謀,勾結仇鸞,以邊將結交近侍的罪名彈劾夏曾兩人,曾銑被斬,夏言棄市。名將曾銑死,蠢材仇鸞上位,這位名將之後和李景隆有一拼,他去了大同,被俺答人吊打!
B、庚戍年,曾銑已死,國無良將,蒙古俺答軍攻破薊州、昌平、密雲、懷柔,打到北京城下,大明天下勤王大軍雲集,兵部尚書丁汝夔請示如何處置,嚴嵩竟說:不要進攻。等他燒殺擄掠過後,蒙古人自然退兵。結果幾十萬明軍竟任由俺答軍在城外肆意搶掠、百姓生不如死。嚴嵩最後讓丁尚書做了替罪羊。
C、害死忠臣兵部武選司楊繼盛、正直的錦衣衛官員沈鍊。
楊繼盛為國家,以死諫方式彈劾嚴嵩,被殺。
為楊繼盛收屍的同學王世貞,居然也被嚴嵩暗算,嚴嵩找不到王世貞的茬兒,抓住王世貞父親王忬的工作失誤,幹掉了王忬。作為明朝七子之一的文學家王世貞,後來寫了小說《首輔傳》、劇本《鳳鳴記》,嚴嵩因此臭名昭著。
D、嚴嵩怠政的同時,結黨營私、貪汙受賄。
據抄嚴嵩家所得財物清單出版的《天水冰山錄》,從嚴嵩家抄出黃金三萬餘兩、白銀三百萬兩,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不計其數。
嚴嵩殺人,無一不是經過嘉靖的審批,嘉靖不想去追究嚴嵩的責任,追究下去自以為一慣正確的千古明君嘉靖就成了被人當槍使的大昏君,這個人嘉靖丟不起。
至於當官的撈點銀子,這是張飛吃豆芽一小菜一碟的爛事,老朋友嚴嵩做了這麼多年首輔,撈點銀子真不算個事兒。
三、徐階收拾奸賊嚴嵩,考慮到嚴賊把持朝廷多年,和嘉靖關係密切,官場盤根錯節,所以打一個迂迴戰役,從嚴世蕃下手,所以嘉靖處置嚴世蕃自然下手重。
群臣彈劾嚴世蕃的罪名如下:
A、嚴世蕃勾結通倭的羅龍文,聚集海匪,並企圖裡通外國,逃往日本;
B、嚴世蕃勾結江洋大盜,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
C、嚴世蕃建房處有王氣,嚴狗膽包天。
嚴世蕃和嘉靖沒什麼深厚的革命友誼, 這三個大罪,最後送嚴世蕃見了閻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嚴嵩被免職、剝奪全部財產,趕回老家。
四、徐階這類老江湖,出手狠準,抓住皇上念舊心理,趁機折磨政敵、國賊嚴嵩。
嘉靖沒有一下子處死嚴嵩,正中處世圓滑、工於心計、有仇必報的老牌政治家徐階下懷,嚴嵩兒子犯了十惡不赦之罪,嚴嵩生不如死,嚴黨樹倒猢猻散,八十六歲的嚴嵩被赤條條趕回老家,由首輔改行當了乞丐,靠沿街乞討維持生計,受盡白眼,兩年後於荒野中悲慘死去,年八十八,數字倒是好吉利!
嘉靖十五歲作為一個藩王隻身入京,獨鬥過名相楊廷和,自以為聰明無比,到頭來還是時不時被嚴嵩父子、徐階這些鬼靈精當槍使,這也為明史增添了不少樂趣!
我是蒼茫大地,望文友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嚴嵩老成持重,老謀深算,既洞悉皇帝的心思,也洞悉官場的生態。他為嘉靖當首輔幾十年,也是遮風擋雨當背鍋俠幾十年。有嚴嵩在,朝廷兩黨之間不會失衡,那些清流不敢鬧事,大明朝的財政體系也能運轉下去。從這一點上,嘉靖離不開嚴嵩,就跟乾隆離不開和珅一樣。再加上嚴嵩會寫青詞,會拍馬屁,哪個皇帝不喜歡這樣的人呢?
嚴世藩就不一樣了,雖然也精明強幹,但是飛揚跋扈,不知點數。竟然連裕王送的銀子都敢拿,在自家的府庫裡還大言不慚“朝廷不如我富”,實在是不知天高地厚。
把嚴家一家老小、父子兩個送入內閣,是皇帝用來平衡徐階、高拱、張居正的一招妙棋。裕王勢力坐大了,皇帝就會用嚴嵩去打壓他們;嚴世藩猖狂了,兩邊失去平衡了,嘉靖也會毫不猶豫的將其拿下!
青年史學家
明朝從設立內閣伊始,真正被皇帝殺掉的首輔並不多。永樂時期的解縉算一個,嘉靖時期的夏言算一個。巧的是,嚴嵩的前任恰恰就是夏言。中國的傳統,就是為尊者諱,皇帝都是好的,錯全怨在奸臣。夏言就是因為不識趣,被嚴嵩給頂下去了。
嚴嵩接替夏言,他就很知趣,知道自己就是替嘉靖背鍋的。有事沒事請個罪致個仕啥的,嘉靖也下旨挽留,倆人默契配合了二十年,嚴嵩作為一個超級靶子,把這二十年來天下人的罵都捱了。雖然他挨的不冤,但是很明顯最應該捱罵的嘉靖倖免了。所以,嘉靖為什麼要殺嚴嵩?難道因為他是貪官嗎?
在嘉靖的眼裡無所謂貪官和清官。前任首輔夏言就是典型的清官,因為過於剛強,拒絕拍嘉靖的馬屁,被嘉靖弄死,還被處以梟首暴屍之刑。嘉靖作為最高統治者,他對首輔的要求就是要能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其它的都不重要,老百姓就是渣渣。既然夏言不願意替自己背鍋,那就嚴嵩來幹。嚴嵩在這兩個方面乾的都非常好,並且還能替嘉靖背鍋。嘉靖怎麼捨得殺他呢?這麼聽話的一條好狗……
所以,雖然嚴嵩的口碑不好,他主持內閣的時候,國庫空虛、舉步維艱、朝綱混亂、外寇入侵,搞的民不聊生。但是,嘉靖卻不怎麼缺錢花!養道士、修道觀,都不缺錢,日子過的美滋滋。
如果要殺嚴嵩,嘉靖要怎麼給他定罪?他的罪無非就是三條:
第一、貪汙。
嚴嵩貪汙都是他兒子嚴世藩貪汙受賄,嚴嵩自己是內閣首輔,誰見過當朝首輔還開門收銀子的?這一條告不倒嚴嵩!
第二、殘害忠良。
搞政治的人,哪有不整人的?不整人的那叫菩薩,不適合搞政治。從古到今,整人是一種政治手腕。清流黨難道就不整人?
第三、翫忽職守,坐看蒙古鬧北京。
說句寒心的話,嘉靖眼裡沒有老百姓。蒙古人肆虐了京郊,但是沒打進北京,沒有影響到嘉靖的清修。這一條,能讓嚴嵩下臺,但不至於讓他砍頭。
說來說去,又回到了原點。嚴嵩在政治上的錯誤,有一大半都是嘉靖的錯誤。嚴嵩的罪證真要較真,最後都會扯到嘉靖身上。好歹也是幹了兩三屆的內閣首輔,嘉靖對他還是有點感情的。活還得有人幹,黑鍋還得有人背。狡兔死走狗烹,把嚴嵩這條狗烹了,接班的人怎麼會安心當你的狗呢?不能做的太讓人寒心了。
另一方面,處死首輔不是小事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都要參與,三堂會審肯定是少不了的。這要是把事鬧大了,對誰都沒好處。對嘉靖皇帝來說,殺了嚴世藩這個矛盾爆發點就行了。因為嚴嵩是首輔,嚴世藩不是;嚴嵩願意替嘉靖背鍋,嚴世藩沒有這個覺悟。
其實嘉靖一開始也沒打算要嚴世藩的命,畢竟嘉靖要吃肉,嚴世藩也要喝湯,臣子們也只是想要吃口飯而已。嚴世藩心思活絡,私下裡搞一些不合法的組織活動,嘉靖也都理解。上進心誰沒有啊,徐階號稱清流,不也照樣在開小會,分山頭,搞團伙嘛。
關鍵就在於嚴世藩太精明瞭,太囂張了。精明的讓人後脊背發涼,囂張的讓政敵時時刻刻想要他的命。嚴嵩八十多了,就算不殺他,他也沒幾天活的。嚴世藩還年輕,隨時都有重新啟用的可能性,所以政敵必須要弄死嚴世藩。御史們羅列了一大票罪名,沒有一條能定嚴世藩的罪。最後徐階一錘定音,用僭越和通倭兩條大罪成功的激怒了嘉靖。
嘉靖下旨處死嚴世藩時,毫不留情。一方面嚴嵩不在,新任的內閣乾的也挺好的,缺了嚴世藩地球照樣轉。另一方面,嚴世藩這種人如果不能為嘉靖所用,還不如弄死了拉倒。畢竟這個人太精明瞭,精明的讓人害怕。
Mer86
嚴嵩挾嚴世藩貪汙受賄,殺掉了夏言、沈煉、楊繼盛,樹立了不少的敵人,其罪過都夠死好幾次了,可是真正被整下來之時,結果是:嚴世藩處死,而嚴嵩也只被削官回家,為何?
首先來講嚴世藩,此人絕頂聰明,好琢磨人心思,又擅長寫青詞(道教齋醮獻給上天的奏章,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因他爹的勢力混個工部侍郎,在這個職位上嚴世藩和嚴嵩一塊貪汙了不少金銀財寶,得罪了不少人。他也是暗地的軍師,背地裡給嚴嵩出謀劃策,以他爹的名義幹壞事。嚴嵩之所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有他。但是他和嘉靖皇帝的交集並不多,他倆也沒什麼感情。
於是嚴世藩被徐階盯住了,一次嘉靖皇帝與天對話,藍道行動了手腳,將矛頭對向了嚴嵩,鄒應龍緊接著發出彈劾嚴世藩的奏書,皇帝憤怒了,本來都沒有什麼感情,又來這一下子,直接送監獄去了,被髮配了。由於嚴嵩在朝中多年積攢了很多勢力,嚴世藩發配就跟去遊玩似的,還出逃了,更可氣的是在江西蓋起了大別墅。別人可盯著呢!林潤彈劾嚴世藩勾結盜匪,圖謀不軌,嘉靖皇帝二次憤怒了,嚴令查辦此事。嚴世藩押送回京了,到京之後,被鬆綁了又吃又喝,自以為摸透皇帝心思能全身而退,可他太過於自信了,比他更強大的對手正看著呢。徐階破了嚴世藩的計謀,又擬好奏書羅列罪名,所列內容抓住了皇帝心思。嘉靖皇帝看了奏書,皇帝勃然大怒,忍無可忍,無需
再忍,外加徐階的爭取,直接立斬。
對於嚴嵩,非常會討好與皇帝的關係,有一次嘉靖皇帝要追認他爹為皇帝(他爹不是皇帝)這事一出大臣們都反對,唯獨嚴嵩非但不反對反而誇獎,皇帝感覺其他人太討厭了,就開始待見嚴嵩。後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了,開始信道以祈求長生不老,嘉靖皇帝也把皇帝官帽該帶成道士的香葉冠,把香葉冠也送給嚴嵩和夏言一頂,夏言立馬懟了皇帝說:陛下應該有天子威儀,不應該帶著東西,皇帝惱了,可另一方面,嚴嵩不但接受,而且特意蒙了一層紗,以表示皇帝的恩惠,嘉靖皇帝高興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事例,總之嚴嵩總能讓皇帝高興,嚴嵩也做了很多壞事,嘉靖皇帝總是微微一笑,比如嚴嵩以職務之便謀求私利,而且每年都上榜,嘉靖皇帝不管這如何,只要嚴嵩聽話就可以了。
二十年間,嚴嵩與嘉靖皇帝朝夕相處,他摸透了皇帝,知道皇帝要什麼,總能討皇帝開心,他們之間建立了一種超越了君臣的關係,就算嚴嵩出現了錯誤,皇帝也會顧及朝夕相處的情誼,所以只是把他削官回家。除此之外徐階沒有想要殺他,如果徐階稍微動一動手腳,嚴嵩也會死無葬身之地,但他要讓他生不如死。
史話長廊
唯有了解“倒嚴”的前因後果和詳細過程,才能明白這個“矛盾”所在。
唐鶴徵《皇明輔世編》中記載了當時陪嘉靖皇帝玄修的道士藍道行在為嘉靖皇帝扶乩時,假借神仙之口與嘉靖的一段對話,也就是“神諭”,無論是“鸞詞”(扶乩者寫出的詞句)還是嘉靖帝的對話,都指出了嚴嵩父子是奸臣。
在這件事兒之後,就發生了內閣次輔徐階指示御史鄒應龍彈劾嚴嵩父子。
鄒應龍的這篇《貪橫蔭臣欺君蠹國疏》沒有去翻之前的舊案,而是指斥嚴世蕃父子賣官鬻爵,每遇歲時及父子生日,中外各官俱有饋贈,還成為定例。此時時值天下水旱頻仍,嚴嵩父子貪婪無恥引發地方效仿,百姓困苦不堪。
最後,他的政治目標是:
臣請斬世蕃首,懸之高竿,以為人臣兇橫不忠之戒。其父嵩受國厚恩,不思圖報,而溺愛惡子,播弄利權,植黨蔽賢,黷貨敗法,亦宜亟令休退,以清政本。也就是說,他的攻擊重點一直是嚴世蕃,要砍頭,而嚴嵩是溺愛惡子,播弄利權,植黨蔽賢,黷貨敗法,也就是經濟犯罪和組織錯誤,應該讓他趕緊退休。
換句話說,“倒嚴”的第一炮,本身就是“收著”的,並沒有要一次性搞死嚴嵩父子,更不涉及對之前20多年嚴嵩主政時政治路線的清算和平反。
也正因為這種有限打擊,嘉靖帝下達聖旨,譴責嚴嵩“縱愛悖逆醜子,全不管教,言是聽,計是行”,勒令致仕(退休),嚴世蕃及其親信羅龍文等人,流放邊遠地區。
也就是說,嘉靖本身重點懲治的只是嚴世蕃、羅龍文等人,而對嚴嵩則是以教子不嚴為名,勒令退休。
在嚴嵩下臺後,嘉靖帝並不希望打擊嚴嵩父子,而是對徐階下手諭:
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並(鄒)應龍斬之。在這之後,嘉靖更是每每想起嚴嵩的好處,比如王世貞《大學士徐階傳》中記載:
上雖以御史言去嵩,然念其供奉久,憐之。而左右入其間者從容言:‘非嚴嵩誰為上奉玄?’上忽忽不樂。也就是說,嚴嵩多年陪著他一起修玄,感情很深厚,所以和身邊的人悶悶不樂的說,沒有嚴嵩,誰陪我呢?
也就是說,嚴嵩隨去,聖眷仍在。在此背景下,朝廷中的嚴黨和嚴世蕃並不安分,嚴世蕃甚至在流放廣東雷州的路上就半路折回了江西分宜老家,他的黨羽羅龍文也一樣。
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圖謀復起。
而朝廷中曾經“反嚴”的人士則堅決不允許這個結果,嚴嵩老家的父母官袁州知府密告巡江御史林潤,嚴世蕃在老家“聚眾練兵謀反”。
林潤本就“反嚴”,得報後上奏朝廷:
(羅龍文)卜築山中,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志;(嚴世蕃)自罪謫之後,愈肆兇頑,日夜與龍文誹謗時政,動搖人心。近者假治第,而聚眾至四千餘人,道路洶洶,鹹謂變且不測。
其實就是說嚴家此時雖然沒有“扯旗”,但是已經有了“聚眾”的舉動,距離“造反”,只剩下五十米。
嘉靖帝聞報,真急眼了,命令逮捕嚴世蕃、羅龍文到京拿問。
自此之後,實際上就是一個嚴世蕃的定罪問題的爭論和爭鬥,嚴世蕃希望三法司給自己定罪的時候,把之前的舊賬全部翻出來,以迫害忠良沈煉、楊繼盛的罪名,要他的命。
而徐階老奸巨猾,最終草擬的定案文書,基調卻改成了嚴世蕃與羅龍文在被流放後,逃離流放地,通倭通虜,聚眾謀反。
嘉靖皇帝在接到奏報之後,並未提出異議,只是要求三法司確定案情事實,而徐階又和三法司長官串通好了,根本沒有核實,徑直回奏:
事已勘實,其交通倭虜,潛謀叛逆,具有顯證。請亟正典刑,以洩神人之憤。證據確鑿,趕緊殺了,而嘉靖帝也不負眾望,下旨斬首。
嚴世蕃死後,就是查抄嚴府,將已經退休的嚴嵩黜革為民,孫輩充軍,嚴嵩此時只能寄食於墓舍,一年之後死去。
所以,為什麼殺嚴世蕃而留嚴嵩,已經很清楚了,就是殺嚴世蕃是朝臣之意,嘉靖皇帝未必不知通倭、謀反為假,但是朝議洶洶,自己可以有這麼個臺階下,總比與群臣對抗,重提為沈煉、楊繼盛平反更加順當。
最重要的是,嘉靖帝老了,和群臣鬥不動了,否則也不會有禪讓皇位給兒子,自己專心修道的說法,或者說試探。
而在此條件下,並不牽涉謀反的嚴嵩,已經80多歲,完全不具備現實和未來的政治威脅,生死都是個“添頭”,最重要的是正值壯年的嚴世蕃,如果活著,就會是徐階等人的隱患,所以必然殺之而後快。
等於說,嘉靖帝和徐階為首的“反嚴”朝官達成了默契的妥協,“放下包袱”、“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