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冲破心中的雾霾,人间执爱是温暖!

《山楂树之恋》冲破心中的雾霾,人间执爱是温暖

幽悠长河似玉带般缠绕,青壑山丘似岩黛般绵延,一座淳朴恬美的山村,一棵古老挺拔的山楂树,一个斯文帅气的热血青年,一个羞涩美丽的纯洁少女。就这样,一段缠绵凄美的生死爱情开始了……

主题曲《山楂树之恋》饱含忧伤和深情,心事也美丽山楂花般沉重哀愁。先是幽婉缠绵的长笛曲调入耳,然后像朗读一首美丽哀愁的诗一样吟唱着内心。悔恨,孤独,悲伤,你的眼睛仿佛带着眼泪的不停呼啸的落山风,仿佛低垂枝头的山楂花。不甘心,不敢想象,月光洒满山坡时你已经离去,路旁却依然静静盛开着孤独的山楂花。

影片中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中国的文革时期,那个整日与批斗平反打交道的年代,那个言行举止需格外注意的年代,却萌生了山楂树下的高品质爱情,这本身就带着矛盾,却又带着绚丽、带着罕见的色彩,悄无声息地便给整个故事增添了磁场般强大的魅力。

剧情前半部分是男女主角孙建新和静秋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身份家庭截然不同的他们不期而遇,而互相欣赏的他们相恋却已成必然。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爱情万分辛苦却又弥足珍贵,希望渺茫却不轻言放弃,在这样的矛盾中发展出这般恬腆的爱情,巧妙地增添了其审美张力,似涓涓细流状慢慢地将整个故事情节与情感境界铺陈在观众眼前。

无数甜蜜清新的恋爱因子弥漫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男女交往,他们的恋情是完全单纯的,没有什么其他附加的目的和要求,是完全出于对对方的欣赏和爱恋而在一起的,最能够让少女观众们的内心里增添温融的感觉,同时给予她们自身爱情观在无形之中蜕变的奇异力量。

其积极作用在于引领人们树立并追求有一定高度要求的爱情观,在于让那个年代的人们不要逃避而要直面爱情,不要放弃而要期待爱情。宛如束束来自未知星空里盈蓝澄黄的星光,点亮了文革时期青年男女枯涸已久的内心,亘延至今,感动了现代男女麻木许久的灵魂。

现代偶像剧里的相似情节是远远不能与之相比的,观众关注的是主演们的超高颜值,是剧集里绚丽多姿、摩登范十足的风景,说白了就是看脸、看颜色,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看完后伤心一会儿,病态般流几滴眼泪,睡一觉起来后什么都忘了,只剩下男女主们令人赏心悦目的颜值久久萦绕在脑海里,久久地羡慕着,默默地喜爱着,毫无深度和营养,毫无理智和正当理由。

好在,静秋以后的人生轨迹按照建新说的那样发展;好在,静秋每年都会带着"她们的"女儿去山楂树下探望他,她告诉女儿说:"这里长眠着我的爱人";好在,静秋牢牢地记得建新说过只要她活着他就不会死,所以她总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活下去的动力。

生命总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他爱你,当面临生与死的选择时,他一定会帮助你活下去的。唯有一方活下去了,才会有绵延不尽的思念和如山楂花般淳美的回忆,这些东西会成为你永久的精神甘霖,会是你永葆青春的保养品,因为只要一想起便是冬日暖阳,便是夏日孤荷,便是愉悦,便是快乐。

我想在那个连牵个手都会脸红的时代里那是爱情。他承诺给她的等她一辈子也做到了。故事结局并不完美——老三死了。但或许正因如此才算完美,那些来不及印证的一辈子却也被证明了,他没有背叛他们的爱情。他走了,见了她最后一面,这次她又哭了,还是哭的很难过,可是他醒不过来了,没有给她拭泪。

他埋在山楂树下,她出国。影片结局。即使逝去,他依然记得他的最后一个承诺——一起去看山楂树。那种青涩隐晦的爱,他对她的爱,她到底懂不懂我一直都不太明白,但她知道也确信他对她的好。那个男孩子在分别时情不自禁流下的泪水让我也不禁湿了眼眶,他知道那是最后一次他再抱她,没有以后了,那些她说的以后,他骗了她,为她能好好活下去,他的爱是深刻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旧想她,爱她。

我想这个故事的最后她大约是很幸福的吧,像他说的那样,她会怀孕,会做妈妈,然后做奶奶,身边的那个男人很成熟,对她很好,很爱她,她亦然。但恐怕那个男孩会一直在她的心上,在她青涩不经事的记忆里,那个牵着木棍另一头的笑起来很好看的男孩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因为他对她的好,也让她成为了柔软而又更好的人。

山楂树开花了,白色的。山楂树不在了。下一世,倘若再遇到,倘若认出我,不要丢下我了。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和我一同站在山楂树下欣赏盛开的山楂花,是否愿意采撷一朵别在衣服或者簪在鬓角上?是否愿意替我记住和你一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