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產:打敗鏈家不是我們的目標

“中原沒死,有這個成績讓很多企業失望了。”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說。

中房報記者 翁曉琳 深圳報道

“中原沒死,有這個成績讓很多企業失望了。我們現在不僅業績增加了,很多地方還有利潤。我們能夠生存下來還有發展,不該妄自菲薄,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在2016年中原集團暨深圳中原新聞發佈會上笑著和大家談到。

這一講話源於中原集團2015年成交金額達92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其中,內地成交金額72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0%;佣金收益114億元,同比增長52%。

進入2015年,中原遇到了強勁對手鍊家,致使施永青重新出山。目前從業績來看中原依然在領先之列,但追趕者強勁的勢頭令其不敢放鬆半分。

業績同比增長6成

或考慮在香港上市

2015年,房地產中介面臨巨大變化,互聯網的加入令中介市場腥風血雨。但中原地產在去年仍實現了業績上升,“在2015年我們只需要56秒就可以成交一宗交易,我們在內地成交了72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0%。7000多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金額,我相信比頭三甲的開發商加起來的成交額還要高。”中原地產大陸區主席黎明楷表示。

黎明楷認為,市場向好對業績增長的幫助很大。“從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政府開始慢慢放鬆對房地產市場打壓,到了去年二季度,看到整體成交量的爆發,也推動了我們業績的增長。”

同時,為了應對互聯網中介混戰,中原地產在去年8月宣佈重啟上市,並請王文彥出山。但在業績會上,王文彥並沒有出席。施永青解釋稱:“因為他現在的身份是一個非執行董事,一般只是開董事會的時候才有責任通知他。”

目前中原地產兩大股東施永青和王文彥各持45%股權,中原亞太區總裁黃偉雄則佔10%股權。施永青及黃偉雄均支持中原上市,對於王文彥的決定,施永青表示,王文彥現在的態度並沒有反對上市,但他有一些個人條件,目前還未談。另外,雖然內地上市PE比較高,首選應該在內地,但內地目前有600多家公司排隊上市,遙遙無期,在香港會更實際一點。

打倒鏈家並不是中原的目標

在中介代理行業,欲挑戰中原地產地位的挑戰者開始出現,鏈家是最猛的一個。

自2007年起,鏈家已連續7年成為北京二手房老大。

2015年,鏈家高調進軍全國給了中原不小的壓力,接連收購上海、成都、深圳、廣州等多家地區性代理公司,所到之處,每個區域都掀起一陣擴店旋風,乃至在北京、上海等地分店數目都已超過中原。另外,鏈家還不惜重金從各大小中介處挖人,其線下門店與經紀人已然超越原本位居國內中介第一的中原地產。

為了成為深圳房產中介的老大,鏈家給深圳房地產中介市場投下了“炸彈”。2015年8月,中聯鏈家正式更名為深圳鏈家且來勢洶洶,當天100家店鋪同時開業。聲稱要將深圳的門店數量擴張到1000家。很大程度上,門店的數量直接反映了市場佔有率。

面對鏈家的來勢洶洶,施永青去年從幕後重新走到臺前,試圖重新爭回市場主導權。

施永青在業績會上也坦承,“我們沒有條件打敗鏈家,但是鏈家這種發展模式的風險是很高的。”施永青認為,鏈家擴張恰巧碰到貨幣政策比較寬鬆的時期,依靠房地產作為支柱經濟,鏈家押中了“寶”。中原的資源、資金、現有的管理班底,都跟鏈家有差距,鏈家短期內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中原市場份額不斷受到蠶食,變革迫在眉睫。黎明楷表示:“中原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傳統的企業,‘傳統’只是我們的同行在貶低中原,我們一直在不同的領域做創新。”

事實上,早在2014年底,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就已公開承認公司目前發展遇到瓶頸,並放話將於2015年推出包括薪酬制度改革、加強內部管理以及提升資訊科技三大舉措進行突圍。

2015年中原正式提出了大金融戰略設想,通過部分城市試點,中原新金融業務以30%的月度複合增長率迅猛發展,截至2015年12月底,總放款金額已達30億元。目前金融服務範圍已覆蓋全國76個城市。今年,中原將繼續優化平臺模式,嘗試金融領域深度合作。

除內部基礎平臺搭建之外,中原集團更重磅推出O2O服務平臺——好房子應用系統。去年已經在13個城市佈局,粉絲總量接近200萬人,贏得了一定的市場機會。

“我們現在還沒有條件說可以打贏他,我們只是找尋自己在新環境下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模式。”施永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