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女孩河野悅子》,職場新人必擼日劇,教你工作的價值最大化

臨近年尾,馬上又有一波離職高潮了。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那個以頻繁跳槽為榮的男同學。

他在自己的公眾號裡,用自得的口氣說,“以三個月為週期換職業,我又一次裸辭了!”

這樣說,顯得他特別有個性。

這樣做,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會被社會輕易改變的人。

這個時間間隔,也許足以讓他嘗試到不同行業的新鮮感。

然而,這麼做,對他的職業生涯可沒有一點好處。

三個月,不足以瞭解一個行業,牛人也不過才剛剛度過新手期。

淺嘗輒止,實際上什麼也不瞭解,充其量是一種體驗,但不足以作為經驗,到頭來不過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作為職場新人,這絕對是大忌。

我特別欣賞一種人,就是無論他做什麼,無論是不是他所喜歡的,都有一股較真勁兒。

如果我還能遇到這位男童鞋,一定會推薦給他下面這部日劇。

《校閱女孩·河野悅子》

這是一部職場劇,特別適合職場新人來看。

這不是一個夢想成真的故事,而是發現工作的意義的探索之旅。

首先,它不是一部雞血勵志劇。

它不會給你上課,不給你講大道理,而是通過對校對部的工作種種細節描寫,讓你慢慢被感染。

與國內的職場劇進行對比之後,就會發現編劇的用心。

砍掉了職場的勾心鬥角,砍掉了閨蜜之間的宮心計,砍掉了揪心的情感戲,砍掉了複雜的情節,甚至砍掉了任何不真誠的部分。

這部劇看起來特別不費勁,它就是那麼簡單、舒服。

石原里美扮演的女主角河野悅子一直渴望成為一個時尚雜誌的編輯。

這是她高中時期的夢想,每一期雜誌她都買下來用心研究,花銷的大頭都用來穿衣打扮。

雜誌每年招聘一次,她一回不落地參加了7年。

終於第八次,她應聘成功,卻進了最冷門的——校閱部。

她沒有氣餒,畢竟進了同一個集團,好歹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即使被分到不是自己理想的部門裡,悅子也每天打扮的美美的,精神百倍的來上班。

有人問她,為什麼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還乾的那麼起勁?

悅子說,任何人都想做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但很少有人想到去從工作中得到快樂。

她是真的從校閱工作中得到了樂趣。

她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保持著好奇心,她享受學習與豐富的過程。

她對同事說,這世界上沒有白費的功夫。

你的任何知識和經歷都是未來的財富。

她舉例,我校閱了一本蛇養殖的書,然後就瞭解了各種蛇皮的紋理與質地,以後如果做時尚編輯就能隨意搭配各種包包。

對她而言,即使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都有它的閃光點。

而且,任何踏實的經驗積累都是對未來有益的。

這種心態非常值得眼高手低的童鞋學習借鑑。

這裡不得不提日本的職人精神。

就如德國人的嚴謹,日本的職人也是較(gu)真(zhi)的要命。

在這個小小的校閱部裡,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群怪異的“職人”。

為了保證校閱書籍的準確性,這群人幾乎是拿著放大鏡來狠命挑錯。

圈圈畫畫改改是小事,更要命的是他們真的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有人為了驗證小說中房屋結構的正確,徒手還原一個房屋模型。

有人為了驗證一個故事,大老遠跑到當地去求證。

悅子為了求證一個“橋名”,更是摻和進了別人的家事。

每個校閱的步驟,都貼滿了滿滿的便籤紙,原稿幾乎面目全非。

……類似如此的窮就死理的細節,不一而足。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人跟劇中的編輯一樣要問,有必要做到這種程度嗎?

只要檢查下錯別字、語法錯誤就好了啊。

當然有必要!

用悅子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保護了這些作品以最好的姿態面對它的讀者。

對職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一份職責,更是一種使命。

他們“較真”“不將就”,將工作做到極致,從不斷磨練進取中獲得快樂和價值感。

現實中,有很多職場新人都有“差不多”,或者“我已經很努力了”心態。

但相比這些職人的努力,你覺得還夠嗎?

成功,才不是你想象中那麼容易的。

“做到極致”,才是通向成功的最短的捷徑。

《校閱女孩河野悅子》總體來說,穩當的不像職場劇。

沒有大的起伏和波折,卻逐漸延展出一條深刻的主題線。

這也是所有職場人面臨的終極職場問題——工作的意義!

人們究竟是為什麼工作呢?

是為了理想?還是為了生存?還是兩者兼有之?

此劇選了三個主角,悅子、幸人和森尾的職場經歷來進行了對比說明。

悅子夢想做一個時尚編輯,卻做了一名校閱。

幸人是一個作家,為了房租卻不得不選擇了當時尚模特。

森尾從事時尚編輯,但卻不是她所夢想,也無樂趣可言。

三人的狀態,是現在很多職場人的現實寫照。

我們都曾在夢想與工作中煎熬、焦慮,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找不到未來的方向。

在夢裡,我們要求一切都完美契合自己的期待。

越是這樣,我們越是痛苦、焦慮。

怎麼辦?

這部日劇的結論是,平凡也不簡單!質樸也很不錯!

咦?這不就是中國的古訓“平平淡淡就是真”嗎?

也許很多人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這不就等於沒說嗎?

其實不然。

看遍全劇,我看到的並非這麼膚淺的道理。

它要講的,其實是要你發掘自己工作的內在價值。

無論你做的是什麼工作,也許將來會做比這更光鮮或輕鬆的工作。

但是,當你站在現在這個位置上,就一定讓它價值最大化。

既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