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每一个灵魂都值得被深爱着

关于家暴这件事,如果有第一次,就有第一百次。



距离“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刚刚过去一周。

最近有关某男星的家暴事件的讨论接连不断,家暴又被作为一个热点话题,搬上了众目睽睽之下。不禁令人想到,家庭暴力的行为现象为何依然如此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男权主义色彩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大环境,在社会与家庭分工中,男性负责耕种、入仕、挣钱,女性负责持家、养育儿女。似乎看起来,女性本来就是弱小的,就要依附于男性。家暴也比较容易产生于这样的观念下。

可是在接受了女权主义的洗礼后,家暴依然没有消失,所以,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个人会变成家暴关系中的“施暴者”,背后有很多心理因素,也许,他们曾经是家暴关系中的“受虐者”,在曾经成长的环境中承受了暴力,在痛苦的同时,也会对暴力存留下一份崇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发现,那些观察过暴力行为的孩子的攻击性,远高于别的孩子。班杜拉相信,当成人在儿童面前施暴时,就等于在给儿童传达这样的信息:暴力是被允许的。

当一个孩子成长于家暴环境中时,他每次挨打,都会加深一个信念: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观念下,孩子就会从受虐者转向施暴者。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中,这叫做“认同”。他们认同了来自暴力的力量,所以转而趋向用暴力解决问题。

这些,从来不觉得这能成为家庭暴力合理化的理由。



想起毛姆的话,“任何瞬间的心动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它。”

一个温柔的人,对曾经的心动连怠慢都不会舍得,更何况拳脚相加。



学会自爱,很多女性的自我增值,随着时间会很快逝去,在一定的限制下去追求那关于自由的力量,热爱生活,捕捉那些关于生活中有关爱的细节,遇见更好的自己,让喜欢的一切慢慢来。



每一刻的时间都不可被复制

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2019年12月3日

小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