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只有这么5部好看,《犬之岛》最高级《小偷家族》有大爱

2018年看片不多,只有100部而已,好的更少,可怜啊。大热的《罗马》和《登月第一人》看了一半,似乎都不太喜欢,也许在大银幕上看会增加对它们的喜爱,观影环境其实挺重要的。 我选的这5部里有4部都是在大银幕上看的,除了《三块广告牌》,虽然它也上映了,但我觉得它的硬核足够到不需要上大银幕再看了。华语的要加入这个片单的话原来只有《你好,之华》,已经写在华语十佳里了,就不再写了,它确实没有好到那个份上,缺点也很明显,我只是出于个人喜好它的纯粹而已。现在已经很难出那种看完让你觉得牛得不行不行的电影了,也许是因为看过的太多,也许是因为好片子都让人拍完了,看完能觉得有新鲜感,挺好,挺牛啊,已经很不错了。

今年在银幕上看到的世界级别的好片有《犬之岛》,还有《小偷家族》,都是世界观非常高级的作品,可以让人回味许久,带给观众许多不同角度的思考。我国暂时处于唯票房成功论唯有钱成功论的阶段,不过看到有观众看完《小偷家族》留言说:“散场的时候听到旁边的老爷爷老奶奶夸演员的演技真棒,观众们带着感动默默离场,这种时候真喜欢上海。”拥有可以欣赏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慢慢地也许就会出现不局限于所谓成功的导演。

《三块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仿佛算不上2018年的片子了,只不过我是2018年看的。是说什么的呢?说的是一个母亲因为女儿被奸杀致死过了7个月案件仍未破,花钱在镇上买了三块广告牌来怼那些不干活的警察。属于什么呢?就是求告无门,索性寒碜死帮丫的。这个母亲,只能用硬核来形容。

《三块广告牌》的导演是马丁·麦克唐纳,《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神经病》是他导演的,可以看出来风格比较黑色幽默,尤其是《杀手没有假期》,在黑色幽默中还有一丝非常孤独的忧伤,将比利时小镇布鲁日的气质表现得非常完美,很多人看了《杀手没有假期》之后都将布鲁日列为必须以一去的欧洲小镇。《三块广告牌》中的喜感稍微少一些,愤怒和黑色更多一些,悲伤也多一些。它涉及了比较深层次的一些美国社会的问题,不作为的警察,警察中的种族歧视、恐同问题等等。千丝万缕的各种偏见导致事情停滞不前,人们无力改变。广告牌就像三颗子弹一样打在小镇的脸上,引起了一连串的改变。主演弗朗西斯·麦克道曼太棒了,姿色平平,演技伟大。她是乔尔·科恩的老婆,看科恩兄弟这品味,太棒了。

《湮灭》

《湮灭》比《降临》要差一点点,我觉得,少一些文艺气质吧,但也有它自己的独特的气质,是看完以后印象很深的一部电影。影片主要分两条线,一条线是从“闪晃”中出来后的莉娜讲述她们一行5人在其中的遭遇,一条线是莉娜回忆和丈夫之间的往事。影片全程都是主观视角,这点倒是和原著一样,主观视角的作用会比较容易将观众代入女主角的心理,比较相信她的讲述。但是这也导致最后莉娜说的她将外星复制她的生命体炸死,这一结局的真实客观性产生了不确定性。但也有人表示,无论莉娜是否是原来那个还是被换了的,她都已经被“闪晃”改变了,标志就是她身上的纹身和她的眼球颜色发生变化,包括最后和她的外星人老公对了眼神。他们两人就相当于外星人成功和地球上的最高生命体融合,然后就开始继续入侵地球,“湮灭”一切。

整个《湮灭》的故事还是非常复杂而神秘的,描写了人内心的毁灭倾向,和遇到神秘外星力量时的各种反应。一出小成本的科幻片可以探讨如此深入又复杂的命题,再次说明资金和规模并不是决定一部科幻片精彩不精彩的关键,而是想象力和认知。

《犬之岛》

《犬之岛》真的是那种很高级的电影,高级的审美,高级的主题,实力展示什么叫世界一流。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里,无论是《大吉岭》,还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还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主角永远都是离经叛道的边缘人物,穿越各种困难险阻去做一件别人眼中可能十分荒诞的事情,最后的改变也许微不足道,也许重写历史,但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的成长。我觉得最动人的永远是他故事里的主角所拥有的童真和坚持,是冷酷无比的世界里残留的唯一一抹亮色,这是我最喜欢韦斯·安德森的地方,这是他的核心价值观,所谓世界一流导演,必须具有如此境界的价值观才称得上一流,其他的作品格局、隐喻、美术、异域文化的解读等等层面,都是手法而已。

撇开各种隐喻不谈,《犬之岛》最打动我的是其中的各种细节,是残酷的故事线索之下人类和狗狗之间残存的一缕温情,正是这点情感,改变了绝望的一切。《犬之岛》丰富到可以隐射一切人类专政、暴政、阴谋、愚昧、残忍,同时也可以简单到只是讲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狗狗之间的故事,这就是导演的厉害之处了,你看到的内容取决于你思考的程度,什么都不思考的话,其中的冷幽默也足够笑很久。

《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也是世界级的导演,很不幸,我国没有可以和他媲美的导演。论生活流,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可以与之一拼吧,但世界声誉远远不及。在日本这样极度发达的社会里,中产阶级为了达到并且维持自己的阶级势必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付出极大的努力。在是枝裕和的作品里,中产阶级经常表现出因为忙碌而忽略亲情,反而是比较穷困或者是被视为loser的阶层常常会拥有浓浓的人情味。穷不是人生最大的困境,冷漠和无视他人的痛苦的人才是最贫穷的人。《小偷家族》描写的虽然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家庭,说的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道理。

妈妈和爸爸都是社会规则之外的边缘人,他们家的确很穷,因为有过前科而无法找到比较正常的工作,但你不会太觉得他们认为钱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困境,若是如此他们就不会收留小女儿,相反他们常常有令人震动的一些细节。哥哥为叫不出爸爸而感到尴尬,妈妈却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妈妈为由里将过去的衣服烧掉,告诉她喜欢你的人不会打你只会拥抱你……那些应该由父母教给他们的人生的道理,却由这对临时父母告诉了他们。还有一家人开开心心去海边,最像一家人的时光,后来也被小女孩画了出来。

但就像奶奶知道自己去日无多时的眼神一样,这样的日子终究是得过且过,早晚会结束。是枝裕和的御用演员树木希林在本片中真是贡献了神级演出,一点点的冷漠和更多的属于奶奶的温暖,看透世事的无所谓。妈妈的扮演安藤樱也是非常不错,内心有大爱的人外表却常常用一层淡淡的冷漠掩饰。

《黑豹》

《黑豹》出现在这可能有点怪怪的,不过奥巴马也选了这部《黑豹》呀(难道因为他是黑人?)。虽然《毒液》和《海王》我觉得也挺好看的,但《黑豹》的审美我觉得稍微高级了那么一点点。《海王》就是古典风,繁复之美。《黑豹》的美术设计非常突出,将非洲的古老元素和现代科技感结合得相当美妙,简直是令人目不暇接,光这一项,已经是新意满满。《黑豹》里的防御蓝花袍子就该上时装周去,更别提几个部落的不同风格,科技风、冰雪风、华丽风,看不过来。

可能我是非常注重审美的那类观众,不美的电影无法入眼,美的作品可以适当原谅一些其他的不足,剧情来说《黑豹》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地方,和《海王》如出一辙。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我本来还以为不是2018年的电影,一查竟然是当年的。这是某友转让给我的资料馆的票,看了觉得很是温馨有趣。如果说武功有两种,一种是练招式,一种是练内功。电影也大抵是这两种,一种是比手法,一种是比境界。诺兰、大卫芬奇那种好莱坞导演都是比手法的那种,寻找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把一个复杂的故事尽量简单地讲给观众听,比如《盗梦空间》,比如《十二宫》这种都是我喜欢的讲究手法型的片子。比境界的就是那种文艺片大牛,比如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那种,给你讲的都是人生至理,够你回味一辈子的。从这种层次来说,今后要出比这些导演更好的导演,非常难。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它从电影上讲没有那么好,它的层次和主人公的层次有关,导演只是选择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去表现。就是熊谷守一是一个日本画家界的传奇,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这个人,电影里是这么说的。他的整个世界就是他的院子,30年没有离开过自己家的院子,每天早上走10步路去看蚂蚁搬东西,再走10步去水潭看小鱼,再上来5步睡个午觉,再走两步坐在某个树桩上歇歇。所有的生活就是这些,但是守一过得有意思的不得了,表现的就是胸中有丘壑的人,不需要去看世界,世界会来看他。上门求书法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守一答不答应全看心情,是一个心地至纯的老头,相当于画家界的周伯通吧。就这么一个老头的电影,很有趣,比一年800多部的华语电影大概都要有趣。

希望2019年能看到更多好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