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2018经济回顾

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分别增长6.8%、6.7%和6.5%,上下波动仅0.3个百分点。三大产业继续呈现三产增长较快、二产调整的态势。




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2018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093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8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结构优化,上游利润增长:

2018年1-11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工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多数行业和半数以上产品保持增长态势,汽车、电子、化工行业增速有所减缓。2018年工业上游行业利润增速普遍快于下游行业。2018年1-10月份,钢铁行业利润增长63.7%,石油开采行业增长3.7倍。

同期,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5.4%;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等制造业利润仅增长逾2%.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而传统的轻纺工业、一些重化工业增长持续放慢。企业效益继续好转。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212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4%,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

进出口更趋平衡:

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128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56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缩小786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9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16亿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92亿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0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625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4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110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471亿美元。




服务业占比提高,补短板力度加大: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7.7%,比第二产业增速高1.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3.1%,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2.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比第二产业高25.3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6个百分点。

补短板力度加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提高。精准聚焦基础设施、农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重视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增强了补短板的迫切性。

就业形势稳定,物价波动合理: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万人,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各月均稳定在5%以下,其中25~59岁主要就业人群调查失业率为4.4%,均处于多年来的较低水平。

CPI增幅保持在3%的预期和调控范围内。1~11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PPI涨幅明显回落。1~11月累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3.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