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媒体丢了下限求热度,这波“秀智商”的操作令人咋舌

我是从媒体新闻的报道中,知道了二月河先生病逝的消息。二月河先生是我崇拜的一位作家,他不惑之年立业,呕心沥血的著书,写出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的“落霞三部曲”,以详实的资料,细腻的笔触,人物情感的深层变化,超强把握语言的能力,给读者展示了清朝鼎盛期,恢泓大气的历史画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没想到,半天不到,我再看其他新闻,里面的报道情况突变,说二月河先生一息尚存,正在抢救之中……

这到底是咋回事?二月河先生是病逝了,还是在抢救之中?病逝和抢救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病逝是肉体还在,灵魂己经驾鹤西去;而抢救,说不定还能醒过来,重回人间呢。

有的媒体的新闻报道,能不能讲究一些职业道德,遵守一些职业操守?严谨点,严肃点,好不好?不要为了蹭热度,“抢”第一手新闻素材,把一个病重垂危的老人在新闻里“揉来揉去’。你们良心上过得去吗?你们知道老人亲属的感受吗?

二月河先生的这件事,和词作家闫肃先生生前发生的一幕如出一辙。

闫肃先生大家都知道,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历久弥新,百听不厌。

当时有新闻报道说,闫肃先生己经病逝;还有新闻说闫肃先生正在病房做紧急治疗。我们这些不知道真实情况的人们,信还是不信?信谁?

这些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细思极恐,如果上级的一些政令性文件,被某些媒体新闻想当然地过分解读,或者“掐文剪段”地报道,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就不知道咋回事?该得到的实惠得不到,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政令不畅,民心受伤。

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新闻从业者一定要牢记。写新闻报道,千万要查证清楚,追根溯源,别怕麻烦,既要对当事人负责,更要对你的读者负责。切勿罔顾事实,道听途说,盲目转载不实的消息;或者按消息的字面意思,胡思乱想,再炮制一篇更为虚假的所谓“爆文”,以博人眼球。这样的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弄不好,还要打名誉关司嘞。

确切消息,二月河先生昨日凌晨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三岁。人虽谢世,但精神永存,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