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铅教程(静物篇)‖《中性笔写生》,小聊“写生”

图/文 丁又下

思考:

如成品图所示,如何确定出中性笔上的变化细微的颜色呢?


中性笔 ‖ 丁又下



中性笔 ‖ 丁又下


工 具

笔:马可雷诺阿3100油性彩铅100色

纸:康颂素描纸

其他:硬橡皮、棉签、卷笔刀、2B铅笔、高光笔、直尺

绘画步骤:

一、画前观察——中性笔的结构

二、构图——铅笔稿

三、上色

四、整体调整

一、画前观察

通过下图了解中性笔的结构名称:


中性笔的结构名称


二、构 图

1、用2B铅笔在纸上把中性笔的长度确定出来,即画出物体的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个位置点。


构图1


2、与之前的作品的构图方法一样,由于中性笔的结构是对称的,我们最好在两个位置点之间画一条中轴线,以此辅助我们把中性笔的结构画对称。


构图2


3、在中轴线上以短线条划分出中性笔每个地方的位置,如笔尖、尖套、防滑套和尾塞的位置。这个步骤需要我们不断观察实物的结构,互相比较每个地方的长度,比如防滑套往笔尖方向的所有长度与整支笔杆的长度比较后就知道防滑套的后面的位置应该是在笔杆的一半还要往笔尖方向稍微移动一些距离的地方。


构图3


4、画出中性笔每个地方的宽度,注意中轴线两侧的宽度要一样。


构图4


5、把所有的线条具体刻画出来,然后擦掉辅助线。


构图5


6、画出笔杆里的笔芯和防滑套上的防滑圆形图案,最后画出中性笔的投影的位置和形状,构图完成。


构图6


三、上 色

1、用10号黑色画出中性笔的大概明暗关系。


上色1


2、继续用10号黑色加重中性笔的暗部。注意笔杆上每个小结构的刻画,把每个结构处的高光留出来。

上色2


3、同样用10号黑色加深中性笔的整体颜色,把细节画得更明确一些。


构图3


4、用10号黑色加深笔芯和防滑套的颜色。


上色4


5、用21号黄色丰富笔的颜色。


上色5


6、用10号黑色加深防滑套、笔芯和尾塞的颜色,用95号蓝色丰富笔杆的颜色,用16号桔黄画尖套,表现出不锈钢的质感,然后再用16号桔黄给笔芯的亮部上色。最后在笔芯留出的白色椭圆形上写出笔芯的粗细号数,这张作品的笔芯是0.35mm粗。


上色6


四、整体调整

在笔芯上写上“中性替芯”的字样,加深投影的颜色,最后用高光笔把中性笔的高光明确出来,特别要仔细刻画尖套和防滑套之间的那些小结构的高光和尾塞处的高光。作品完成。


中性笔 ‖ 丁又下


中性笔 ‖ 丁又下


小聊“写生”

1、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按绘画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按照绘画环境又可以分为“室内写生”和“室外写生”(户外写生)。这张作品是在家里画的一支中性笔,属于室内静物写生。

2、写生在表现形式上又分为创意写生和写实写生,创意写生就是在作品中加入个人主观想法,对绘画对象进行了再创造;写实写生就是客观的描绘绘画对象,把绘画对象画得像。

个人认为比较写实的写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仔细观察,无论构图还是上色,观察不够仔细的话画出来的作品的真实度和吸引力就会很薄弱,写生时物体的结构形状给人的视觉认知很直接,看到的对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样子的就直接把他的形状样子放大或缩小再现在纸上即可,相比较起来对绘画对象的颜色的分析、把握和表现的过程会更需要我们去辨析和筛选。比如这张作品中给中性笔上色时除了一眼就能看出的黑白色外我们也需要仔细观察灯光下它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细微的颜色的变化,比如后面用到的黄色和蓝色,写生物体时,尽量把物体颜色丰富化会让物体更有灵性。

3、写实写生如何去确定物体上一些变化细微的颜色呢?

第一种方法当然是靠肉眼仔细观察啦,如本文作品中性笔上的黄色等肉眼都是直接观察后确定的。

第二种方法就是运用所谓的规律去分析及确定颜色,比如之前提到的“互补色”的运用,物体亮面的颜色和反光的颜色为互补色,亮面颜色一般都表现得很直接,在反光颜色不太容易分辨出来时就可以根据亮面颜色来确定反光的颜色,当然之前也说过这个规律比较刻板,还是需要根据当时所画的对象和绘画环境去灵活确定反光的颜色。另外一个细微颜色的确定方法就是环境色,比如一个白色的物体放在红色的桌子上,那白色物体上就会呈现出桌子的红色,这里桌子的红色就是环境色,如果这个物体不是白色的而是其他较深的颜色,可能它上面的环境色就不太容易观察得出来 ,这个时候也可以根据环境色的运用直接给物体画上一些红色,把原本存在却不太容易看得出来的颜色画明显,这样物体颜色自然就丰富了。

当然,把物体颜色画丰富也是需要把握好一个度的,对于写实写生,原本细微呈现的颜色被画得过于明显或夸张也会影响绘画对象真实感的表现~

(图/文 丁又下 未经本人同意请勿用于原创及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