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样的男人——西门吹雪

西门吹雪早已把全身心浸入了对剑道的追求,从他的一举一动,生活方式无处不透出对于至美的追求,剑,对他来说,已不是一种武器那么简单,在他来说,这是一种艺术;西门吹雪可以说是理想化的,是唯美的;假如剑道一途,果然有着所谓剑神;那么西门吹雪无疑是最接近神的人。

他所住的地方,只有鲜花,他所着的衣服,永远雪白。 他从不求人,也从不接受别人的请求,因为在强者的眼中,他只接受能力与他可以匹敌的人。

强者的眼中没有弱者,因为他们没有悲悯人的心情。因为他要做的事,没有做不到的,如果他做不到,别人更不可能做到。而他愿意做的事,不需要别人恳求,不愿意做的事,别人恳求也没有用。 他就是如此。

西门吹雪诚于人,故能赢得陆小凤这样千金难易的朋友和孙秀青那样一往情深的爱人,因为诚,故能做到无求无欲,问心无愧。无欲则刚,无愧则纯,是以达到人剑合一的剑道之颠峰。

友情与爱情看似一种羁绊,让有了情感的西门吹雪的剑招失去了往日的犀利,但也正是这种羁绊给了他必胜的信念与强大的求胜欲望,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天涯尽头总有一个人、一种目光在注视着自己,让他知道西门吹雪不再是孤独的,即便只是为了那个等候的身影他也要好好地活着。

西门吹雪也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笑有义有情的人,也有人的各种情感,只不过他从来不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而已。

他可以单骑远赴千里之外,去和一个绝顶的高手,争生死于瞬息之间,只不过是为了要替一个他素不相识的人去复仇伸冤。

可是如果他认为这件事不值得去做,就算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朋友,陆小凤去求他,他也不去。

他甚至还有一点幽默感。有一次,他心里明明故意去替陆小凤做一件事,可是偏偏还要陆小凤先剃掉那两条不像胡子却像眉毛的胡子。总而言之,这个人是绝对令人无法揣度的。 [3]

他所住的地方是在塞北的一个叫“万梅山庄”的地方。

这就是他,西门吹雪,一个神一样的男人。

整部《陆小凤》系列,每次看到“白衣如雪”、“背着形式奇古的乌鞘长剑”的描写我就会很激动。西门吹雪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

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他剑锋上的鲜血。

说他无情,并不是真的没有感情。他也曾娶妻生子。他不只会杀人,他甚至曾经救了一心想要杀他的人。他说这世上有许多感情远比仇恨更伟大。他极少笑,可是偶尔展露笑容,就如同春风吹过大地,连远山上亘古的冰雪也会融化。他一向独来独往,却也有朋友。他曾经奋不顾身为朋友挡住极厉害的仇人的追杀。他们的交情如同君子相交般平淡如水,平淡下却是两颗诚挚的心。说他无情,也许只不过是因为他从来不愿显露感情。因为他已决心将更多的生命专注于他所信仰的“道”,他的“道”,就是剑。

远山上冰雪般高傲的性格,冬夜里流星般闪亮的生命,天下无双的剑。

他的剑法只有一种——杀人的剑法。他轻轻吹了吹剑上的血,血珠轻轻地在空中划了道弧,落在地上,渗入泥土中,转眼只剩下淡淡的痕迹。剑依然如雪般闪亮,映出一张苍白落寞的脸。他的眼神说不出的疲倦说不出的寂寞。

与叶孤城一战,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一战。两人虽是对手,却同样是知己。同样绝世的剑法,同样孤高的性格,同样的寂寞。仇恨并不是他们全部的感情。仇恨中包含了了解与尊敬。而这仇恨本身也是先天的,被动的,无奈的。也许叶孤城恨的只是既然生了叶孤城,为什么还要生西门吹雪。也许西门吹雪恨的也是一样。这一战并没有失败者。若一定说有,那就是叶孤城败给了自己,败给了自己的名利之心。或者,是因为他已不忍寂寞。

西门吹雪了解叶孤城。所以当叶孤城本应有把握的一剑忽然出现偏差时他就明白了。“既然要死,为什么不死在西门吹雪剑下?能死在西门吹雪剑下,至少总比别的死法荣耀得多。”到最后,叶孤城是感激西门吹雪的,西门吹雪是尊敬叶孤城的。“我用那柄剑击败了叶孤城,普天之下还有谁能配让我再用那柄剑?”西门吹雪成全了叶孤城,叶孤城至少得到了他最后想要的最干净最荣耀的死法。可是西门吹雪自己呢?这种成全的代价,是以后永远独自品尝孤独的寂寞。

“西门吹雪至少有一点是别人学不像的。”

“他的剑?”

“不是他的剑。是他的寂寞。”

远山上冰雪般寒冷的寂寞,冬夜里流星般孤独的寂寞。

古龙说只有一个真正能体会到这种寂寞,而且甘愿忍受这种寂寞的人,才能达到西门吹雪已经达到的那种境界。

这也许也正是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的差距吧。他已体会到寂寞,却终于不甘忍受。

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本就只有身在高处的人才能体会。西门吹雪就是那种“明知高寒,偏爱高寒境”的人吧。

有人说“假如人的品德能像雪那样洁白,而心地不像雪那样冰冷,该多好”。可是有些洁白,却正是用冰冷表现的。人们总是责怪雪的冰冷,雪不解释,他只用洁白答复一切。

如雪苍白的衣袂。

如雪苍白的剑锋。

如雪苍白的侧脸。

如雪苍白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