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十年得“黄金”

2006年,在乡下工作足足十年了,终于进县城了,到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无比的自豪,当然也倍感压力。

初进二小接了陶老师的班,学生根基好,习惯好,班风好,接管起来很顺手,潜力无限。现在,班上的好几位同学都进单位工作了,当然也还有读研究生的,足以证明当初的优秀也是有着良好预兆的。

紧接着就是一届又一届的带,这一晃,十二年过去了,但是对我个人的成长而言,初进二小的十年是专业成长的黄金十年。这十年,概括起来说,也就那么几个关键词,在此就略作分享了:

黄金十年第一得——读书

我爱买书,我也假装爱看书,教育教学理论的,似懂非懂也装懂,毕业后的十年,没有人指点,也没有那股浓厚的兴趣,更不会有自我要求苛刻的成长冲劲。

最初爱买书,只是想一位教书人的房间里,一定总得见到几本教育教学的专著吧。于是,就胡乱在新华书店里购了一些课堂模式、语文教育教学、教案集之类书,自然也有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之类的。摆在书柜上,还真像是做教育的,假装着,假装着,也许有一天,还真能做点教育的事。

但是到了二小,全然不同,一股对二小的敬畏之情,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更别说是学校的领导了。尤其是自己同年段的老师,感觉他们个个学识高深,教学能力强,敬业奉献热情,无不让我敬畏着。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竟然会悄悄地努力着,努力着把班级带好,努力着把课上好,努力着向前辈们学习提升自己。

而我对经典书籍的阅读,仅仅就源于一节全县经典阅读启动仪式上的公开课,执教的《鲁王养鸟》选自《庄子》。为了好好地备课,便去读这本书,“哇,好吃力呀!”书到用时方恨少呀!读得太少了,太无知了。每读一句话就得查词典,不是这个字不明白,就是整句话理解不了。还好,有网络大师的帮忙,通过搜索网页来帮助自己学习。

后来也硬着头皮,在李校等几位行家的帮助下几经磨课,算是把这个教学任务给结束了。可是阅读却只是一个开始,身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怎能把孩子引领得好呢?从此以后,便开始去读一些很难啃的书,就如《红楼梦》这样的典籍,一天就只坚持读一两面,时间坚持久了、读多了才会越来越感觉到省力,记忆力也在此发生了变化,自我都感觉到提升了,这是好现象。

后来,经学校领导推荐与柳特引荐,参加了潘特工作室的学习。而学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教育学、心理学,从头到尾地细读一遍,还得做做摘抄笔记。这一读一摘,让我不仅重温了学校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更主要的是在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再读这些理论书籍,作用是极大的,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评课,或是参加面试考试都有相当不错的收益,为后续的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及名师的评比奠实了根基。

当了语文老师经常得批阅孩子的习作,课堂上总是张开嘴巴对着孩子们说:“你们应该怎么怎么写作文,写起来这不好,那不行的。”可是如果真让我们老师自己写,会写成什么样子呢?不敢多想,那怎么办?读些所谓的闲书吧,为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什么小说了,散文集了,历史故事了都看都读,并且还得写摘抄笔记,对自己果真大有帮助。现在,也会写写学生作文,创作、构思、回忆,还是有点自我满足感的,虽不见质量有多高,但是最起码自己不再做那个对学生“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个人了。

黄金十年第二得——勤奋

我知道自己天生悟性不高,还显得笨拙,但我非常相信一句话:勤能补拙!既然自己已经选定教师职业了,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地做,勤奋地做。更何自己现在已经进了全县优秀的学校,在这样的好学校成长是有福气的。

勤奋地写,感恩二小的领导器重,做了学校的中层干部,于是写文字材料成为常态工作。刚才始一点自信都没有,一点都不会写,很怕写,就更别说提炼什么主题了,写出“新、亮、彩”了。困惑得不得了,还好马校长宽容,不断地提醒指点,让我要多读些《人民教育》等重点刊物上的文章。看看他们那些有大师手笔,知道理论的前瞻,感受他们观点的提升……

要想成长的秘诀就只有多写,平时多写新闻稿,到了督导了就写好督导报告。写好报告的要诀在叶主任离任时也有传授,那就是平时多积累素材,把学校的点点滴滴都收集归纳,到了写报告了,就只要提炼、提炼、再提炼就行了。这些教诲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因为他们给予我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这一路的成长离不开贵人的点醒,离不开他们的细心指导,离不开他们的不离不弃!

勤奋地学,做了办公室主任,接触了一些新鲜的事物,如拍录像,这可是一项无师自摸的杂活。从电脑软件到编辑应用,及录像机的使用,格式的转化等等方面,时间上的投入是非常可怕的,有时一坐就是半天,有时一学就到了半夜,起来时,肩膀都是僵的。不过还好,学校有精通电脑又热情乐助的余老师,“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看着余老师这样的无私,这样的热情帮助,我们也深受感染,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不好好服务。现在,只要有软件,也还能制作一点,完全得益于那些年忘我的学习与操练,从单机拍摄制作到多机位拍摄制作,完成了学校艺术节的大型文汇演的录制,现在想来都觉得有点自恋自己的多能了。

回忆学习的历程,不断地用技能武装自己、提升自己,这中间与自己的内心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在成长路上,有很多时候在心理上都遇上了很多的挫折,辛苦的、委屈的,所幸又多学习了心理健康的辅导。从C证到B证,再到A证,一路学来,后来又去学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不仅对自己的情绪调整有帮助,还对德育管理、学生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成长有辅助作用。

记得刚到二小,当时任副校长的柳特,让我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当时起步是早,但是因自身的能力限制,工作没有有声有色地开展。后来一路的学习,学校领导在经费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让我收获颇多。但是,多年来的历程,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自己内心的足够强大,才能让别人得到自己的援助,然后在援助中也让自己的内心再变得更加强大。

学习让我强大,感恩让我强大,二小的大家庭让我更强大。

黄金十年第三得——专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话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我还记得当年在师范,有一个名词也很难忘“一专多能”,在师范也正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模式,让我们都能做个“又红又专”的老师。

到了二小,才开始寻找自己,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专业成长,语文教学是主要工作,班主任德育也是主要工作。但是,多年的努力,自己在语文教学领域最多只是评了一个县教坛新秀,因此,我便把自己努力的重心转向班主任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同时再有一个难得的机遇促成了我的成长转型。省教育厅的一项工作启动仪式现场会在二小召开,省教育厅厅长亲自莅临,这是无比荣幸的大事。但是,来参会的领导专家进会场前要有一个休息室,这个休息室就选了我们班。初始时,我只认为是处理好班级卫生就行,后来,感觉这是完全不对的,我们这是教室,教室一定要有显性文化,墙壁文化,怎么办?那就好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班品文化吧!经过两周地努力,“三省”中队出来了,墙壁文化规范了,班级学生的精气神也出来了。虽然,教育界的领导与行家在此停留是短暂的,可这却是我专业成长的起点,正因为思考了、建设了,班主任工作的学习培训就发生了很大的转机。紧接着,我也很幸运地参加班主任培训学习,从县级,到市级,再到省级,最后到了北京参加全国的班主任培训,奠定了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基础,提升了操作能力,回到县里再对其他老师进行二度培训。

这就拉开了自己的成长序幕,后来参评了县五星班主任,市德育新秀,市德育学科带头人,直到市德育名师,完全离不开学校马校长的一路呵护、支持与关爱。有时候想想,名号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有了名号就是有了平台,就是有了资源,有了优势,假装着直到实现,直到自己真正拥有这样的能力。

要在班主任领域有起色,课得上,文章得写,讲座要讲,还能评课等一系列的任务得要真本领。因此,有课就去上,就用心的上,才会有收获、有成长,心理健康辅导课、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都获得了市级一二等奖,平时在县内的公开课、送教,时上时新,经常推新课,自我提升大;文章是工作的反思,是经验的积累,更得多写,多投稿,多参赛,发表报刊、杂志都是规范的渠道,在《中国教师报》《班主任》《湖南教育》等杂志上都有刊出,并且还有稿费,挺好!县里研训中心每年都提供讲课的机会,感恩这样的平台,越说越提炼,越说越对自身的工作有促进。同时,在我们县里德育教研员张老师组织引领下,参加德育工作站活动,上课、学习,对我的帮助也是相当大。正是基于这一切让我有专攻的平台、机会,让我的成长更有自信。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管自己是何时起的步,专业成长对一个教师而言是永远都不会晚的。我还得继续前行着,专业无止境,成长不限量!

回首初到实验二小的十年,黄金的十年,当下最忆的十年!我们都知道自己的专业成长是有几分自己的努力,也得有几分贵人的相助,还有机遇、环境,二小这个大家庭,给予我的是丰厚的,不管是经历,还是收获,或是经验。也不管自己是否还会再遇黄金十年,都会把这段黄金记忆刻在生命的长河里,无论如何地冲刷都不会淡去。

2018年,二小的六十周年庆,留下没有入选的征文激励自己再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