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國產後安全減配!雅閣途觀昂科威車身強度不及北美!



對於國產減配這個事情,

其實大家都是存在疑慮的,


但聰(ji)明(zei)的車企

往往通過更豐富的配置,

更誇張、更顯高級的內外裝飾

掩蓋了這個問題。


如果只從表面上去對比,

國產車型空間更大,配置更高,

你能找出的實錘也就是拆開內飾板

發現人家用了點“黑心棉”,

或者是“劣質瀝青減震片”

啥的,

雖然有點噁心,

但誰讓中國消費者根本不在乎這些呢。



安全上有沒有減配?


但如果說到安全,

你敢說不在乎?


對於車企在安全上是否減配,

這個有理由懷疑,但無法證實,

安全測試專業性很高,

唯一發布數據的C-NCAP又因為

碰撞測試標準低,

或者是可能充值的原因而不被信任。


即便是沒有貓膩,

如果合資車企按照C-NCAP較低

的碰撞標準“精準”減配,

你還真是一點脾氣沒有!


而現在,這一切都改變了,

因為中保研來了!



中保研是個啥?




這是一家由8家保險公司

參與出資成立的測試機構,

測試主要為保險公司服務,


因為利益上和車企不再有瓜葛,

甚至為了減少車險的賠付,

有動力督促車企把汽車造的更安全!


可以看做是車企的對手盤!


其測試標準也基本照搬嚴苛的

美國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IIHS用不斷創新的,苛刻的碰撞測試,

把一干大小車企都虐到哭!




所以,

中保研的數據無疑更有公信力!

在2018年的9月份,

中保研開始了第一批車型的碰撞測試,

但當時並沒有公佈最終的測試結果,

從率先公佈的照片看,

“被撞斷B柱的思域”就已經夠震撼了。


第一批最終結果出爐


而最近,

中保研正式公佈了2018年

第一批保險汽車安全指數測試車型

全部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用G(優秀)、A(良好)、

M(一般)、P(較差)做四擋評價,


整體上分為三大項,

車內乘員、車外行人和輔助安全。


總體成績如下所示:


在這三大項上都拿了優秀(G)的有三款車型,

分別是領克01、豐田凱美瑞和本田雅閣,


而在最為關注的車內乘員安全方面,

評分良好(A)的有

昂科威、邁騰、魏派VV5和寶馬318i,


途觀L、思域和雷諾科雷傲僅獲得一般(M)的評價,

寶駿510則為較差(P)評價。


而途觀、寶馬3系、昂科威在美國IIHS的

車內乘員安全評分均為G,

其中寶馬3系還獲得了

2018年最佳安全車型的稱號!





【IIHS測試成績】

而國產後,安全性的下降是實實在在的。

當然,

車企可能會把這個歸咎於“加長”


但“加長”後就“活該”不安全嗎?



一項數據,讓減配大白天下


如果你覺得這個對比還不夠具體,


那下面我們就拿一項很有說服力的

細分項出來比比看,用數據說話!


之前也說到過,

中保研的測試照搬了IIHS的標準,

其中有一項“車頂靜態壓力測試”

同樣是借鑑IIHS的車頂強度測試方法,


這項測試成績也被單獨公佈:


車頂強度與車輛翻滾安全性息息相關,

此外支撐的A柱B柱同樣也會影響

正面與側面碰撞安全性。


但這項測試是在C-NCAP中沒有的,

所以,車企是有可能在上面玩“減配”的。



測試的十二款車中,

表現最好的是奔馳C級,

峰值載荷達到了94379牛頓。

而寶駿510和科雷傲都只獲得“一般”評價,

峰值載荷分別為33686N和40011N。


長城的VV5表現也很一般,

作為新興的“自主豪華品牌”,

和領克01的差距是明顯的。



能夠承受超過9萬牛頓壓力的

只有奔馳C級別和豐田凱美瑞,

而同為B級車的大眾邁騰只有7.1萬牛頓。


中美測試對比,數據觸目驚心


再用中美車型對比來看看,

廣汽豐田凱美瑞的車頂強度(9萬牛)

表現居然超過了北美版凱美瑞(8.93萬牛),

堪稱神奇!


而國產雅閣卻讓人失望,

比北美版本車型峰值載荷低了1.65萬牛頓。

十代雅閣在北美的成績是7.61萬牛(17114磅),

而中保研測試中廣汽本田新雅閣是5.96萬牛,

只達到北美版的78.3%。


別克昂科威同樣表現不佳,

國產昂科威的測試成績為6.78萬牛

而北美版昂科威成績為8.39萬牛

國產版只有北美版的80%,


更尷尬的是

昂科威的北美版和國產版都是中國生產,

北美版出口至美國市場。

一個工廠,甚至一條生產線

生產兩種不同規格的昂科威,

這個臉打的就有點疼了吧!



最後看看“神車”大眾途觀L

國產版途觀L的測試成績為6.79萬牛,

而北美版Tiguan的成績為8.32萬牛,

國產版只有北美版強度的81.6%

雖然國產後有加長,

但加長並不能成為降低強度的理由吧?

減配,到底減在哪裡了?


影響車身強度的因素很多,

是否有合理的車身結構設計;

是否採用強度足夠的鋼板;

衝壓和焊接的工藝是否夠先進,

都會對最終的車身強度有影響。



而車身架構設計在開發環節基本會鎖定,

後續再減配的可能性不大,

而更換成強度更低或者更細的鋼板

倒是有可能的,

也可以省下來不少的成本!


是否是這樣呢?

這就不得而知了,

車企心中應該有數吧。


國內車市已經“入冬”,

價格戰打的異常慘烈,


而資本家是不會做慈善的,

降下去的價格可能會在成本上“減回來”,


所以,買車也不能一味貪便宜,

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

最後,

還是選那些“良心”賣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