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沽湖畔,有我国独特的“女儿国”

在泸沽湖畔,有我国独特的“女儿国”,也是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

摩梭是纳西族的分支,据称是中国的最后一个母系社会,孩子跟母亲姓,女儿比儿子更受欢迎。

泸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布,六个小岛给人以无限悠远的遐想。这是我国西南高原上的一颗诱人的明珠,摩梭人称它为“谢纳米”,意思是“母湖”,母亲的湖。她像一个古朴、宁静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环绕的怀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这里的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镜。湖周长约五十公里,在湖的北岸,屹立着一座秀丽的“格姆”山,意思是女山。摩梭人把她视为女神化身。从南边远远隔湖望去格姆女山又像一头昂首而卧的狮子,人们又叫它为狮子山。

随着杨二车娜姆的成名,躲藏在川滇交界的摩梭人走出大山,让人认识了神秘的摩梭走婚,以及当地独特的母系氏族制度。

母系文化

母系家庭是摩梭母系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许多不同的母系家庭构成了摩梭母系社会,正因为有了母系家庭,才使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婚俗-走访婚(简称为走婚),摩梭人母系家庭的历史,也就是摩梭人走访婚的历史。什么是摩梭母系家庭呢?

整个摩梭社会的文化结构,就是母系家庭文化,母系家庭(''日杜'')是摩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指同一母系亲族成员组成的家庭及其居住的房屋,包含''母系家庭''和''房屋''双重概念;

摩梭人认为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摩梭人生活中的轴心和靠山,摩梭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家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贵的地位;

被称为摩梭人的部分人至今都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走婚制”。

社会上大多有着“知母不知父”、“母女共夫”、“无父无母”等对于摩梭族的不公评价,但事实上,摩梭族更多的是“重女不轻男”,走婚制度使男女双方得到了充分平等。

而且,一般来说,生下孩子后,双方的关系就会确定下来,男方在孩子出生时会带礼物去看望,过年过节时送些吃穿用品,但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多的抚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走婚在摩梭语中叫“CC”。以走婚为主要婚姻模式的母系大家庭中,男人女人生活在母亲身边,夜晚才与自己的情人在一起。摩梭男子称自己的情人为“阿夏”,女子的情人则叫“阿住”。男人们只对自己姐妹的孩子负责。等他们老了以后,也由家中的甥男甥女赡养和送终。

“阿肖”关系的建立较为自由,而且以感情为主要基础。在劳动中、在转山、转海等节日中、在日常生活和相互帮助的交往中或因对方勤劳诚实的品格产生了爱慕,或因对方俏丽的容貌、活泼的性格感染了自己……便可向对方表示自己愿意结交“阿肖”的心愿。一般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诸如花头巾、衣服等礼物,如果对方乐意接受便可建立关系。如果女方有意,也可以大胆表露,例如主动从男方身上“抢”走一支钢笔、一块手巾;或者主动赠送男方自己绣的腰带.做的食物;如果对方乐意也可以建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