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磨豆腐

記錄無疆 影像留痕

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都要有幾戶鄰居本社合起來做豆腐,於是小孩子們便圍在周邊看過程湊熱鬧,等著吃一塊那個剛壓好的還帶著熱氣的豆腐。

我就是那個愛吃剛壓好的豆腐以後又愛吃涼豆腐的孩孩,今年已經63歲了,還保持著這個習慣,並且有在涼豆腐上掰一塊的習慣。

還記得當時的大人每每鼓勵嘗試從蘿筐裡抓一把豆腐渣吃的情景,那粗糙的豆皮難以下嚥,愛嬌氣的孩子一般是吞不下去的。

後來才慢慢知道磨豆腐吃豆腐渣和上天有關,難怪民間都那麼熱情了。

現如今吃豆腐都要靠買,家家戶戶磨豆腐的場景不多見了,隨之灶王爺、玉皇大帝如何和豆腐有關的傳說也將消失。

商品、工業化是摧毀一切古老文化古老習俗的惡棍。

注:以下文字來自網絡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由來傳說故事

  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民間是否如灶王所奏的情況,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傳說歸傳說,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同時也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寓意

  “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意味著“在新年收穫幸福以及福氣”。在古代,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主要還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臘月二十五的傳統習俗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