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10期《儿童文学》:翻开让人泪目,有看过的人吗?

人和书的相遇也是一种前缘未了吧。

人是那么多,人海茫茫。书也是那么多,浩如烟海。

人海中的一滴水和书海中的一滴水能相遇不是缘又能是什么?

在成长的岁月里,你读过的书如流淌过的溪水,沁着花香,融着月光。滋润过你心田的某个地方。

慢慢地,书香变成了心香。

慢慢地,读过书变成了你心灵的一部分。

你为什么长成了现在的样子,问你读过的书。应该能找到答案。

我在时光的河流里逆流而上,寻找、追问曾经和过往。

缘起的那本书是《儿童文学》1981年第10期。

那是属于我的第一本书。是我阅读的源头,是我童年幸福时光的开启。

那个夜晚,我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作业,父亲踏进家门后。变戏法一样变出了这本书。我只记得当时的惊喜。忘记了其它的种种。我觉得有了这本书已经有了全世界了。

灯光突然亮了起来。

我小翼翼地捧着它。轻轻地翻开它。生活从此两样。

书里的世界怎么那么美好呢。文字好,图画也好,让我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小女孩的侧脸。作者着重描绘的不是她眉目清秀的半边面孔,而是她微侧着的黑发的头。画家以黑发为底色画着一轮红日,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四周分别画着小鸟、刚萌芽的小苗。一棵花树,在波浪里游泳的几条花鱼。一朵灰色的云。在头发的边际飘浮。把这个女孩的思想和外面的世界联结起来。

这幅画叫思。人的脑子原来不是所看到的那样,是一个简单的圆,它能装好多有趣的东西呢。

这幅画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终生难忘。

这本书是1981年10月出版的,之后这么多年,虽然被岁月驳蚀。被我和朋友的手翻阅过无数次。它的外表依然破旧不堪。但它永远停留在1981年10月,如凝固的时光,如一座老屋。它记载的是那年那月的故事,它记得你那年那月的模样。

翻开这本书,如推开童年的一扇门。里面的一切又熟悉又陌生。刘文西的儿童画。庄之明、须一心的小说。金近、吕德华的童话。华君武、姜成安的插图。

那时的人都是认真干事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还是画画的。不管是大家,还是后起之秀。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畏之心。对儿童有慈爱之心。

我陆续看过的儿童文学,有冰心和叶圣陶的文章,有杨永青和黄胄的画。

再往前走点,文革前,写文章的有冰心、金近、梅志、浩然、茹志娟、画画的有黄永玉、华三川、贺友直、吴冠中、毛用坤、刘继卣、姚有多。

还有当时的文学新人曹文轩、郑渊洁、夏有志、鱼在洋。现在个个都是卓有成就。

缘起于这本书是我的福气,我读的是这样的文字,看的是这样的画。是这些人的作品滋养过我小小的灵魂。

书是父亲在单位订阅的。传达室的人为了方便收发,一般在封底的书角写上父亲的名字,而我则在封面歪歪扭扭得写上自己的名字。有时,两个名字也在并列出现在封面上。这是传达室的人在二般情况下写的。我此时对这不知名的人充满感激,看到父亲的名字,尽管不是他亲手写得,仍然让我眼眶一热。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

旧书还在。曾经还在。

翻开这书,我就还是儿童,我就还是那个有父亲的孩子。

郑小萍,笔名看云起,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知音》、《女友》、《辽宁青年》、《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母亲的虎头鞋》被收入《没有大人的夜晚——感动小学生的100歌故事》一书(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