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西域高僧講經之地—登封法王寺

重讀鄭州│第六篇 文化涅槃之天國

東漢西域高僧講經之地—登封法王寺

東漢西域高僧講經之地—登封法王寺

法王寺位於鄭州市登封太室山玉柱峰下,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為印度僧人攝摩騰、竺法蘭講經處,是中國建立的最早佛教寺院之一。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更名護國寺,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因建舍利塔,更名舍利寺,唐代(公元618—907年)曾更名功德寺、御容寺、法王寺,北宋仁宗年間(公元1023—1063年)賜名“東都大法王寺”,元、明之後復原法王寺。

法王寺因攝摩騰、竺法蘭創立奠定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崇高地位,其悠久的歷史更為其留下瑰麗國寶,寺院周邊,寶塔林立,僅唐塔就有四座之多,尊尊雄渾精美,寺內碑碣上迄盛唐,下連明清,多有珍品。院內兩株千年銀杏樹,傳為攝摩騰、竺法蘭親值,身軀偉岸,枝葉茂盛,秋風所至,撒金墜銀,禪音一片,若二老傳經天籟。

法王寺唐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王寺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登封法王寺圖版

法王寺坐落於嵩山風光最佳處,中秋時節,在大雄寶殿前月臺上舉首東望,可見山坳中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景色極美,人稱嵩門待月

登封法王寺

山門

大雄寶殿

天王殿

方丈室

鼓樓

紫金蓮池與大雄寶殿

天王殿與鼓樓

庭院

法王寺周邊保存有唐代以來磚塔多座,十分珍貴

密簷式唐塔

樓閣式唐塔

唐塔塔剎

做工精細的元塔

佛事

佛家閒暇

僧俗交流

庭院中兩棵白果樹傳為攝摩騰、竺法蘭在此傳經時所植,今日仍然枝葉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