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解一下“鉴黄师”这个行业,能撑下来的不是一般人

什么是“鉴黄师”?

估计很多小伙伴们纳闷呢!

目前直播很火,大家都知道。现在主打“语音”的社交平台也有很多,据APP STORE社交分类榜单前200名,主打声音社交功能概念的平台,已经有五六十家。

声音鉴黄师这个行业就悄然兴起。和视频、图片鉴黄师相比,声音鉴黄师在鉴别涉黄涉暴的过程中,没有视频、图片直观,甚至不能依靠机器识别,只能靠人工听,从庞大杂乱的语音中揪出涉黄涉暴人员,行使禁言、封号等权力。

针对网络涉黄涉暴,不管是之前的网络视频直播和图片传播,还是现在的语音实时播报,每个平台都十分重视,聘用大量人员审核,且网监等部门也有专门人员负责,“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

“特殊”培训

鉴黄师接到投诉,这个“房间”里有涉黄内容。

没人察觉到她的的身份,“房主”及“主持人”、“管理员”轮番播报各种段子和暗语。鉴黄师对这些涉黄语音进行了一分钟的录制,确认无误后,对“房主”进行封号,对说黄段子的3人实施禁言。

鉴黄师王青所在的语音社交平台,日活跃人数高达50万,为了对内容进行审核,平台聘用了30名声音鉴黄师,每天24小时实时监控,王青说,每天她要听至少4000条乱七八糟的语音,有时候听到特别恶心的,甚至想吐。

王青来到的这家语音社交平台公司。让她没想到的是,年轻考官的第一个问题竟是,“你有男朋友了吗?”

王青后来才知道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含义:没有处过对象的人,根本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接下来的培训,是在一个私密的空间进行,而且是一对一。

培训老师是一名年纪跟王青相仿的女孩,经验却十分丰富,精通各种网络暗语。第一天,王青按照老师的要求,听了一天语音。王青在听语音。“吃泡面的声音、娇喘……”王青说,各种杂七杂八的声音反复听几十遍,而且还要求熟悉各种网络暗语,“反正怎么恶心怎么来”。

经过一个星期的系统培训,王青和3名同学被安排上岗实训,对被举报的用户进行声音鉴别,“一些声音听上去很正常,老师却说涉黄了,有一些听了就觉得恶心,挺难接受的。” 一个月后,只有王青选择留下。

为了提高对色情的辨别能力,王青还在各大语音社交平台注册账号,学习了解各种网络暗语。

3个月后,王青成了一名声音鉴黄师。她把这个过程描述为“从一个小白变成了一个老司机”。

平台人最多的时候,是在晚上9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也是举报最多的时候。“大家以为这时候平台的人都下班了,所以就会乱发一些不雅的语音,寻求刺激。”还有一些人上来找存在感,看谁不顺眼就投诉。

所有被投诉的用户,都会被系统录制一分钟的语音,录制的语音进入语音库后,声音鉴黄师打开后台,逐条听完,并迅速作出禁言或者封号的决定,特别严重的封设备(手机),王青说,平均一天要听4000条语音,1000多人被封号,“听到想吐,工作一天下来,不想再听任何声音。”

对一些难以辨别的语音,声音鉴黄师小组长会召集大家一起探讨。

被禁言或者封号的用户,可以选择到后台申诉。用户的申诉经查如果不涉黄涉暴,声音鉴黄师就会被扣钱。

声音鉴黄师的工资,实行基础工资3000元(含300元餐补)+绩效

“不正经”

声音鉴黄师这行的规律,要求必须年轻,最好是女性。,一般平台的声音鉴黄师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九成为女性。

如果用户在平台讲话,都会被声音鉴黄师听到,这是否涉及侵犯用户隐私?对此,平台解释说,如果两个用户单独一对一语音聊天,在没有接到用户举报之前,声音鉴黄师并没有权限进入“房间”,这是产品设计之初就规避的风险。至于用户在一对多的“房间”里和多人语音聊天,这就属于公开交流,声音鉴黄师就可以进入“房间”巡逻。

在当下,鉴黄师给人的印象依然是一种“不正经的行业”,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几乎没人会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名鉴黄师。由于流动性大,声音鉴黄师的缺口很大。

休息的时候,声音鉴黄师会用手机登录语音社交平台进行巡逻。

职业鉴黄师这一行的特点,是宁可错杀,也绝不会漏过一条可疑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