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 2》,一部装修比剧情好看的爱情片

据说一开始,华纳兄弟找JK罗琳,是想拍个关于《神奇动物》的纪录片来着。罗琳就说,不如我们拍个电影吧!拍五部,我写剧本。

华纳兄弟一听当然很开心,找了《哈利波特》原班人马倾力打造,想再做个能继续闭着眼赚钱的大IP。

2016年拍了第一部,反响还不错。第二部前几天刚上映,叫《神奇动物:格林沃德之罪》,海报画风蛮中式的,嗅嗅真是怎么看怎么萌宠啊!



所以我绝对是带着120分的期待进了电影院,想看到一个更加磅礴宏伟、气势恢宏的魔法世界。

但观影完毕只有一个感慨:罗琳女士,这回真的把《神奇动物》拍成了纪录片!

整部电影就是一堆关于《哈利波特》隐喻和线索的堆砌,信息量过大,剧情混乱。就算是老粉如我,也看的云里雾里抓不住任何重点,感觉就是在看书,一桢一桢地翻页,逻辑是有的,但是丢掉了主线。

当然编剧烂、故事无聊的话,反正睡睡也就过去了。

最不能忍的是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演员的选角。

邓布利多老年儒雅,身材修长消瘦,银发满头,眼睛湛蓝,穿华贵的长袍,上面绣着星星和月亮。



少年时也是才华横溢,眼若星辰,风度昂扬:



现在你跟我说,中年的邓布利多,穿西装三件套,掉发严重,是个油腻大叔?



真是毁童年啊!!!!!

哦还有格林德沃就不说了,德普一出现我就觉得自己穿越到了海盗船上。

豆瓣7.3,绝对是哈迷的盲目情怀分。

我最多给5分,不能再多。

一分是小雀斑的。没办法,腿长,人帅,演技好。

每次看到他笑,我都会有"糟了是心肌梗塞的感觉",所以这一分必须给:



剩下四分,全部都是道具组的。

Ezra Miller说过,他有一次没事儿,在片场拉开了一张桌子的抽屉:



发现里面塞了报纸和档案:



上面写着当年应该会刊登的所有新闻:



这个抽屉的内部,镜头肯定是拍不到的。但匠心满满的道具组,就是能把细节做到这种水准。

最狠的是,Ezra的戏服,不仅仅是外套衣服和发型,甚至包括了一条20世纪20年代的内裤!




《神奇动物》系列的set designer是Stuart Craig,拿过三次奥斯卡最佳制作设计奖。像《诺丁山》、《英国病人》以及七部《哈利波特》,都是他指导下做的布景。

老爷子今年也快八十岁了,依然热爱这份事业,因为大多数道具用完了就会被毁掉,所以最近还在设计主题公园,想要让自己的作品有更长一点的生命力。

对于魔法世界,他是酱紫描述的。

"人们总会寻找魔法。但其实魔法元素,并不处在这所大楼里,而是在小道具,以及微微漂浮在半空中的光源里。"





这次的《神奇动物》世界,设定时间是在1926-1945年。第一部的主要城市是纽约,第二部是巴黎。后面几部,按照JK罗琳在twitter上的某次回复来看,应该还有柏林、里斯本以及米兰。

不知道接下来的故事走向,会不会变成"二战是巫师挑起来的,最后也被巫师终结"……



有粉丝在twitter上问罗琳,《神奇动物》到底有几部,她用了五个国家的语言来回答的5

说回正题啊。

当时为了给美国魔法部的找拍摄地,主创团队去纽约转了很久。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JK罗琳想起了伍尔沃思大厦,随手搜了一下照片。

发现大厦的入口拱门上方,竟然是一只石质猫头鹰:



大家心中巨石落地,就是这里了。

但是现在的纽约,塞满了高楼大厦跑车外卖,基本上已经找不到1926年的影子了。

所以道具组想了想,就让Stuart Craig画图设计,硬生生地在一片空地上,建了一座纽约城。

开拍之前的纽约城:



建设中的纽约城:



建设完毕的纽约城:




对,没错,你在电影里看到的大部分魔法城市,从纽约到巴黎将来可能还会有柏林,都是手工做出来的。

如此大张旗鼓地搞基础建设,其目的只有一个:创造一个真正的,属于1926年的魔法世界。

再来看看道具组做出来的美国魔法部大楼的细节,水准之高,仅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宏伟壮观的大厅:



魔法世界危险程度钟:



进门的时候,有一只家养小精灵,在给魔杖抛光:



这个机器是用鸵鸟毛做的:



而且真的能自己转起来!



每一张办公桌上的各式办公用品,都准备的周全又精致:



打磨到光亮的黑胡桃木色柜子、老旧的黄铜台灯:



就算是根本用不到的文件,也十分到位,任何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有趣的指示牌:



"在这工作,你不需要魔法。哦,不好意思,你还是要会一点的。"

tina桌子上的文件标签,精确地描写着魔杖尺寸记录:



旁边放了本《拉帕波特法典》,在哈利波特词典里,竟然可以查得到这本书的存在,其具体内容就是规定,美国巫师不得与麻瓜通婚。



哈利波特词典https://www.pottermore.com/writing-by-jk-rowling/rappaports-law-en

每一个魔法元素,每一束微妙的灯光,都如Stuart craig所言,一点一滴,融入到这栋建筑中:



而且这栋大楼里,不仅仅是室内装饰具有魔法元素,就连服饰也是如此。

在《神奇动物》里,每个人穿的都是高定,包括龙套演员,即使你根本不会注意到他们。



随便一套群演的服装拿出来,都华丽到可以当主角。

比如第一部里,有一场魔法部开紧急会议的戏。

电影里呈现出来的场景,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你甚至连他们长什么样子都看不清楚。



但set designer仍然认认真真的准备了他们的服装,帽子上的羽毛、脖子上的项链、衣服上的纽扣和色彩,全部都是一丝不苟,精心做了搭配和设计。













主角的衣服就不说了,完全是艺术品。

奎妮第一部里面的blingbling粉色大衣,是用渐变色真丝手工制作的,一共用了3000英尺的丝线。



第二部里面,奎妮直接穿prada高定。



演奎妮的女演员,曾经在一个访谈里透露过,自己在第二部里面穿的是prada。

参与这次道具制作的设计师们都感慨过,整部电影的历史设定:1926年,恰巧是一个迷人的梦幻时代。

一战的阴影刚刚散去,美国爵士音乐盛行,art deco装饰风格悄悄兴起,包豪斯建筑崭露头角,柯布西耶发表了《走向新建筑》,穆夏的画作掀起了新艺术运动的浪潮,室内设计的巅峰时期终于降临。




乐器设计师给酒吧的小精灵们,设计了一个超级号,上面融合了小号、长号还有风笛的特征。关键是,它真的能被吹响!



海报设计师给酒吧设计了穆夏风的涂鸦,这张海报现在store.minalima.com上可以买得到,售价349英镑

魔法世界虽然相对于麻瓜们还是保守一些,你不太可能在巫师的家里看到一把Mies van der rohe的巴塞罗那椅子。

但是道具组,还是竭尽全力,给我们展示了1926年巫师们的居住环境。

比如tina家,就有繁复花型的浅紫色壁纸,深褐色的超高橡木推拉门,中国风art deco粉色手工地毯,非常典型的老派美式装修:



为了设计这套房子,英国的设计师们走上了纽约街头。直接敲门并说,'对不起,我们正在制作一部电影,如果我们看看你的房子,你会介意吗?'

搪瓷洗手盆,下面搭一块闪闪发亮的天鹅绒挂帘,地上铺的是黑胡桃木平纹地板:



藤编沙发一看就是年代久远,但是配上岩草色靠垫和红绯色盖毯,依然很有时髦感:



我最喜欢的,是房间里的这几盏灯,白百合壁灯、绿色灯罩台灯、以及粉色落地灯,温柔又富有时代气息。



客厅里的熨斗,是真的自己在动……



不过是有个遥控器在控制的:



BBC home design里面有说过,1920年左右的人们,都很喜欢在房间里放一点鸵鸟毛,来展示自己对于当下生活的那种"舒适的颓废感"。

仔细看,tina的卧室里,真的就有一根粉色的鸵鸟毛,插在书架顶端:



客厅的另一面墙上,还挂了一张英国博物学家Mark Catesby,在1722年左右画的猫头鹰写真图,叫little owl:



感觉只要有猫头鹰的地方,就会瞬间有了魔法哎!

这只小猫头鹰,现在美国属于公版画,可以免费去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he-little-owl.jpg下载,自己打印挂家里。


由JC Sepp出版,1772-1781


除了研究美国人在1926年怎么住,神奇的道具组,也把newt的箱子作为重头戏,认真严谨地对待。

比如这张麻瓜钻进箱子里的图,其实没有用ps:



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地板下面,挖了个地下室,任何人都可以钻进去:



箱子里面的世界就更棒了!道具组卯足了劲,就为了让麻瓜们如你如我如雅各布,在钻进去的那一霎那,震惊到汗毛竖起,喊一声,"woooooow"!

一个神奇动物学家的房间里,该有的一切设备和仪器,都做的细腻逼真。

你会不由自主的开始揣摩,这个人,他最喜欢的神奇动物是哪一只?




树罗锅的速写画



比利威格虫针在光线照耀下,会散发出绚烂的蓝光

这个箱子,在第二部还建在活了六百年的尼可·勒梅家地板上。



尼可·勒梅生于1330年,所以他家基本上都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家具,椅背方方正正,扶手饰有花纹,卷轴般的椅子腿,椅座里面塞满了布料,看不到木头框架。



我之前有写过>>>上海古董家具地图<<

作为炼金术士,房间里当然是充满了各种化学试剂:



以及黑乎乎的烧焦痕迹:



魔杖工具组的设计师叫Pierre Bohanna,《哈利波特》系列的每一根魔杖和工具都是他设计的。

拍《哈利波特》的时候,一共做了六块魔法石,每块都有不同的颜色和手感。尼克家里这块魔法石,就是当年做的。



不过tina的家过于老派,newt那个手提箱只是个工作室,炼金术士的家根本不能住人,唯有第二部里面法国巴黎市中心的那户人家,装修的才是真的chic又高级。

可惜我找不到更多的图片,唯有下面这一张。

整体洛可可风为主,以黑绿色壁纸为环境色,各种黄铜画框、烛台和落地灯架组成了主导色,强调色就是灯罩上的那一抹蔷薇粉,视觉重点突出,三种颜色养眼又和谐。

而且从道具上,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家具应该传承了几代人,保养状态极佳,是个富裕家族没错了。



你看,道具组为了让魔法元素充斥在每一缕空气中,真的已经做到了极致。

但斑马姐一直说,想让一个房子变成家,是需要有灵魂存在的。

同理,想让一个道具被铭记于心,则需要讲述一个好故事。

再美妙的装修,再细致的道具,再微妙的光源,如果穿插于其中的是个烂剧本,那么这个空间就真的只是个空壳子,毫无生命力可言。

JK罗琳已经不再满足于给小孩子们写书,她要再造一个属于成年人的魔法世界,并想在里面加入自己的女权主义、LGBT倾向、甚至是政治理想,这些当然不是不可以。

但想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面面俱到地讲完所有的线索和细节,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情怀归情怀,搞得太自我陶醉,不关心观众的感受,那就是在消耗之前花了十几年建立起来的粉丝好感。

如果罗琳女士不能写出一个优秀的剧本,建议还是先把书认认真真写完吧。

不然我少年时心中的那个美好的魔法世界,真的就要坍塌于中年了。

来源|菠萝斑马居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