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特别看重人之品格与性情的,只有中国人


今世有些人,别人从其外表事业上看,他们非不伟大,也似乎非常得意。但在其内心上,却总不安,多有忧戚,多有烦恼。

这里有一大祕密,旁观者看不见。更严重的,是那些人尽向外面争,连自己独知处,也渐模糊黯淡,如明镜蒙尘,失了其明照之本性。然而纵所不知,还是有知,正因在他内心深处,所以使心不安。

今天的世界,此等人太多了,于是整个世界,像在做一大噩梦,沉沉难醒。无论在国际形势上,各国内政上,社会经济上,宗教教育上,一切一切,都像陷在一大噩梦中,呻吟挣扎,而不知其根源之所在。

在其间,若有人,能立能达,能不失其性情之正,此人事业虽小,却不失为能堂堂地做一人。此人也无他大异,用中国古人成语来说,他只是不失为一“性情中人”而已。

如今天在座诸位,进了文学院,读着中文系,若论出路,大家俱知,不如学理工科的好。但诸位不计较将来功利,宁愿来投此冷门。若果是出于诸位性情上之选择,则安知非诸位毕生幸福之所在。此则须诸位自去体会。

再进一步言,诸位毕业后,必然会各就事业岗位。或结婚,或出国留学,或谋一职业,其间可以千差万别,但人生主要,则决不在此。《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只有“性情”,出之天赋,与生俱来,到老死不得放弃,此乃人生唯一主要处。

但有一点,当特别提出,加以说明。诸位若认为性情一成不变,此固不错,但只说对了一半,另有一半未说到。此所谓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人之性情,固是“先天禀赋”,亦是“后天培养”。这话如何说呢?

如香港人喜欢养狗,所养有各式各样的狗。有狮子狗、北京狗、贵妇狗、狼狗、狐狸狗,其他种种。诸位当知,狗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常在人文陶冶之边缘。此许多种狗,并非原始就如此。所有分别,并非全出先天禀赋,乃是经过了后天培养,不断教练改造而成。

如两人同养一狗,属于同一种类,但经若干年后,此两狗又可不同。在形体上,性格上,智慧才能健康状况上,皆可有不同。此何故,不外一能养,一不能养。能养者乃能尽狗之性,不能养者则不能尽狗之性。某一人所养,能获到十分成绩。另一人所养,则只养到二三分乃至七八分。此只在能尽性与不能尽性上。

又如狼狗与狼狗交配,所生是纯种的小狼狗。但若狼狗与别种狗交配,所生便为杂种。若漫不加意,杂又加杂,只要三五代,便再不是一狼狗,已是变了种,而又不成种,只成一野狗,此亦人所共知。

可见狗之成种,都由后天培养,并不能专赖先天禀赋。失去培养,即会退化。故狗之成为各式各样的品种,而具有各式各样的性格。有上品、有中品、有下品;有贵种、有普通种、有杂种。只经识者一眼,便能知道。而每一种之来历,可能已培养了几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历史。若想在短时期培养一新品种,期望其能具新性格,此事大不易。

以上只举狗为例,其他动物植物,莫不如此。人为万物之灵,所以人更须培养,更须训练。而人与人间,亦有各异的品种,各异的性格。

不过人在品种性格上之变迁,应较其他动物为易。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可见只要后天培养,所谓“习与性成”,其不易变迁的,则只是少数中之少数。

但如我上讲狗的方面,西方人比较易接受。讲人的方面,则不然。因只有中国人,在此方面较看重,西方人则另有别一看法。

中国文化积有五千年的传统。西方文化,至少也已三千年以上,宜乎中西双方人之品种性格,可有不同。此都是双方几千年文化传统所影响。培养成人,其事不易。但特别看重在人之品格与性情的,则只有中国人。

本文摘自:《人生十论》(精装)钱穆,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