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好?

前一阵看了一篇关于高收入女性的实录。被实录的女性大多在30岁左右,年收入在200万左右,有豪车和别墅。她们之间有做生意的,也有在公司在高管的。

在谈到对男人,对婚姻,对恋爱的看法时,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她们收入高了,她们对男人的要求反而变简单变纯粹了,经济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再多看的是两人相处的感觉。

但即便这样,她们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比她们收入少的,在她们面前不自觉地怂,和她们层次差不多的,或比她们收入高的,更多是想要找一个学历高些、性格温和些、长相偏上些、年纪偏小些的姑娘。

我想起吴伯凡老师提出的一个公式,婚配中,男性的目光一般放在这样的女性群体上,她们的年龄大约为该男性年龄除以2 再加7,即:目标女性年龄 = 寻找配偶的男性年龄/2 + 7

大家算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公式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幼儿园小学里的小男孩喜欢大姐姐,而中学的男孩子开始喜欢同龄人,到了大学,目光都转向了自己的学妹。

那么如果当一个女性30岁的时候,她会出现在哪个年龄群的男性的目光中?根据这个公式,算出来大概是46岁。

当然了,吴伯凡老师本人也讲了,这个公式只是好玩,作不得真,但空闲的时候不妨可以想想这件事。

有本畅销书,叫做《30岁前别结婚》,作者陈愉,38岁才结婚。她从一个在美国长大的、羞怯的中国小姑娘,成长为一名国际公民,一个敢于挑战规则、懂得说“不”的成熟女人;31岁时她当上了洛杉矶市的副市长,35岁成为了全球顶尖企业精英CEO猎头。

我曾经想的是一定要到30岁才结婚。可是缘分就是这么奇妙,最终的我在23岁就结了婚,24岁就生下了娃。虽然最终我是早早地结了婚生了娃,但直到现在,我有时仍然忿忿,认为自己结婚太早,快乐自由的单身时光太短。

可当我低下头来看抱着我大腿的娃,让她30之后再结婚,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同意的了。

为什么?扪心自问,可能两个原因。

第一,我觉得陈愉女士那种毕竟是少数(31岁时当上了洛杉矶市的副市长),对于普通人,留着年纪来奋斗,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成果没有,年纪却有了

而那时已不能回头再做选择了。

第二,自己一个人生活习惯了,有了自己的作息规律和兴趣爱好,往往不太容易再接受另一个人。对于女性而言,留着年纪用来打拼,可能比不上陈愉女士,但也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优秀,所以挑人的眼光难免越来越高,生活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经济,学历,能力,长相等等)都不能和自己差距太远。还不断地有博主天天宣传“不能将就”。那么一天天耽误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大。除非想通了,能接受所有外界的眼光,终身没有合适的就不嫁了,否则,对于普通人来讲,越往后可挑选性就真的越少。

码完上述两个理由,我不禁汗颜,我自己不也是一直想要30之后再结婚吗?为什么到了女儿这,我又和世俗观点一模一样了呢?甚至还找出了好多个理由?

或许是,人生往前走,只有到了父母的年纪,才能明白当初父母的想法和决定。而我确实,越来越理解、认可甚至佩服我妈。

那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探讨一下女孩们到底什么时候结婚比较好。前段时间我和室友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在中国的国情下,以普通人(官二代,富二代,北京5套房以外的人群)的条件,以找到最佳对象为目的,可能22到26之间会更合适一些。



我们来分析一下。

正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果是官二代,尤其是高官二代,那肯定拥有大把的选择权,优秀男人随便挑,可能政治联姻一类的也比较多,但基本也该是门当户对。富二代也是如此,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见识广,接触的人、圈子、阶层都非常优秀,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随便挑挑也不会太差。当然不排除有那种靠祖上余荫吃饭的败家子混迹其中,但只要女孩的父母能考虑下女儿的幸福,女孩本身的眼光也不太差,基本上不会差。(这又侧面说明,身为高官富豪的父母们也不能忽视对儿女的言传身教,识人眼光、为人品质都需要教给下一代)

普通家庭的女孩,22岁大学毕业,大概自身唯一拥有的就是大学的文凭,年轻的身体,一生中最鲜艳青春的面容。大学越好,越加分。面容最好,越加分。

普通家庭的女孩寻找配偶以及通家庭的父母嫁女,在确实对方的人品以及“会对自己好”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在意对方的家庭条件,经济情况,学历水平,长相等等。那么就冲着这几方面去看,大部分普通女孩和普通家庭还是比较想要找一个不低于自己阶层的丈夫和女婿的。

(这个阶层是指家庭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等)

而一个普通女孩学历不错(至少上过大学),面容一般或以上,那么在22岁刚踏入社会时,就完全有可能获得高于自己阶层的男士的注意。

按照吴伯凡老师的公式,这群男士的年纪大约在30岁左右。一般意义上较为成功的30岁左右的单身男士,成熟稳重,事业小有所成,在经济上可以做到自由开销,闲亭信步。这种男士,有的可能家庭一般或和你差不多,现在的成果是自己奋斗所得,有的可能原本家庭就比你的好。所以,选择这个群体的男士,只会比自己好,不会比自己差。当然,前提一定要认清对方的人品和对你的心意。

人们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很少想想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别人可图。一群“黄金单身汉”能图的,无非也就是你的年轻和学历了。而这其中,你的谈吐、气质、着装打扮、见识越好,将视线停留在你身上的男士的阶层可能就更高。谈吐、气质、着装打扮、见识又全都和自己的出身有关。所以分析到此,不禁感叹,原来养女儿才是最需要拼父母的。

为什么我要讲22岁左右女孩和30岁左右男士,是因为:

第一,30岁左右的男士,相比于你同龄的男孩子,他们比较想要结婚了。

第二,30岁左右普遍意义上成功的男士,更容易获得你家人的认可。

第三,你们婚后,你没有经济上的困挠,你只管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在恋爱的时候就要果断拒绝不让你做自己的男人)。比如我生完孩子又开始全日制读研了。如果是同龄人,我还要养家,我哪有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读研?女人生完孩子后再读书比男人重回校园更难。除非家庭经济比较好。然而,同龄人,都是刚出校门,靠自己的话,家庭经济肯定不太好。

那又有人问了,我为什么非要22岁左右找同龄人,我不能等到大家都事业小有所成,经济没那么紧张的时候再选择同龄人结婚?那时候我照样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呀。

好的,这个问题又回到了这篇文章的开头。那些年入200万左右的单身女性,她们的状态是,没自己强的同龄人,在自己面前怂,和自己差不多或比自己强的同龄人目光不再在自己身上。所以,你想要那种人吗?

对,还有一种可能,找一个比自己小的男孩子。但是,想过没有,同龄男性在心理上,本来就比女性小两岁,再比自己小,女人真的会累。再说了,可能大部分人心里会猜测对方是不是图自己的钱和地位。男人被人图这两样东西,就会有成就感,女人被人图这两样东西就会没安全感。

男女的诉求原本就不同。世俗流传的“男人要在有钱的时候结婚,女人要在年轻的时候结婚”,可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吧。不可全信,但不妨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