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复习,将困难的问题简单化条理化

初中物理的浮力部分可以说是同学们力学最困难的部分没有之一了,浮力的知识点多且细,有的同学学完这一部分后再回想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学了什么。同学们复习任何知识点时最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先总结一个大纲,然后再每条大纲下再细分知识点,注意一定要先脱离书本看靠自己能想到什么,然后再对照书本笔记查漏补缺看遗漏了什么。现在我们就把浮力知识点梳理一遍,看怎样有效的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一、浮力。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产生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3、通过公式可以看出,物体的浮力只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浸没的体积)有关,与物体质量、体积、重力、浸没深度等因素都没有关系。4、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5、验证实验:

三、浮沉条件。

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G或比较ρ液、ρ物。4、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5、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根据物体漂浮即F浮=G物可以推导出ρ物=(v排/v物)ρ液。6、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7、漂浮问题“五规律”:① 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② 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③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④ 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⑤ 将物体浸入液体里,不接触容器底,液体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力大小等物体的浮力大小。

四、计算公式。1、产生原因:F浮=F下-F上;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任何情况的求浮力都可以用);3、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体:F浮=G-F;4、漂浮、悬浮时:F浮=G物。

五、浮力的利用。1、轮船: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把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增大浮力,使它能够浮在水面上。排水量是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知道轮船的排水量就可以求轮船所受浮力,即F浮=G排=m排g。轮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所受浮力不变,排水量不变,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2、潜水艇:潜水艇所在液体不变的话其所受浮力也不变,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潜水艇从海里开到河里,所受浮力变小,为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受重力也要变小。

3、气球、飞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原理是利用漂浮的条件来工作的,密度计在液体中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浮力都相等,液体密度不同,浸没的体积也不相同,密度计的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掌握了浮力的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再逐步加深对浮力的认识,解各种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