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老照片:清军炮轰外国使馆区50多天未能拿下


英国公使馆局部被炮轰后起火。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清军和义和团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围攻北京外国使馆区,进而引发八国联军侵华。当时身陷其中的传教士C.A.Killie用镜头记录了使馆区被炮轰的景象,非常罕见,是我们研究“庚子事变”的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英国公使馆汉务参赞戈颁的住处,堆上了很多沙袋以抵挡子弹。1900年,由于列强侵略逐渐加深,加之清廷缺乏稳定成熟的外交策略,尤其是慈禧太后担心列强支持光绪帝掌握实权,朝野上下笼罩着盲目排外的非理性情绪。在义和团眼中,铁路、电线等都是应被毁弃的外国事物,外交官、传教士以及中国教徒都是应被杀死的对象。
在戈颁住处的六位牧师,他们身后是一座炮台,由坐着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墨菲操作。
英国公使馆附近的大炮“Our Betsy”。围攻使馆区的清军是董福祥率领的甘军。董福祥与义和团有着密切联系,很多甘军士兵加入了义和团,同时也有很多义和团分子混入了甘军。1900年6月20日,慈禧太后命令荣禄攻打使馆区,荣禄派甘军执行这一任务。自此,董福祥率领甘军围攻使馆区50多天。
几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站在被炮弹炸毁的建筑上。甘军开始围攻时,使馆区内约有3000人,其中2000人是在此寻求保护的中国基督教徒,外国士兵有400多人,重武器有3挺机枪及四门小口径火炮。这些人在英国公使窦纳乐的指挥下,修筑防御工事,展开反围攻。

英国公使馆内的路障和大炮。被围困在使馆区的人天天活在噩梦一般的环境中。亲历此事的美国传教士安德鲁斯在7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夜里进行了可怕的炮击,子弹、实心弹和炮弹落得到处都是,但无人受伤,但是今天虽然情况明显平静,还是有几人被流弹击中而丧命。”
在使馆区寻求保护的中国基督徒。身在使馆区的美国士兵奥斯卡·阿海姆记述战斗情形说:“我们一直在修筑挡墙,在旧挡墙后面约三十英尺处修了一座新的挡墙。他们用大炮轰击公使馆,因为他们的炮射程不好,他们似乎害怕轰击在城墙上的我们,所有射得太高的炮弹都落在他们位于哈德门的挡墙里面了。”
外国人在紧靠使馆区的翰林院建立的防御工事。安德鲁斯说,清军将翰林院的建筑和里面的珍贵书籍点燃,企图使火势蔓延到英国公使馆。但是,翰林院被烧毁了,清军却未能达到目的。

英国公使馆内的网球场。甘军和义和团50多天的炮击并没能占领使馆区。8月15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甘军和义和团逃散,使馆区解围。
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正在放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慈禧太后在出逃期间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但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有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留着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