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疏随缘”,是关系里最好的分寸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走在了一条叫关系的路上,慢慢有了兄弟姐妹,有了朋友,有了爱人,有了孩子……

面对这么多关系,总有人说,“我讨厌关系里的伪装”,“我根本不会猜人心”,“人和人之间为什么要装呢”……

比如明明没那么熟,聊天就叫“亲爱的”,让人觉得尴尬,或者已经很熟了,却说“谢谢”,让人觉得生分,有人就是没有敏感的神经,去感知关系的亲疏远近。

但是,真正拥有好关系的人,其实都有两副面孔。

01.

对亲近的人,要温柔呵护



人际关系的最微妙之处在于,对不同的人来说,同样的方式,等量的付出,有人会觉得太多,有人会觉得远远不够。

关系,就是亲疏有别的,朋友,也是分远近不同的,你不能用同一个温度跟不同的人相处。

而很多时候,我们把冷漠和简单给了身边亲近的人,却把热情和细枝末节的关心给了陌生人。

在我认识一个姐姐,她是一个老师,非常爱笑,穿着优雅,性格也很开朗。每次见面,她要么带着小礼物,要么带着零食,每每聚会,她也是那个带动气氛的人。

但相处了才知道,她孩子和她很疏远,她和老公也是问题百出,和同事的关系也非常一般。

大家都不懂,她看起来是一个这么热情的人,怎么会有这般不尽人意的关系呢?直到有一次吃饭,我看到她和老公的互动。

餐桌上,她还是那个喜欢照顾别人的人,但和老公两个人坐在一起,几乎没有交流。

因为是第一次见她老公,有人说:“苏姐,介绍一下姐夫吧。”,她轻描淡写地对老公说:“你自己说呗。”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其实生活中,像苏姐一样的人其实很多,她们会说“我不会撒娇那套”,“老夫老妻了,还说这些做什么”,有人还会把亲密互动看做作秀。

其实,越是亲近的人,越是需要有温度的呵护和关怀。


因为任何关系都不是一步到位的,更不是浑然天成的,大部分关系从亲密走向疏离,就是从不再费心思相处开始的。

亲密,不是不用心的借口,更不是随意对待的理由,正是因为亲密,更要好好呵护,好好珍惜,这份亲密才不会变质。

如果说热情、夸赞是关系里的技巧,那最有可能回馈我们的,一定是身边亲近的人。

02.

对一些人

过于热情只是打扰

在《我家那闺女》里,傅园慧的爸爸为她组了一个饭局,虽然都是父母的亲戚,但很多人她都没有见过。

席间,认识不认识的叔叔端着酒过来敬傅园慧,说一些有的没的的场面话,这样的热情,让傅园慧的情绪几乎崩溃,她说:“我坐在这里,就像一个傻瓜”。

想必,她的这种感觉,你我都不陌生。


有一个词叫“热情恐惧症”,指的是面对那些不算近亲的人的过度热情,会不自觉地感到不自在和尴尬。

有些时候,不恰当的热情真的会让人感到难受。人和人的靠近,更多的是靠内心的那种“舒服度”,而不是言行上的“热情洋溢”。

我有次参加一个活动,刚进场,一个见过3次的伙伴就开始了各种热情。给我一个拥抱后,开始对我各种夸赞,从穿着到外貌,再回到前几次的见面,滔滔不绝。

她卖力“照顾”,我“如坐针毡”。我不知道该说“谢谢”,还是该保持沉默,但看着她游离的眼神,我知道她并不在乎我的回应,她只是在尽自己热情的“义务”。

其实,给关系一个合适的空间,才能给彼此一个可能真正靠近的机会,热情,有时是一种打扰。

无论任何一种人际关系,它最大的吸引力是“你让我觉得自己被重视”,但吸引力里最大的误区是“你给我的和其他人一样”




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她对所有的朋友都保持着同样的温度,对每个人都得体照顾,但她并没有一个走得特别近的朋友。

就是那份“区别对待”,让你身边的人呈现出远近不同的别致感,正是那份特别对待,让你留下了那个特别的人。

03.

有近有远

才是关系里最好的分寸


社会心理学上强调“人际距离”,换句话说就是,对于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关系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而在这份距离里,最大的功课就是时刻知道自己的状态,也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对方的状态,而不是贸然行动,也就是“有觉知的沟通”。


我有个女性朋友,虽然才三十几岁,但事业非常成功,她说她成功大程度是因为人脉好,其实,她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觉知的沟通。

她不去讨好比自己厉害的人,也不会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显摆。但每次聚会,她都会提前了解对方的状态,然后调整自己的状态、穿着,包括吃饭地点的选择。

这就是觉知,也可以说是用心。她是一个很能说,也很会说的人,但她不会跟任何人都侃侃而谈,有时候她也是安静的聆听者。

但面对亲密的人,她就像卸下了防备,展现出柔软和细致,她身上,有一种神奇的让人感到安全和舒服的气质。

其实,人与人相处的界限,就像各自都打着保护伞。如果觉得合适,我们会带着自己伞朝对方靠近,亲密到一定程度,两个人甚至可以打一把伞。

但其中一方热情地贸然闯入,则可能引起另一方的落荒而逃,因为这并不安全。




所以,好的关系里,不是让你一味地聆听或者表达,不是以同一个面貌面对所有的人,而是保持“两副面孔”的状态。

对亲近的人,不吝啬该有的呵护和认可,对不远不近的人,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这才是关系里最大的得体。

周国平说过一句很对的话: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一个爱折腾的85后天蝎女,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工作8年,辞职读研,专注于将心理学更好地应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