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常識:各朝那些事兒—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史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劉邦出身農家,早年當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後押送邢徒至驪山服役,因有人陸續逃亡,所以他釋放囚徒自己亡命芒碭山。後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在蕭何與曹參等人的擁護下也聚眾起義,稱沛公後投奔項梁,並與項羽結識。後擊敗最大的對手項羽,與前202年稱帝。

起義過程中劉邦受楚懷王熊心的指派,在項羽與秦軍在鉅鹿決戰時,帶領所部向關中挺近,破宛城佔武關,於前206年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除秦重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受到人民的歡迎,項羽引兵入關後聽說劉邦以定關中後大怒,擺鴻門宴欲殺之,刺殺未成後決裂,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戰爭初期劉邦本處於劣勢,後選賢任能,高臺拜將,重用韓信之後,在亥下大破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當年二月,漢朝成立。

漢朝在經過了呂后亂政,惠帝登基一段時間後,迎來了文景之治,通過修生養息之後,漢武帝時期任用衛青、霍去病等人大敗長期作亂北方的匈奴,揚威四海。漢傳至平帝時期,遇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故而在王莽篡漢之前稱為西漢。由光武帝奪回政權直至獻帝時期稱東漢。

關於王莽奪位的歷史還有一則傳說小故事,相傳高祖劉邦於芒碭山斬白蛇起義時,白蛇苦苦哀求說:“我乃白帝之子,你為赤帝之子,你不可加害於我。如若害我,你成帝業之後,你斬我頭我便篡你的頭,你斬我尾我便篡你的尾,劉邦聞之大怒說,我不斬你頭也不斬你尾,說完一刀砍下斬其中間”民間傳說王莽便是白蛇轉世,所以篡漢篡的也是中間。

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漢景帝死後,劉徹即位,即漢武帝。漢武帝在位期間對內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對外派衛青和霍去病反擊匈奴,將匈奴驅逐至漠北,始通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但對外的戰爭也大量損耗了國力,賦役繁重、刑罰嚴苛導致後期發生民變;因開銷甚大而創立“均輸”、“平準”官,與民爭利。另外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了中國專制社會的正統思想。劉徹之後,漢昭帝、漢宣帝相繼即位,任期內西漢經濟繁榮、政治穩固、文化昌盛、科技發達、疆域遼闊、四夷賓服,被今人合稱為昭宣中興。西漢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土地兼併成風,社會動盪不安。給了王莽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