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说出真相:婚姻为什么要门当户对?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美好会不会都留下?就像婚姻,除非迫不得已,在迈入婚姻的时候,谁不是怀着一份美好的愿望,希望就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即便是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在,人们对婚姻的渴望也从不曾淡化,每天依然有很多人欢天喜地踏入婚姻殿堂。可惜的是,

当初再好的谋划,如果没有用心经营,也经不起现实的锤打。

01

姚木兰因与家人走失,被曾老爷救下。她的父亲来接女儿时,让木兰拜曾老爷、曾太太为再生父母,结为通家之好。

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曾老爷救下姚木兰看似偶然,却有着他从前与姚思安便是朋友的基础,又因为这样的一件事,结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两家关系更加亲密,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个月后,北京城得救,姚思安从山东将女儿带回北京,父女又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感情更加深厚。第二年三月,木兰的母亲和家人返回北京,曾家也于四月初返抵北京。

有了木兰这个媒介,两家走动频繁,家人之间也越来越熟悉。门当户对,姚木兰嫁入曾家是两家人心照不宣的事。在外人看来,如此深缘,结成亲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曾家人丁比较兴旺。长子平亚是曾老爷的发妻所生,由曾家老祖母做主,与自家侄孙女曼娘订了亲。平亚以未婚女婿的身份为曼娘的父亲送葬,可谓有情有义,也让曼娘对他死心塌地。可是,好人从来不是只有好报。这样一个平和、勤奋的人竟患上伤寒,一病不起,需要结婚来“冲喜”。

如果能够选择,谁愿意做“冲喜”新娘?“冲喜”不过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冲”得好,新郎病愈自然皆大欢喜,“冲”不好,新娘就是现成的寡妇。

别人或许会犹豫,曼娘却不会。她和平亚情投意合,不管为平亚做什么,她都愿意,哪怕为他守寡一生也在所不惜。

因为新郎病着,这场婚礼比较低调,除了姚家,便只有牛家知道了消息。

02

牛家也是官家,与内敛自持的曾家不同,牛家很张扬。牛太太有个外号叫“马祖婆”,意为神通广大,就连牛大人的飞黄腾达都由她一手操纵。

婚宴是社交场所,也是长辈为小辈谋划婚姻的绝妙所在。牛太太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当下便认真分析、观察,锁定了目标——曾家二公子经亚。

她觉得经亚是个会做官的料,这样的人更适合做她的女婿,与她的女儿素云结下秦晋之好。她也知道,以姚家与曾家的关系,木兰嫁入曾家是大势所趋。曾家、牛家这两个官家与姚家这个商家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网。

这样的门当户对,正是官商之家的普遍追求。讲门第、论出身在古今中外都是正常现象。像“灰姑娘”这样的故事之所以会流传,就是因为打破了这种传统,难能可见,显得特别珍贵。

03

相反,地位不对等,即便两情相悦,也未能有好的结局。比如姚木兰的哥哥体仁与丫环银屏。 两人之间有情,姚太太却没办法忍受,想方设法想将二人分开,甚至要将体仁送去英国。

可惜体仁就是这个家庭的叛逆者。不肯上进、不肯学习。英国没去成,滞留香港,将钱花光之后回到家里,与银屏私下结缘,生下了儿子。

中国人非常注重子嗣,留子去母的事没少发生,就连皇家也不例外。

姚太太也采用了留子去母的做法,将孙子接进了府中,拒绝其母入门。银屏地位卑微,与体仁在一起固然有情,也未尝不存在与姚家对抗的心思,以为母凭子贵,至少能混个妾室当当。没想到姚家根本没有此意。儿子被夺让她再也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愤然自尽,酿成悲剧。

试想,如果银屏不是丫环,也有很好的家境,哪怕没有姚家富裕,也多了一分与体仁正式结亲的希望吧?如果银屏认命,作为丫环去配一个小厮,或许也不会有不幸发生。“命里有时终需求,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能给别人带来价值,注定只是一场悲剧。

再看孔立夫,虽然身无长物,但他有才学,还是傅增湘的四川同乡。傅增湘是姚家的朋友,曾任教育部长,也是社会上流人物。孔立夫自身要强,学识超人,很得傅增湘的赏识,也由此成为姚家的朋友。

立夫完全是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人物,他的博学多识不但受到木兰、莫愁两姐妹的青睐,还得到姚思安的推崇,赞他赶得上十个体仁、三个曾荪亚。将莫愁许配给立夫,相当于为这个家增加了一根结实的柱石,给这个家增光添彩。

婚姻质量决定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包办婚姻、父母干涉的结果有可能结下美满姻缘,更可能结下怨偶,闹得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