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五十年 厦门知青风雨兼程返武平(完整版)

知青,是个特殊的称谓,

五十年前,他们挥舞着红旗,唱着歌,

来到武平这片革命的红土地;

四十年前,他们又陆续告别了,

告别了留下他们多少汗水,

多少泪水,

多少欢笑,

多少故事的土地;

五十年以后的今天,

他们回来了,回到他们梦中常常想起,梦醒满含热泪,

回到人生的记忆中都无法抹去的故地。

这片土地,也早已不是草长莺飞的景象,

旧貌变新颜,她成了武平综合教育基地。

一张张曾经非常熟悉的容颜,

当初的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已难寻觅,

岁月在上面刻下了多少人生的阅历,

近前努力辨识,仍然只能依稀寻找到,寻找到些微曾经熟悉的印迹,

但那一个个名字,

却如同斧凿刀刻一般,

镌刻在一个个老职工(老房东)的心里。

知青,是个特殊的称谓,

知青,是个难忘的记忆。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今天厦门650多知青分乘13部车回武平,回第二故乡,虽然细雨绵绵,但也挡不住他们武平的心境,真是情深雨浓。

良种场厦门知青与老职工见面会在教育基地(良种场旧址)思源楼第五层会议室举行

思 源 楼

  知青中许多故事已成了陈年的酒......在我的记忆中,在那个岁月里,许多人都是在朦朦胧胧,迷茫之中,日复一日中过日子,他/她们把田野看成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图画,用眼睛去观察每一粒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用心去领略春夏秋冬四季的颜色,其中又有多少神奇的奥秘...... 他们将青春年华献给了武平这片土地。

光阴如箭,岁月如歌。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知青岁月,早已成为我们难忘的回忆,然而,随着岁月的更替,我们的知青情怀越来越浓郁……

50年过去了,当年的青春芳华已不见踪影,无情的岁月已经把我们雕刻成为饱经风霜,白首华发的沧桑古稀。

故地重游。大家也是多年不见,有着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

据悉,1969年3月、6月和9月,闽西武平县对口厦门思明区,先后接纳了近八千名厦门市的知识青年,其中主要是厦门五中和厦门双十中学的老三届知青,这在厦门和武平的城乡发展史上都是一件难以忘怀的大事情。

五十年第二故乡武平之旅,定将成为这些厦门知青人生旅途匆匆而沉重的脚步,也将成为他们永远无法抹去的永恒记忆!

原武平县良种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原地址上建成了美丽的教育基地......

不经意间,五十年蹉跎岁月流逝在时间的长河里,生命中的一切过往都荡漾成了或模糊或依然清晰的记忆涟漪。而存留在黑白照片上的青春影像,是把珍贵的记忆从岁月的河流中轻掬起来的最好载体。(以下照片当时知青送给本人留影)

今天我有幸参与了原在武平良种场工作过的部分厦门知青与职工见面会。见面会大家畅所欲言,小时候调皮的我也在良种场大家庭中生活,知青叔叔阿姨们把我当成他们的孩子、朋友对我关爱有加,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容,听着一句句熟悉的口音,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青叔叔阿姨说,祝您们身体健康,常回来看看......

四十年的分别,四十年的思念,短短三天的相聚,知青叔叔阿姨心中还有许多话没说,还有许多熟悉的地方还来及走访,还有许多熟悉的故友来不及叙谈。三天的时光匆匆而过,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天武平巨大的变化,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

今天知青叔叔阿姨和家人又要离开武平,回厦门了,我们伫立在旅行大车前手握了一次又一次,我们真的舍不得你们,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常走常亲,武平也是你们的故乡,天不老,地不荒,四十万武平乡亲时时刻刻都期盼你们的到来。

短暂的相聚又要离别了,离别的眼泪是海,重逢的相拥是帆。离别是为了再相逢。祝叔叔阿姨一路平安!

本作品有:美丽武平网站已经发布

文字:

林传府(蓝翔-我行我摄)、刘立平

摄影:

林传府(蓝翔-我行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