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会成为“董明珠的格力”吗?




刘枭

国仕资本首席研究员

格力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管理层有望接盘,对于公司和整个资本市场而言都是好事。管理团队对格力的贡献有目共睹,但碍于资本结构,并没有像其他民营企业家那样获得可观的市场回报。此次股改如能顺利实施,有望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相比于格力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从这次股改中可能获得的收益,我们更看重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价值。去年民企座谈会以来,国内市场和舆论环境对于民营企业家的态度明显缓和,为格力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了条件。当然,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仍需在程序上保持充分的沟通和合规,避免过往国企改革中发生的问题,在格力公司上重演,变喜剧为悲剧。作为资本市场的观察者,由衷希望此次格力股改能够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形成公司、市场、管理层和国资股东的多方共赢,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职能,为各方作出表率。也希望股改后的格力公司能够一如既往,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

彭迪云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库专家,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作为业界翘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根据深交所的相关规定,已启动停复牌,自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市场的诸多猜测。据称,由珠海市国资委100%控股的格力集团,作为控股股东,将公开拍卖所持格力电器的股份。

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和市场敏感的第一个原因是该公司的控制权将可能发变动。据悉,格力电器2018年年报将于4月29日公布。2018年三季报显示,格力电器的前5大股东分别为格力集团、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和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10.96亿股,持股比例为18.22%,处于控股地位。其余股份则较为分散。2019年1月17日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的董明珠持有0.74%的股份。

最具改革意味的则是市场猜测,格力集团退出控股股东地位,将可能是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企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考量。就此而言,这一事件具有积极意义。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步伐加快、领域拓宽的良好态势,国有资本和其他各类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深化。贴近市场一线、充分竞争领域的国企混合程度更高。按照市场规则,国有企业灵活运用改制上市、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新设、市场化重组以及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与民营资本进行广泛合作。其中,上市公司已成为混改的重要载体。“以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管理层及核心经销商,很可能将是最有实力的接盘者”。这或许是市场所期待的。

通过混改,可以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2019年,混改将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向更深层次发展,重心由产权的“混”转向注重形成新经营机制的“改”上面来。

由曦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作者,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近几年来,格力已经牢牢的打上了董明珠的烙印。从董姐姐高调的广告代言,以及在各种论坛和评奖上的刷脸等行为就可以看出,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客观效果上,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格力=董明珠”,这个等式已经形成。

然而更多人所不知道的是,格力真正的创始人叫“朱江洪”,在朱江洪的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中》,我们可以更清晰的还原格力的发展史。朱江洪是一个低调、注重产品的人。他与董明珠高调、营销的特质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格力之所以为格力,朱江洪的作用被媒体大大的缩小,在董的时代就更鲜少被提及了。

这次公告中表明,接下来格力电器的股权转让,可能涉及控制权的变动,市场上推测很有可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结果是管理层有望接盘。如果真是这样,那董明珠真是生而逢时。同时,这对格力电器也是一个好事,因为管理层的稳定是一个公司之福。

然而,董明珠也面临着挑战,那就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发挥产品精神,走出一条永续发展的创新之路。这时,董明珠不妨听听他前任朱江洪给出的建议,“专注”、“将战略资源投入到核心产品上”。




欢迎加入顶级学习研究资源群/工作与实习信息分享群/硕士博士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根据自己的需求加入相应社群

< end >

如果您对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宝贵建议吧!


看懂经济热文

1、金融科技“热”的“冷”思考

2、京东危机的思考

3、“一带一路”:中国的倡议,中行的机会

4、那些市场化体制开出的银行之花

5、“泰隆”模式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