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维度寻找城市遗失的文化和历史

刘易斯•芒福德曾把城市称为“容器”:“城市从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其中,贮存是空间属性,是历史积累在三维概念中的“广延”性存在;流传是时间属性,是历史积累在四维概念中的“持续”性存在。正是因为时间本身的动态持续特点,才赋予了城市空间动态的生长特点,并通过人的实践将变迁的社会文化凝固在实体空间环境中。而城市空间的历时性特征——不同时期建筑与场所在空间中的共生与拼贴,又赋予了时间意象的形态,使历史记忆可延绵。因此,城市的发展,不仅有三维空间的延展,也有时间维度的延续。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受发展与建设增量思维的影响,我国多数城市的空间发展与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与物质环境塑造时,常以经济价值为导向,造成城市设计往往关注城市物质环境的短期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城市空间演替中的时间维度,以及因时间延续而带来的城市文化和历史文脉的传承性。正是由于时间维度的缺失,城市设计逐渐沦为经济利益追求的助推器,为政府的“大拆大建”构造了“合理性”和“正当性”,给我国传统的城市空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打破了我国城市长久以来的自我演化机制,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文脉的割裂与空间质量的下降: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覆盖了原来的城市肌理,使得富有韵味的历史空间渐渐消失于视野;标志“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尺度宜人的传统空间却难以寻觅;标榜“文化复兴”的假古董充斥着城市历史地段,承载原真文脉的既有建筑空间却备受蔑视。城市空间在追求“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与“标新立异”的形象工程的同时,逐渐陷入千城一面的窘境。城市记忆与特色随之迷失于虚无的现代化城市空间外表下,本应蕴含丰富文化的城市之美也遗失在现代化更新与开发浪潮中,渐隐于“钢筋混凝土森林”覆盖下的失落空间中。

于是,我们只能在一些欧洲名城、国内传统小镇——罗马、爱丁堡、巴黎、威尼斯、周庄、乌镇这样的地方,才得以窥视一下历史的痕迹。徜徉其中,我们常陶醉于其空间的历史人文氛围、传统的宜人尺度以及多样而和谐的空间拼贴形态,被不同时期历史建筑与场所累积的空间所打动。在这些地方,我们不必好奇奔赴博物馆或者寻找某片历史街区去探寻城市的历史、领略城市的特色,因为这里没有被水泥森林与玻璃幕墙所覆盖的高层建筑与大尺度空间,有的只是经由时间累积而蕴含厚重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底蕴的老建筑与场所,亦或说这些城市空间本身就是历史。各时期的空间与老建筑接受时光的锻造,尽管可能渐渐衰败于表面,但却因延续了时间信息而勾勒出原真的城市记忆与特色,使发自城市灵魂的美愈发渗透于其本质。

欧洲名城传统中心区的旧有空间与老建筑,历经城市化与现代化对城市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冲击,却仍然保留其各历史时期物质环境拼贴的空间形态,并成为城市空间美的依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长期秉持的与历史环境保护契合的城市设计原则:后继者原则——每一位后继者都要在前人智慧和创造的基础上去加以完善和丰富。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建筑师与规划师一直坚持利用这一原则进行城市的更新和改造,使得见证城市历史、承载城市文化的建筑与空间环境遗产得到足够的尊重,也让时间要素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不端融入空间的发展,最终时间维度成为西方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主线之一。这样一来,各个时期原有空间的承继使城市形体环境变迁速度放缓,时间成为了城市记忆延绵与特色凝炼的场所,空间因时间维度而散发城市内涵之美。

意大利的诸多名城和小镇,就得益于城市设计对城市历史环境秉承的“后继者”原则。不少意大利古城的风貌存留至今,在挺拔秀丽的地中海松映衬下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甚至近现代的建筑协调共生,原真地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风貌,延续着时间和当地居民的记忆。这里没有摩天楼,也没有穿越市区的快速路,但生活水准并不亚于“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城市,其环境质量更是比不少现代化的城市好得多。设施的更新与产业的需求可以通过旧有空间内部功能置换实现,而现代交通则由城市外围和地下的交通解决。因此,突破性的生活需求变化并不一定需要突破性的城市形体环境变化实现,旧有物质环境的使用价值实现可以使历史空间环境和现代城市生活和谐统一。

反观国内,许多城市则在“复兴”的噱头下,以原有的物质环境难以支撑功能转型与经济效益为由,以新代旧。例如,西安旧城改造拆除了整片延续明清传统的街区,拓宽了曾经尺度宜人、生活与商业氛围浓厚的街道。且不谈再开发是否真的创造了经济收益,拓宽并隔离的东西南北大街反而剥夺了宜人的尺度和可交往的商业空间,只剩下车水马龙的道路和将钟、鼓楼淹没的众多“假古董”,传统步行尺度的商业氛围也难以为继。北京的平安大街,也是如此。平安大街地处北京旧城核心区,紧邻故宫和北海,曾是老北京人口最稠密的地段,两侧民居和历史遗迹众多。1998年北京市规划委发布了拓宽平安大街的计划,这让两旁的许多古建筑和民居惨遭拆除的命运。后来,为了统一市容市貌,平安大街两旁建起了众多仿古建筑,被大家戏称为“仿古一条街”,真正的历史被抹除,却用一堆“假古董”冒充,何其可悲!此外,拓宽后的平安大道宽40米,其中车行道30-33米,为双向6车道,完全沦为汽车的道路,原有的商业功能再难发挥,道路两旁的商用楼仿佛是为了报复那些不尊重时间的选择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人,基本无人租用而被长期闲置。

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在提出POD原则时,强调城市的更新与改造,一定要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只有这样城市的传统才能被记忆和认知,只有这样城市的建设才能有道路可寻。而这些记忆和认知,来自于各个时代城市居民生活和理想的传递,来自于时间的延续。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也曾说,“城市设计是与时间有关的艺术”。从时间的维度出发,去寻找城市遗失的文化和历史,才不会在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中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