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厦门日报》缘

父亲的《厦门日报》缘

1

父亲的《厦门日报》缘

2

父亲的《厦门日报》缘

3

父亲的《厦门日报》缘

4

父亲的《厦门日报》缘

5

父亲的《厦门日报》缘

6

父亲刘国梁,笔名刘镰,曾是《厦门日报》的老作者。父亲2002年移居厦门,2007年起担任厦门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晚年仍坚持每日阅读《厦门日报》,直到2015年7月2日去世。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我找到了他老人家珍藏的作品剪贴本,最陈旧的一本被父亲题名为“《厦门日报》创刊十周年纪念册(1959.10.22)”。翻开这本剪贴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父亲于1959年10月发表在《厦门日报》副刊的叙事长诗《革命老妈妈张龙地》(图2)。长诗叙述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家在龙岩黄邦山的张龙地与丈夫梁双贵,接受革命宣传教育,毅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秘密农会,从此开始了漫长、曲折、惊险、传奇的革命生涯。1957年夏,革命老妈妈张龙地来到北京,7月26日,她(图1左)在邓子恢(图1中)的陪同下,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父亲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

父亲创作的长诗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厦门青年纷纷给张龙地老妈妈写信,关心她的生活和健康。1959年10月29日,《厦门日报》发表了《张龙地老妈妈给本市青年的信》(图3,父亲特意请张龙地老妈妈在剪贴本上签了名),信中说:“我每次接到青年们的信,都想给个回音,只怪我没有文化,提不起笔,现在托人代笔。我经常想念厦门,因为厦门是个海防前线的英雄城市。你们知道吗,我去过厦门。那是在1957年,我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后回到福州,省委负责同志安排我到厦门参观访问,受到了市委同志热情接待……”

1959年11月5日,《厦门日报》发表了刘遥的《青春常在——记革命老妈妈张龙地的晚年生活》(图4),文章写道:“回忆过去的艰苦岁月和为革命牺牲的同志,再看看今天美好的生活,就使得张龙地妈妈的革命热情永不熄灭,青春常在。”

柯桂生发表于1959年11月14日《厦门日报》的读后感《动人心弦的诗篇——喜读长诗“革命老妈妈张龙地”》(图5)一文中写道:“读完全诗,就像看到‘一株苍松立山巅’,革命老妈妈张龙地像松树一样挺拔。女英雄的事迹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它给人以强烈的诗的感受。作者用朴素的诗句,生动的描绘,并把他热爱老妈妈的情感和激动的心情,都灌注到诗行里面,使长诗更加扣人心弦,增加了诗的感染力,也增强了长诗的教育作用。”

这篇叙事长诗也极大地影响了父亲,刘镰的笔名被《厦门日报》的读者所熟悉,老妈妈张龙地的革命精神也促使父亲扎根红土地,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此后,父亲又陆陆续续在《厦门日报》副刊发表了一些作品,其中1961年元旦的《迎新放歌》、1961年4月24日的《长忆支书老红军》等作品都被《厦门日报》编辑部评为好稿(图6)。

有幸的是,这篇叙事长诗后来又被转交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同志,引起了他的重视。1961年11月,邓子恢同志回龙岩视察,还抽空接见了父亲,希望父亲今后继续以闽西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为题材,好好进行创作,源源不断地写出好作品,让子孙后代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开拓未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