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请家长”


毋庸置疑,教育孩子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当孩子有了过错时老师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请家长”为何成为学生恐惧,家长抗拒,老师无奈的事情呢?我想大概是因为“请家长”大多是如下情景吧:

学生一犯错误,老师立即就拿出电话勒令家长及时到学校。家长来了,老师一件不漏地向家长数落孩子的不是。孩子站在旁侧,时而用可怜的眼光望望家长,时而用愤怒的目光盯视老师。而家长呢,则在一旁尴尬地听着,一会儿呵斥自己的孩子,一会儿向老师赔个不是。

看起来老师好像是赢了,但是这却是一次失败的家校合作。

首先,家长虽然当面赔礼道歉,但遭到同是成年人的老师这样的数落心中难免有所不适;其次,学生遭遇这种场面,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更可能会火上浇油,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绪; 第三,如果这样“请家长”的场景出现的次数多了,很容易造成班级的学生对老师的极不信任,同时也心生畏惧,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与老师讲真心话。

那么,如何避免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场景,进行优质的家校联合呢?首先,应从改变“请家长”的旧观念开始!

哪些情况适合“请家长”?

1.学生取得进步,或者立功受奖的时候。那个时候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家长有面子,学生更有面子。学生会在心里一辈子感激老师对他点滴在心的关爱。

2.开展活动,学生上舞台展示的时候。当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时候,千万莫忘记把家长请到学校来看看他的孩子有多优秀。当掌声向自己孩子响起的时候,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自信、快乐的笑容的时候,我相信,这个时候的家长,心里对老师、对学校是充满了感激之情的。

3.学生表现优秀,堪当表率的时候。学生总有一些优点。比如讲诚信、有爱心、勤劳勇敢等。班主任也可把家长请到学校来,真心实意地向家长称赞他的孩子,感谢他送来一个优秀的学生。家长听到老师表扬他的孩子,心里一定美滋滋的。更重要的是,家长还会对他的孩子说老师如何如何夸他,学生听到老师背后赞美他,在班里表现会越来越好,这就是所谓的“背后赞美所向无敌”。

4.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会是老师与家长共商教育大计的会议,是学校或者班级计划之内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例行公事。这个时候把家长请到学校来,没有哪个学生有意见,你真要不让家长来,学生还意见大呢。

总之,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一定是有要事相商,或者接受表扬和感激,而不是接受指责与呵斥。

学生犯错,老师怎么办?

学生犯了错误,难道就不告知家长了?既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那么肯定是不能把家长搁置一边的。事实上,学生的错误有轻有重,应当分情况来看。

凡是不涉及学生品行的违规行为,这种小错误根本没必要向家长漏风,慢慢地跟学生磨就是。

如果是涉及品行问题,老师不妨亲自到学生家里走访一次,与家长拉拉家常,全面地了解学生,再委婉地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里有哪些不良的表现,请家长一起督促孩子改正。相信家长和孩子绝不会因此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

当然,学生如果有重大违纪行为,学校已经插手,并且通知家长必须要学校来。这种情况班主任就没必要出面做挡箭牌了,正好趁此机会,利用学校的集体力量好好整治一下顽劣的学生也未尝不可。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本着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初衷而忽略方式方法去做一件事时,事情的结果往往与我们的预想背道而驰,也就出现了“好心做坏事”的局面。为何不换种思维想问题呢?也许你会发现这件事情完全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