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来了,我们要培养更出色的电影人才!

“双万计划”

教育部9日印发《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通知》明确,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据悉,“双万计划”的建设将面向各类高校,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都可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面向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

哪些专业能进入一流本科?

教育部通知指出,各高校报送的专业应当:

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

专业管理规范,近三年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改革成效突出,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培养质量一流,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计划实施过程跟踪,对于建设质量不达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专业建设点予以撤销。

▼▼▼

既然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好该项工作,那么下面和小影一起,了解一下政策内容吧!

建设

原则

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

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分“赛道”建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两步走”实施。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

方式

教育部要求,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启动,经高校网上报送、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提交汇总材料、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推荐意见等,确定建设点名单,当年10月公布结果。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按照建设总量不超过本行政区域内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0%,分三年统筹规划,报教育部备案后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同步组织实施。每年9月底前,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报教育部,当年10月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一并公布。

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如同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布。空出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额可延至下一年度使用。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表明,未来将拟建设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216个,美术学类157个,设计学类474个,艺术学理论类专业4个。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在我校“双代会”年会暨2019年学校工作会上表示,北京电影学院作为电影人才的摇篮,更应加强教育建设。全校应尽快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好此项工作。

另外,该计划分“两步走”实施,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一)报送高校需具备的条件

1.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四个回归”。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3.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积极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进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4.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将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

(二)报送专业需具备的条件

1.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

2.专业管理规范。切实落实本科专业国家标准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近三年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改革成效突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4.师资力量雄厚。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

5.培养质量一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三)报送办法: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送。教育部直属高校直接报教育部,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教育部;地方高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报教育部。各地各高校报送专业点数(比例)分年度下达。

计划解读

国家一流专业一万个建设的计划,这一万个专业是什么概念?就是在高等学校里面,56000多个点里,它大体占20%的水平,让20%的专业经过若干年的建设以后,到2022年二十大召开之前,中国有20%的专业可以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这样就保证了中国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在国际上一较高低。推动鼓励省市各地方建设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也就是“省队”,通过“国家队”的1万个专业和“省队”的1万个专业,占中国高等学校专业40%的专业数量,建成“国家队”、建成“省级一流队”,使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能够顶天立地。

|文|网络

|组稿|田兴

|排版|田兴

BFA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北京电影学院

关注北京电影学院,菜单栏点击“考上北影”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