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我有才,我傲娇,我不怕黑幕!

点击下方,音频内容更精彩呦~@^_^@~

内容摘要:

王勃做着做着官,又摊上了点大事。

这个事概括出来就三句话:王勃窝藏罪犯,王勃杀了罪犯,王勃自己成了罪犯。

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王勃任职期间,一时心软,藏了个叫曹达的军奴,后来又怕这事儿走漏风声,干脆自己动手把曹达干掉了,结果自己就成了杀人犯,被押入大牢。

不过这件事本身太多蹊跷,首先,王勃为什么要保护曹达,既然保护了为什么又要杀了他。况且王勃一介书生,怎么可能干得出来这种事?其中bug太多,实在不得不让人揣测其中的曲折。

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被人设计构陷,或者纯属诬陷。

不过王勃同学运气好,正赶上唐高宗改年号,大赦天下,于是他又从监狱里放出来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而且因为此事,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直接从司功参军给贬到偏远地区当了个小县令。

王勃是个大孝子,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而且他一直非常自责。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秋天,王勃去看望自己的父亲。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正好经过洪州。洪州都督阎伯屿近来刚翻修了滕王阁,在重阳节喜气洋洋的宴请宾客,也请了路过此地的王勃。

宴会到一半,阎伯屿笑眯眯的问在座的宾客:“谁能给滕王阁写个序,刻在石碑上啊?”

其实这件事是有黑幕的,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经他精心修改的序文,以便到时展露而成名。

宾客们事先都没有准备,情商也都比较高,全都推辞不作。没想到到了王勃这里,他提笔就开始写。

阎伯屿不怎么高兴,可是也不好当场发作,就出去溜达溜达,可又不放心,就派人去偷窥看他能写出什么来。报着报着,越说阎伯屿越沉默,等到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出来,阎伯屿也忍不住惊呼:“天才!天才啊!”

《唐才子传》记载:“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这篇《滕王阁序》成为王勃人生中最辉煌的一笔。王勃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就在王勃死后同年,唐高宗读到了这篇《滕王阁序》,被其文采所折服,连连赞叹,并且说:“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真真是天妒英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