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闖茬如上糞",輪換種植農作物效果真的那麼好嗎?

滄海一柱86374366


回答

農諺:倒茬如上糞倒茬如上糞” 莊稼要想好,三年兩頭倒” 農諺“倒茬如上糞”。“莊稼要想好,三年兩頭倒” 。

合理輪作有助於抑制雜草及病蟲害,合理輪作有助於抑制雜草及病蟲害,也有利於改善植物養分的供防止土壤流失,降低水資源的汙染,因此,給,防止土壤流失,降低水資源的汙染,因此,作物輪作是可持續農作制度的一項核心內容。作制度的一項核心內容。

是用地養地相結合的一種生物學措施。有利於均衡利用土壤養分和防治病、蟲、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中國實行輪作歷史悠久。旱地多采用以禾穀類作物為主或禾穀類作物、經濟作物與豆類、綠肥作物輪換;稻田的水稻與旱作物輪換。歐洲在8世紀前盛行二圃式輪作,中世紀後發展為三圃式輪作。18世紀開始草田輪作。19世紀, J.V.李比希提出礦質營養學說,認為作物輪換可以均衡利用土壤營養。20世紀前期,B.P.威廉斯提出一年生作物與多年生混播牧草輪換的草田輪作制,可不斷恢復和提高地力,增加作物和牧草產量。輪作因採用的方式不同,分為定區輪作和非定區輪作。輪作的命名決定於該輪作中的主要作物構成,被命名的作物群應占輪作區的1/3以上。常見的有禾穀類輪作、禾豆輪作、糧食和經濟作物輪作,水旱輪作、草田輪作等。

在同一塊菜地上,按一定年限有計劃的、科學的輪換栽種幾種性質不同的蔬菜叫做“輪作”,俗稱“換茬”。輪作的好處很多,突出的有以下幾方面:①能充分利用土壤營養。各種蔬菜對營養要求各不想同,連年在同一塊上種植同一種蔬菜,由於營養的選擇吸收,往往造成土壤中某種養分的缺泛。另外,不同蔬菜植物根系深淺不同,輪換栽培可吸收不同土層的營養,不同類型蔬菜輪換種植就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各種營養,以利於連續獲得高產。②有利於防止病害。蔬菜種類不同,病蟲害也不一樣,在連作的情況下,往往使病蟲害提早發生和危害嚴重。

1、農作物連作的優點:有利於充分利用同一塊土地的氣候、土壤等資源,大量種植生態適應好、經濟效益高的作物,沒有倒茬的麻煩,產品單一,管理簡便,栽培技術由於反覆而易達的熟練。

2、農作物連作的缺點:許多作物不能連作,連作時病蟲害嚴重,土壤理化性狀很快不良化,如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變得缺乏,而一些有害於作物生長髮育的物質積累,甚至達到“中毒”的程度。

輪作:輪作指在同一田塊上有順序地在季節間和年度間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複種組合的種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麥→玉米三年輪作,這是在年間進行的單一作物的輪作;在一年多熟條件下既有年間的輪作,也有年內的換茬,如南方的綠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麥-水稻-水稻輪作,這種輪作有不同的複種方式組成,因此,也稱為複種輪作。合理的輪作有很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如防治病、蟲、草害,均衡地利用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等。

連作:在同一塊田地上連續種植相同作物的種植方式,又稱重茬。在一定條件下連作有以下好處:擴大種植適於當地氣候、土壤的作物,以滿足社會需要或獲得較多利潤; 專業化程度高,生產者較易掌握其高產栽培技術,也便於機械化等,但連作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危害也是十分明顯的。一是破壞土壤中營養元素之間的平衡。二是造成病蟲草害重發。三是作物自毒作用加重。四是造成根系活力、產量、光合速率降低

連作和輪作

1.連作及其危害連作又稱“重茬”,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不同茬次或者是不同年份連續栽培同一種蔬菜。主茬隔小茬亦為連作。

同類蔬菜連續種植,造成土壤中某一種或某幾種養分吸收過多或過少,使土壤中養分不平衡;同類蔬菜根系深淺相同,致使土壤各層次養分利用不合理;同類蔬菜有共同的病蟲害,病原菌或蟲卵越冬後翌年發病嚴重;某些蔬菜的根系能分泌出有機酸和某種有毒物質,改變土壤結構和性質,不利於保持土壤肥力,導致土壤酸鹼度的變化。

2.輪作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按照一定年限輪換種植幾種不同性質的蔬菜,通稱“換茬”或“倒茬”。輪作可有效地避免連作的危害,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的有效措施。

由於蔬菜的種類很多,可將白菜類、根菜類、蔥蒜類、茄果類、瓜類、豆類、薯芋類

等各種蔬菜按類分年輪流栽培。因為同類蔬菜對於營養的要求和病蟲害大致相同,在輪作中可作為一種作物處理。但是不同類而同科的蔬菜不宜互相輪作。多數綠葉菜類蔬菜生長期短,應配合在其它作物的輪作區中栽培,不獨自佔一輪作區。

3.輪作的原則

(1)吸收土壤營養不同,根系深淺不同互相輪作例如,葉菜類吸收氮肥較多,根莖類吸收鉀肥較多,果菜類吸收磷肥較多,可輪流栽培。再如深根性的根菜類、茄果類,應與淺根性的葉菜類、蔥蒜類輪作。

(2)互不傳染病蟲害同科蔬菜常感染相同的病蟲害,制訂輪作計劃時,應避免將同科蔬菜連作。每年調換種植性質不同的蔬菜,可使病蟲害失去寄主或改變生活條件,達到減輕或消滅病蟲害的目的。糧菜輪作,水旱輪作對於控制土壤傳染性病害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3)改善土壤結構在輪作制度中適當配合豆科、禾本科蔬菜,可增加有機質,改良土壤團粒結構。

(4)注意不同蔬菜對土壤酸鹼度的要求如種植甘藍、馬鈴薯後能增加土壤酸度,而種植玉米、南瓜後,能降低土壤酸度,故對土壤酸度敏感的洋蔥等作為玉米、南瓜後作可獲較高產量,作為甘藍的後作則減產。豆類的根瘤菌給土壤遺留較多的有機酸,連作常導致減產。

(5)考慮前茬作物對雜草的抑制作用前後作物配置時,注意前作對雜草的抑制作用,為後作創造有利的生產條件。一般胡蘿蔔、芹菜等生長緩慢,抑制雜草的作用較弱,蔥蒜類、根菜類也易遭雜草危害,而南瓜、冬瓜、甘藍、馬鈴薯等抑制雜草的能力較強。

4.蔬菜作物輪作的年限

主要依據蔬菜種類、病蟲害種類及其危害程度、環境條件等不同而異一般白菜、芹菜、甘藍、花椰菜、蔥蒜類、慈姑等在沒有嚴重發病的地塊上可以連作幾茬,但需增施有機肥;需2~3年輪作的有黃瓜、辣椒、馬鈴薯、山藥、生薑等;3~4年輪作的有大白菜、番茄、茄子、甜瓜、豌豆、芋、茭白等;需6~7年以上輪作的有西瓜等。總體來說,禾本科蔬菜耐連作;十字花科、百合科、傘形花科蔬菜也較耐連作,但以輪作為佳;茄科、葫蘆科(南瓜除外)、豆科、菊科蔬菜不耐連作。

(二)間混套作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蔬菜隔畦(行、株)同時有規律地種植在同一塊地上稱為間作。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蔬菜同時不規則地混合種植的方式,稱為混作。利用某種蔬菜在田間生長的前期或後期,於畦(行)間種植另一種蔬菜的方式,稱為套作。

合理的間混套作,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蔬菜,根據其不同的栽培習性,組成一個複合群體,通過合理的群體結構,使單位面積內植株總數增加,並能有效地利用光能與地力、時間與空間,造成“相互有利”的環境,甚至減輕病蟲雜草為害。間混套作是我國蔬菜栽培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它能夠增加複種指數,提高蔬菜的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是實行排開播種,增加花色品種和淡季供應的一個重要措施。實施間混套作,宜掌握以下原則:

1.合理搭配蔬菜種類和品種在選擇蔬菜種類與品種時,應注意高稈作物與矮稈作物結合,葉片直立型與水平型的種類結合,深根性蔬菜與淺根性蔬菜結合,早熟品種與晚熟品種結合,喜強光蔬菜和耐弱光蔬菜搭配種植。保證兩種蔬菜生長期間互不抑制,且對養分的吸收要互補。

2.安排合理的田間群體結構主副作物的配置比例合理,在保證主作蔬菜密度與產量的條件下,適當提高副作蔬菜的密度與產量。田間種植時加寬行距,縮小株距,在保證主作密度和產量的前提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實行套作時使前茬的後期和後茬的苗期共生,

互不影響生長,儘量縮短兩者的共生期。

3.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間套作要求較高的勞力、土壤肥力和技術條件,同時從種到收,要隨時採取相應農業技術措施,防止主副作之間的相互影響。

第一節一、輪、連作概念

輪作

輪作(rotation)1、輪作(crop rotation)同一塊田地,有序地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種植不同同一塊田地,有序地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田地複種方式的種植方法種植方法。複種方式的種植方法。單作輪作:單作輪作:年間單一作物的輪作複種輪作:複種輪作:由不同的複種方式組成的輪作水旱輪作:水旱輪作:土地水旱輪換種植

3

單作輪作

• 小麥小麥―→大豆大豆―→玉米玉米―→小麥大豆玉米小麥(一年一熟,三年一輪)

複種輪作

春玉米-小麥-花生-春玉米-→小麥-花生-→春玉米

(兩年三熟,兩年一輪)兩年三熟,兩年一輪)

小麥-水稻-小麥-水稻― 蠶豆-小麥-水稻-→小麥-水稻―→蠶豆-水稻

(一年兩熟,三年一輪)一年兩熟,三年一輪)

小麥-水稻― 大麥-棉花-小麥-小麥-水稻―→大麥-棉花-→小麥-水稻

(一年兩熟,兩年一輪)一年兩熟,兩年一輪)

肥-稻-稻―→ 油-稻-稻―→麥-稻-稻

(一年三熟,三年一輪)一年三熟,三年一輪)

5

水旱輪作

大麥-水稻-水稻→馬鈴薯/玉米-水稻→大麥-水稻-大麥-水稻-水稻→馬鈴薯/玉米-水稻→大麥-水稻-水稻(一年三熟,兩年一輪)一年三熟,兩年一輪)玉米-大豆→水稻-水稻→玉米-玉米-大豆→水稻-水稻→玉米-大豆(一年兩熟,兩年一輪)一年兩熟,兩年一輪)麥(油、休閒)-稻-稻→棉花→麥(油、休閒)-稻-稻休閒)棉花→ 休閒)

6

2、換茬、

同一田塊先後種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連接)方式。同一田塊先後種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連接)方式。塊先後種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可指一年內也可指年度之間年內,年度之間。可指一年內,也可指年度之間。在同一塊田地上一種作物收穫以後換種另一種作物)(在同一塊田地上一種作物收穫以後換種另一種作物)

小麥―→大豆大豆―→玉米玉米―→小麥小麥大豆玉米小麥

(一年一熟,連年換茬,每季換茬)一年一熟,連年換茬,每季換茬)

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水稻-玉米-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玉米

一年兩熟,兩年一輪,連年換茬,年際換茬、年內不換茬)(一年兩熟,兩年一輪,連年換茬,年際換茬、年內不換

茬)

小麥-水稻-小麥小麥-小麥-水稻-→小麥-水稻

(一年兩熟,每季換茬,年際換茬,但不是輪作)一年兩熟,每季換茬,年際換茬,

小麥-水稻-大麥大麥/棉花小麥-水稻-→大麥棉花

(一年兩熟,每季換茬,年際換茬,)一年兩熟,每季換茬,年際換茬,

7

3、連作(continuous cropping )、連作

同一田塊連年種植相同作物或相同複種方式的同一田塊連年種植相同作物或相同複種方式的同複種方式種植方式。種植方式。單作連作小麥―→小麥小麥―→小麥(一年一熟,連作)小麥(小麥小麥小麥一年一熟,連作)複種連作• 小麥-水稻-→小麥-水稻(一年兩熟,連作)小麥-水稻-小麥-水稻(一年兩熟,連作)• 小麥/棉花-→小麥/棉花(一年兩熟,連作)小麥/棉花-小麥/棉花(一年兩熟,連作)• 小麥/玉米-水稻-→小麥/玉米-水稻(一年三熟)小麥/玉米-水稻-小麥/玉米-水稻(一年三熟)• 油-稻-稻-→油-稻-稻-→油-稻-稻(一年三熟)一年三熟)

8

4、重茬、

同一田塊先後種植同一作物的作物接茬(連接)同一田塊先後種植同一作物的作物接茬(連接)方式。可指一年內,也可指年度間。連作)方式。可指一年內,也可指年度間。(連作)

大豆-大豆-大豆(一年一熟)大豆-→大豆-→大豆(一年一熟)小麥-水稻-水稻-小麥-水稻-水稻(一年三熟)小麥-水稻-水稻-→小麥-水稻-水稻(一年三熟)相關的概念:相關的概念:前茬:生產上把輪作中的前作稱為前茬。前茬:生產上把輪作中的前作稱為前茬。後茬:後茬:生產上把輪作中的後作物稱後茬倒茬:倒茬:換茬連作?換茬重茬連作?輪作與換茬,後者更普遍、更靈活。輪作與換茬,後者更普遍、更靈活。

標準輪作時空動態示意圖

10

二、輪作的作用

調養地力減輕病蟲草害合理利用農業資源

11

(一)、調養地力)、調養地力

1、全面協調利用土壤肥力,防止偏用,漏用,濫用、全面協調利用土壤肥力,防止偏用,漏用,

禾穀類:氮多、磷多油料:磷多塊根塊莖類:氮多,鉀多豆科:氮多、

磷多。但可固氮纖維類:氮多

不同作物養分吸收比例作物類別禾穀類籽用豆類纖維類油料類塊根塊莖氮 2.22 磷1 鉀2.89 1.19 2.77 0.89 3.66 舉例小麥、水稻、玉米、穀子、多穗高粱大豆、花生棉花、大麻油菜天才、馬鈴薯

4.26(1.42) 1 3.22 1.50 3.00 1 1 1

12

• 對土壤中難溶性磷吸收能力:

–小麥、玉米、棉花少小麥、玉米、–油菜、蕎麥、燕麥多油菜、蕎麥、

• 對土壤中水分吸收能力:對土壤中水分吸收能力:

–水稻、玉米多水稻、–穀子、甘薯少穀子、

• 土壤中根系深度:P135 表5-2 土壤中根系深度:

–水稻、穀子、薯類淺水稻、穀子、–豆類、棉花深豆類、

13

2、改善土壤化學性質

• 不同作物吸收及歸還養分有差異P136 表5-3 • 不同作物殘留有機質的量有差異P136 表5-4 • 對土壤微生物有影響P137 表5-6 • 對PH有影響P136 表5-5

3、調節土壤物理狀況

• 對土壤團粒結構有影響• 對土壤Eh(氧化還原電位)有影響P139表5-8 P139表P139 • 對土壤孔隙度有影響P1369表5-9 P1369表P1369

14

在有豆科作物輪作系統中,由於生物固氮作用,在有豆科作物輪作系統中,由於生物固氮作用,秸稈還田後氮的歸還率提高。除去從土壤中吸收的氮素,還率提高。除去從土壤中吸收的氮素,稻-稻-紫雲英輪作中生物固氮紫雲英輪作中生物固氮量佔兩季稻需氮量的26%,花生-油菜輪作中佔油菜需氮量的150%。量佔兩季稻需氮量的26%,花生-油菜輪作中佔油菜需氮量的150%。26%,花生150 紅壤區不同輪作系統中作物的養分積累量(kg/ha)紅壤區不同輪作系統中作物的養分積累量(kg/ha)輪作組合稻-稻-油菜作物全部秸稈稻-稻-大麥全部秸稈稻-稻-紫雲英早晚稻紫雲英花生-油菜花生油菜N 195.0 66.0 187.5 61.5 433.5 163.5 97.5 39.0 P 43.7 10.0 38.0 6.5 76.0 17.7 9.8 13.1 K 212.9 183.0 217.9 166.8 288.8 102.1 34.9 36.1

)、減輕病減輕病、(二)、減輕病、蟲、草害

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蟲也有一定的專食性或寡食性,有些雜草也有其相應的伴生者或寄生者,食性或寡食性,有些雜草也有其相應的伴生者或寄生者,它們是農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們是農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在土壤都有一定的生活年限如果連續種植同種作物,。如果連續種植同種作物,通過土壤而傳播的病害會大量發生。實行抗病作物與感病作物輪作,水旱輪作,實行抗病作物與感病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更換其寄主改變其生態環境和食物鏈組成,,改變其生態環境和食物鏈組成,使之不利於某些病











南匚小毛


農村有很多實用的俗話、諺語,經過多年的檢驗,蘊含很多真實的道理。農諺“闖茬如上糞”,就是如此,我們這邊叫“花生喜生茬,換茬如上糞”,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都是輪換種植對農作物的效果。

在傳統的思想中,“要想糧,地要厚”,認為只要水肥充足就能有好的莊家收成,在追求高產的過程中,只要將化肥和灌溉補齊。所以,在種植過程中,會大量的施用化肥,以保證高產量。但是,這其中有一個誤區,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換茬、休耕也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一個重要的辦法。



先給大家看一個例子,有一個日本公司在山東萊陽租下1500畝耕地,租期20年。很多人都疑惑日本人到底想要幹什麼。但是,前5年日本人的行為更讓人感覺到詫異,他們任由雜草叢生,不種植任何作物,甚至有人懷疑地裡有寶藏。


但是5年之後,日本人的行為更加讓人大跌眼鏡,他們依然沒有種植作物,而是散養奶牛,牛糞作為天然肥料,改善土質,就能生產無公害農作物,又用農作物餵奶牛,奶牛就能產出高品質牛奶。日本人用5年恢復土地,又用幾年用來改善土壤品質。“種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日本農業生產最看重土壤的品質。

而且,在種植以後,日本人全程不用化肥,全部牛糞。不用除草劑,而是人工除草。農藥極少打,土壤定期檢測,保持土壤營養均衡。最終的結果,他們公司生產的牛奶每升定價22元,是國內牛奶價格的1.5倍。草莓每公斤定價120元。而且市場需求旺盛。絕大多數全部供應日本國內,只有一小部分供應上海和北京。

再來看看你的這個問題,日本人用他們的思想在中國土地上賺錢。中國人農業產量高,但是質量並不高,所以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休耕不僅僅可以改善土壤養分,而且可以可以保證土地產量。

我們是指尖三農,帶你分享農業深度案例,前沿觀點,做你指尖的農業資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