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功劲要练出来,“背阔如簧”,它会使你提高一步

高山遇流水,古井逢甘泉。活跃的,是生命。僵化的,是死物。每个人,看事物角度不同,不怕愚钝,怕没切入点。切入点,就是角度。比如,一只蜻蜓,悬停空中。动力学家,看到了风。美学家,看到抽象。武学家,看到了动态。练武的人,对动态着迷,不经意的小动作,也有出处。有些东西,是无形的。比如,把阴柔拿出来看看,把和谐放到桌子上,都办不到,要通过载体实现。虚无飘渺,是山川之势。浩荡雄浑,是江河之势。阴阳磨荡,是天地之势。你会用,和你懂原理,是两码事儿。引力怎么来的,一直追问下去,无尽无穷。若一加一,得二。三加四,才可得七。出处,是源头。要不借力,要不本有,打开智慧,需要大力量。获得足够能力,更接近真相。禅宗讲究顿悟,不破不立,自己积累是第一,碰到契机,犹如开闸泄洪,一下子冲开,心理与生理,都变了。心理不变,想改变生理,几乎无可能。

背阔肌,能扩张,也能收缩。弹簧的功能,压缩,聚能,再释放。这个过程,叫开合。最典型的是二头肌,收缩,释放,生活中用的最多。哑铃好不好,别超负荷,就好。超负荷,后果是,越练越没劲。为什么,好比猴皮筋,拽过了,弹性疲了,或断了。柔劲,不是没劲,是适度之中,保证强度。柔,是暗中强度,别越界。头条号太极浮屠。中国有一句话,拔苗助长,意思是,嫌庄稼长得慢,就去拔秧苗,以为是帮,反倒死了。不遵循规律,求快,反倒慢。物极必反,强度建立在,缓慢之中,不超量,就是守恒。不超量的量,叫柔恒存。武术有个劲,叫缠,不是缠胳膊,是活脊柱。缠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把自己绞紧,再放松,用的是旋腹,紧腰腹肌,蹬地拔脊,连带扩背。四句话,是一个动作,就练成了同步。绞出的整劲,能上身。把自己当毛巾,当钉子,当陀螺。尤其是躯干,从里到外的,绞动,抻拔,开合,如此深入,心里就知道了,能体会出很多东西。

簧,器物的弹力部位,又称弹簧。背阔肌,在腋窝后方,你能摸到,那块大扁块肌肉。沉肘到位,背阔肌是压缩的,刚紧的,非常明显。背阔肌,可以横扩。开肩胛,肋骨开张,使其产生横向张力。背先横扩,再拉肱沉肘,将背阔肌压缩,坚实有力。反过来说,背阔肌没有压缩,手臂也不会沉。突然抖臂,发个力,背阔肌骤然扩张。慢练,则出强度。快练,是速度。肋骨和背阔肌,也要发生关系。有一个经验,做到四个同步,开肋,沉肘,闭胛,压缩背阔肌,四个事一起做,你会有感受。做个基本功,中正开立,举起双臂,肩部往上拉抻,闭紧肩胛,这是第一步。慢慢的,把肘往下拽,还是闭胛,同时开肋,压缩背阔肌,这是第二步。目的是,上下相合,抻筋拔骨,折叠压缩。弹性与整合,一起练。还有个练法,卸肩胛,缩合背阔肌。卸胛意为,往下拉抻胛骨。开步站立,平举双臂,与肩同高,手臂不动,意注肩胛,活动肩轴,将胛骨往下拽,压缩背阔肌,合住劲,再放松归位。有什么用呢,久练之后,肩胛骨活动空间大,背阔肌松紧更随意,弹性加强,增进活背感。

相关文章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