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营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假如你流落到一个荒岛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呢?

有人说,大声呼叫救命?没人听得见,还可能嗓子喊哑,体力透支。行不通。

有人说,在岛上摆个大大的SOS,寄希望于救援机能看到?问题是手机在船被海浪打翻时坏掉了,报不了警。那个SOS就像是向命运发出的求怜悯信号,只能靠运气,还不知道要等几日才能被人看到。



有人说,只能自救,先活下来。要生火。

可是,我们调动了九年义务教育到大学本科的所有知识,只想起了历史课本里那个著名的成语——钻木取火。



但是,钻木取火是行不通的。因为当初钻木取火的主人公,是我们的老祖先猿猴,上肢极度发达,再看看我们的小细胳膊,钻木的速度根本达不到起火的速度。很可能是火没点着,体力已消耗一大半了。

还是一位教育专家的办法靠谱,她说,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用东西将裂缝撑开,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引火物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地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就将引火物点燃了。

这是杠杆原理的运用。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很难一下子想起来,更别说运用了。

是我们知识量不够吗?不是。

但是,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从我们的知识库里灵活调用呢?因为我们学的时候,没有情景应用,就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



可能有人会说,一个人流落到荒岛上的几率也太低了,几乎为零。但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新的棘手问题,其实就是一次次荒岛求生问题,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活下来,以及怎么样活得更好。这不就是我们最需要教给孩子的吗?


目前中国的教育仍然过多关注知识学习和学科成绩提高,而忽视孩子成长中的直接体验,包括情绪、生存能力、创造力、领导与协同、心灵成长、同理心、社会责任感等。要扭转这些情况,仅仅靠课堂教育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刻情感体验的营地教育,才能逐渐地内化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营地教育就是融会各领域知识,注重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和生活运用,培养孩子的思维、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营地教育

现代营地教育诞生于美国,经过150多年的演变和探索,美国营地协会(ACA)对此的定义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虽然孔圣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实践中学习,但在私塾和科举的体系中,这种模式逐渐被淡忘,书本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知识来源。与传统的兴趣班、补习班相比,现代营地教育有什么特殊之处?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什么启示呢?


营地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其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目前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很多家庭认为营地教育就是单纯地玩,或者营地教育就是户外运动。在胡稚看来,营地教育是一个培养能力的特殊场景,营造一个小型社区,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挑战、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自我劳作的自主能力、开阔视野的思维能力。在这里没有说教,体验式学习的天然属性让学习者迅速沉浸其中。



与传统教育不同,营地教育的意义在于课本之外的学习。你的同伴不是竞争者,而是合作者。通过上百种的营地活动,让孩子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国籍的人,一起生活14天、一个月,甚至是7周的时间。从活动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从同伴那里学习,从导师那里学习,并收获可以转移的“软能力”。

营地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让孩子学会独立

参加营地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极佳方式。在营地期间,没有家长每天提醒孩子叠被子、刷牙、吃健康的食物等等。在孩子离开父母的期间,所有的事情他们需要自己独立去完成。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参加营地教育回去以后变得独立和自立了。

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兴趣

营地教育会迫使孩子们离开他们舒适的家,让他们接受新的事物。孩子可能一开始对这些不熟悉,但是孩子们接触新事情的过程中,会慢慢发现他们新的爱好和兴趣所在。可以找到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个性得以张扬,打开心灵的樊篱,增强交际能力和交流欲望。孩子在户外会更加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一起快乐玩耍的过程中,不仅身心更加舒畅,也可以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孩子们会跟其他人进行团队合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将会学会沟通、学分共享、学会包容忍耐。

在营地,孩子学会如何做选择

他们需要自己决定我午饭该吃什么?我是去游泳还是去打排球?我是该选择住上铺还是下铺?在营地中,孩子每天都需要自己做各种各样的选择,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会孩子放慢脚步,欣赏生活

让孩子从“低头e族”成为仰望星空的新一代。很多寄宿营地是不允许带电子设备的,包括手机、ipad等等。这听起来对孩子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它能够让孩子摆脱这些电子设备对于思想的束缚,自然的神奇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美丽的星空、高山流水、四季变化、地域气候的差别等,有利于孩子去认知真正的世界。



让孩子学会感恩

孩子总是有一种依赖父母的天性,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这自然而然的让孩子养成了一种认知习惯,那就是无论父母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当孩子在夏令营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凡事都依靠自己去完成,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们将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从而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