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里居然有內奸,正史中真的有十八路諸侯嗎?

sunyoson


討伐的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還真有內奸,倘若真有十八路諸侯的話,首先劉備的恩主徐州刺史陶謙就很可能是內奸,然後馬超之父馬騰更是內奸,討董真是危機重重,整個一無間道?然而事實上卻是,討伐董卓的並沒有十八路諸侯。

一、先說說倘若有十八路諸侯,陶謙、馬騰為什麼是內奸?

歷史上的陶謙,那是向董卓控制的朝廷表示了忠順的,還向朝廷進貢,因此被董卓封賞,倘若讓其他十七路諸侯知道,豈不是明擺著的內奸?

而馬騰,則更玄乎。因為同樣是涼州軍閥,董卓曾派人和馬騰、韓遂聯合,人家馬騰可是答應了的。這不光像陶謙一樣對董卓控制的朝廷表示忠順,人家還和董卓建立了軍事同盟。

這是怎麼回事兒?難道其他各路諸侯都是傻子,這樣的人還讓他加入同盟?

二、事實情況是,歷史上根本沒有十八路諸侯,陶謙、馬騰、公孫瓚、孔融等人,凡是和劉備關係好的,都被《三國演義》的作者強拉進討董同盟

上面說了,以陶謙、馬騰和董卓表示友好甚至聯盟來說,陶謙、馬騰不可能參加討董。那後來,馬騰兵入關中反對李傕又是怎麼回事兒?那是董卓死了之後的事兒,馬騰並不討董,但是卻因為和李傕爭奪關中的控制權,而要討李,結果還被李傕派樊稠等人打敗了。就是這麼回事兒。

公孫瓚名義上叫著討董,他的部隊根本就沒有開到討董前線,他以討董為名,而是忙著算計冀州牧韓馥呢。結果人家袁紹趁此機會,先逼著韓馥主動把冀州交給了他。於是爆發了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冀州的大戰,結果公孫瓚敗了。

孔融在幹什麼?其實孔融可是董卓控制的朝廷任命的北海太守。孔融有股牛勁兒,董卓很不喜歡,於是把他丟到黃巾餘黨最嚴重的北海去當太守,孔融平黃巾還來不及,哪有時間討董?

《三國演義》為了突出劉備的忠義,把凡是和劉備關係好點的都弄去討董了。其實呢,連劉備自己都沒參加過討董,他此時正在公孫瓚手下混日子。

三、剩下的各路諸侯討董沒討董,其實也不用爭論,且不論盟約中有誰,反正真正和董卓幹過仗不過孫堅、曹操、王匡數人,袁紹有可能幹過

討董的最初發起者,應該是陳留太守張邈的弟弟廣陵太守張超,雄烈而義氣的臧洪是其主要謀主。然後,兗州刺史的劉岱,以及兗州範圍內好幾位太守(陳留也在兗州)都參加了。豫州也有參加的,河內也有參加的(袁紹屯軍河內,河內太守王匡應該是袁家故吏,聽他的指揮)。剩下的便是袁紹、袁術兄弟,加上連盟書都上不了的曹操,以及暫時依附袁術的孫堅,就這麼些人了。

史書記載,兗州的各位諸侯們,都在酸棗混日子,做做樣子。於是也在酸棗的曹操等不及了,自己帶兵去和董卓幹了一仗,結果卻被董卓大將徐榮打得大敗,若非曹洪讓馬,曹操就危險了。曹操回去把酸棗各位諸侯一頓痛罵,電視上演的罵的第一個是袁紹,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袁紹此時在河內(黃河以北,而酸棗在黃河以南),曹操後來又去招兵,還去河內投奔袁紹呢。

另一位敢和董卓幹仗的,是英雄孫堅,他的戰果最大,幹掉了華雄,打得董卓有些怕他。

王匡也和董卓幹過仗,被董卓的部隊打得全軍覆沒。考慮到袁紹和王匡同駐河內,有可能,袁紹也和董卓打過。不過呢,後來曹操是勝利者,顯然他的史官想表現出袁紹不作為的樣子。事實上,曹操到河內投奔袁紹,被記錄成了曹操“進駐河內”,他憑什麼進駐?曹操是河內太守?

事實上,河內太守王匡聽袁紹的。


星火辰


在歷史上討董卓是有的,但是並沒有十八路諸侯,只有十一路而且發起者也不是曹操,還是東郡太守喬瑁。


一片紅葉向南飛0


你拿《三國演義》當正史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