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蘇丹軍方發動政變,解散內閣並推翻了巴希爾總統?

Admirateur128


蘇丹政變,巴希爾下臺,既是本國矛盾積累的總爆發,也是非洲阿拉伯三國政局互動的結果。

蘇丹局勢驟變,政權變更,有其深刻的國內背景,而外部因素刺激的成分不大,充其量佔到10%。

從歷史經緯看,現代蘇丹掙脫了英國、埃及雙重“束縛”,並未走上政治社會現代化之路。

1820年,奧斯曼轄下的埃及出兵佔領“黑人的土地”(蘇丹的阿拉伯語意譯),到1956年它正式獨立,135年多在埃及、英國統治下,阿拉伯大哥和殖民老大都沒有給蘇丹帶來平等思想和現代制度。

從蘇丹獨立至今政治演變看,兵變“漂白”後的專治最時興,2019年的政變只是繼續。

1956年元旦蘇丹獨立。它“生氣勃勃、具有自信和自發主動性”,是地中海與“非洲人的非洲”之間的一座旱橋。現實卻很殘酷,1958、1969、1989年三次政變,結束合計10年的文官掌權,開啟強人統治。2019年4月兵變又將1989年6月政變的上臺者巴希爾趕下臺,歷史在諷刺中重複。

從該國人文看,多元與獨大是焦點,今後也將制約社會和族群的平等。

2011年南蘇丹獨立前的蘇丹有600多個族群,分為三大類:以穆斯林為主的北方人,南部的非洲裔居民,西部遷移至中部的西非人(如今的蘇丹西部)。如今阿拉伯人佔60%,其他為族群紛繁的黑人。宗教信仰分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原始宗教三大塊。

人種與族群多元,政治上卻阿拉伯裔一元化掌權,結果可想而知,南蘇丹出走,達爾富爾(西非人種為主,其權利主張遭到政府軍與阿裔民兵的鎮壓)均與此有關。

各種社會矛盾不解決,帶來的只能是戰亂與分裂。

1955—1972年、1983—2005年蘇丹發生兩次內戰,激化了阿拉伯人與非洲裔黑人的矛盾,南、北方漸行漸遠,直至2011年南蘇丹獨立。

經濟基礎不牢固,國家安定和治理無從談起。

蘇丹人口4053萬,一直靠農業立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產值佔GDP40%,阿拉伯樹膠產量、出口量世界第一;畜牧業地位重要。主要出口產品為石油、樹膠、牲畜、棉花等。2017年實現GDP1174億美元,貧困率46%,預期壽命64歲左右,為最不發達國家。

1998年蘇丹成為新興產油國,如今石油儲藏和產量的兩個3/4在南蘇丹,蘇丹的日子比十年前窘迫了許多。

歷史告訴未來,獨立73年四次兵變、強人執政長達63年,政治經濟社會均未良性發展的國度,靠推翻巴希爾的熱情難以創立新蘇丹。


ruixuezhaofeng


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在蘇丹執掌了30年的權力,在星期四的一系列抗議活動中失去了對總統的控制,這些抗議活動被曾經忠於他的軍隊所拋棄。

他出生在蘇丹尼羅河東岸的霍斯班納加村,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經常表現出卑微的出身。今年1月,他重述了2013年他講的一個故事,講的是他在一個建築工地搬運混凝土時如何折斷牙齒,在那裡他打工賺取學費。

巴希爾說,他在參軍時拒絕接受銀牙植入術,因為他想在照鏡子的時候記住這件事。

1960年,巴希爾加入蘇丹軍隊,在開羅上軍事學院;在返回蘇丹之前,他在1973年阿以戰爭中與埃及軍隊作戰。該組織自巴希爾執政以來一直統治著蘇丹。

作為1989年奪取政權的軍政府首腦,巴希爾於1993年解散了軍事委員會,並任命自己為總統,經過定期的總統選舉確認,1996年第一次,2015年最後一次。

自從就職於當時非洲最大的國家後,他與南部叛亂分子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並於2011年結束了南蘇丹的分裂,蘇丹石油損失超過70%。

自1993年以來,蘇丹一直處於長期的孤立狀態,當時美國將巴希爾政府列入其恐怖主義支持者名單。四年後,華盛頓採取了制裁措施。

在他30年的統治期間,巴希爾是一個善於在安全部門、軍隊、伊斯蘭主義者和武裝部落之間相互對抗的敵對派系中扮演主人。但他低估了蘇丹年輕男女要求結束經濟困境的憤怒。

儘管安全部隊使用催淚瓦斯(有時是實彈)進行鎮壓,導致數十人死亡,但巴希爾最終在蘇丹各地的城鎮幾乎每天都面臨挑戰。

在一月份對士兵發表講話時,巴希爾警告“老鼠們要回到他們的洞穴裡去”,並說他將只為另一名軍官或在投票箱旁移動。

“他們說他們希望軍隊掌權。沒問題。如果有人穿白布進來,(除非死亡的意思)我們沒有異議,”穿著軍裝的巴希爾對發生抗議的北部城市阿特巴拉的一個基地的士兵說。

今年1月晚些時候,巴希爾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擴大警察的權力,禁止無證公眾集會。他告訴議會推遲(而不是取消)憲法修正案,以便他尋求連任。

在蘇丹抗議活動開始前的幾個月裡,人們已經在努力維持收支平衡。抗議浪潮的導火索是政府試圖引進非補貼麵包。示威活動迅速轉變為政治活動,要求巴希爾下臺。

今年1月,他穿著白色長袍,揮舞著標誌性的手杖,高聲挑釁地說:“我們對年輕人說,這個國家是你們的,保護它,如果它冒煙,我們就不會是難民,我們會死在這裡。”

面對迄今為止對他的統治最為持久的挑戰,巴希爾依靠他培養了30年的安全機構的堅定支持。這在週四結束,當時國防部長宣佈軍隊已經拘留了他,並將他撤職。


走進伊拉克


在第三世界國家,長期的獨裁者遇上了國中國民大規模或普遍的抗議,社會失去了秩序,軍方大概率會拋棄獨裁者而接管政權以恢復起碼的秩序,但接下來是由軍方繼續當政還是還政於民就不同了。蘇丹軍方接掌政權後,能否把控下去,取決於人民的支持和國外各勢力的干預,即,巴希爾經營了幾十年都難以為繼了,若沒有人民的支持,軍方很難使國家正常運轉下去;二沒有國外勢力的支持或遭國外反對,軍方本身也很脆弱,一意孤行將無力堅持還會禍及自己。因此,蘇丹軍方如何而行,就看人民是否擁護和埃及沙特、西方的反應了,一方面人民反抗軍方當政,一方面無埃及沙特的支持,那麼,軍方肯定會還政於民,會支持各政治力量組建全國民族團結委員會一類的機構掌政而進行過渡。


扎西284919421


1989年6月30日,奧馬爾.巴希爾將軍在喀土穆發動了軍事政變,將時任蘇丹總理馬赫迪推翻。巴希爾解散了蘇丹議會,而他本人成立了一個“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掌握了蘇丹的執法權和立法權。

從那一刻開始,巴希爾將軍掌握了蘇丹的軍政大權。而在2019年4月,蘇丹軍方發動政變,將巴希爾總統推翻,距離他掌權剛好渡過了整整三十年。


(蘇丹街頭)

據半島電視臺4月11日報道,蘇丹軍方在此前發動了軍事政變,他們在當天中午集結了裝甲部隊進入喀土穆,攻破了巴希爾總統的官邸,並拿下了國家電視臺。

政變軍人隨後進行了超過4個小時的會議,考慮接下來的行動。他們宣稱巴希爾總統已經被逮捕,而蘇丹內閣已經解散。喀土穆已經停止了無線電廣播,播放民族歌曲,軍樂和誦讀古蘭。而根據路透社的說法,有11人在這次政變中死亡。

軍方表示,他們需要讓國家進行一次過渡,在這個過渡期間,軍方將掌握大權,而這個過渡時間可能長達一年。
(蘇丹軍隊佔領國家電視臺)

實際上,在政變發生前的2018年冬季,已經有成千上萬的蘇丹民眾舉行集會。他們起初抗議巴希爾執政時生活狀況不如意,隨後演變成了推翻巴希爾的活動。巴希爾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半島電視臺和路透社整天都在推送巴希爾即將倒臺的消息。

巴希爾曾經考慮過向軍方移交權力,但他並沒有立即執行。政變軍人也急不可耐,對於軍方來說,自己動手瓦解巴希爾將會比民眾推翻巴希爾帶來更多的好處。巴希爾在執政期間與沙特,阿聯酋保持著密切關係,而沙特居然默認了軍方的行動,拋棄了巴希爾。

而在西方國家,巴希爾的形象也非常糟糕。他被認為是普京的同盟者和狄克推多。巴希爾本身也遭到了國際刑警組織的通緝,蘇丹也被美國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
(巴希爾)


巴希爾被捕後,他很有可能成為軍方向西方討好的交易工具,被國際刑警組織帶走。也有可能像此前穆巴拉克,穆爾西那樣被審判。

他作為一個行伍出身,與南蘇丹人打過仗的將軍,上臺後卻無法控制槍桿子。有人認為巴希爾是被民眾的抗議活動和各種外力所推翻,但實際上,是軍人集團終結了他的統治。在這次兵變活動中,收穫最大利益的,並不是蘇丹的抗議民眾,而是蘇丹的軍人集團。


朱興子


蘇丹的巴希爾總統,執政至今三十年了。他是發動軍事政變上臺的,沒想到三十年後,又被軍事政變趕下了臺。真是應了琅琊榜的臺詞,三十年前,他是發動進攻的人,贏得了皇位。三十年後的今天,誰贏了呢?

客觀的說,巴希爾在臺上這三十年,並非一無是處,在政治上,他積極推動與阿盟及阿拉伯世界強國的合作,提高了蘇丹在阿拉伯世界的話語權。在經濟上,積極向中國和印度等金磚國家出口石油換取煉油技術及基礎設施,蘇丹在阿拉伯世界中建立了目前最成體系的自己的煉油廠。同時與沙特等國進行合作,拉來了大批贊助。

但是,巴希爾政府忽視了持續改善人民生活這一大事,蘇丹獲得的經濟發展,沒有反映在人民生活水平上。工資水平在三十年裡提高的幅度可以忽略不計。老百姓對此並不滿意。而巴希爾政府的民生政策又長期不變,使老百姓看不到改革的希望,最終不滿變成了對領導人的怒火。

可惜,人民是政治最好的工具!軍方看到了老百姓不滿的情緒,它立刻善加利用,為自己服務。

軍事政變是不受人民待見的行為,因為這不過是軍事強人藉以實現自身及軍隊利益的手段而已,和人民大眾無關。但是此次蘇丹軍方的政變行為,卻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當聚集在街頭遊行的老百姓得知軍隊推翻了巴希爾政府後,都表示了對軍隊的支持。軍隊一時大有以人民利益為己任的樣子!

政變領導人,國防部長兼第一副總統伊本.奧夫宣佈,軍隊將成立過渡委員會,執政期限兩年,由他本人擔任主席!在這一期間,“軍隊將會擔負起管理國家的責任!”而巴希爾已經被“帶到了安全的地點”。

看看吧,老百姓就是這樣又一次被賣掉了,群眾的努力不過是導致另一個強人上臺而已!

其實這個世界,不過是被強者玩弄的玩具,是一塊由強者按自己意願塑造的泥巴!非要把這次蘇丹的政變向什麼順應民意,強人政治終結之類的節奏上帶,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我只是希望,蘇丹或者其它還在孕育激情的阿拉伯國家,不要變成下一個利比亞,阿拉伯人受的罪,夠多了!


飛揚列兵


當下世界真是多事之秋,厄瓜多爾新任國家領導人,放棄了厄政府監護了七年之久的,專事揭密歐美的阿桑奇,反華傾向初露;菲律賓在我國吃了喝了,吃飽拿足欲換臉了。

焦點依然在中東、北非,敘利亞統一在望,被寬大的反對派突然大範圍統一暴動;一直默默無聞的阿爾及利亞軍事政變;長時跟俄羅斯暗遞秋波的土耳其,轉換風向,出人意料地強烈支持烏克蘭;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依然惡意相向,各懷鬼胎;跟美國僵持不下的伊朗,卻又隨時準備在巴基斯身上展露淫威……

委內瑞拉兩派鬥得難解難分之際,北非蘇丹不甘寂寞,也用軍事政變湊起熱鬧,這世界亂成了一鍋粥,可真將愛管“閒事”的美國忙累倒啦!

巴希爾三十年前,用槍炮、坦克推翻了蘇丹合法政府,將蘇丹佔為已有,三十年來如同皇上般高高在上。三十年來若將蘇丹建成富強國家,那就成了蘇丹歷史上功勳。然而獨裁三十年鮮有建樹,三十年中蘇丹人民一直在貧窮困苦中掙扎。

常言道眾志成城,同樣國家要富強,只有眾智才能成事!巴希爾頑固霸佔蘇丹三十年,一意孤行,蘇丹繼續窮了三十年,還造成蘇丹國家分裂。這種喪失人心的獨裁者不滅,蘇丹便無寧日。難怪巴希爾的金主,沙特等都起身拋棄了他。


魯陽揮弋


上一次關注到蘇丹總統巴希爾總統的消息,是2018年年末其作為阿盟的信使,訪問敘利亞,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接觸。


未過半年,其深陷牢獄。

說起蘇丹,最聰明的應該是僱傭兵。是的,整個阿拉伯世界,尤其是海灣國家,基本上都依賴著蘇丹的僱傭兵。當下的也門戰場,實際上所謂的沙特主導的阿拉伯聯軍,主要還是以蘇丹僱傭兵為主。

利比亞局勢也在這兩天突然升溫,軍事強人哈夫塔爾挾麾下強大的“國民軍”,向首都的黎波里進軍。實際上在利比亞,蘇丹僱傭兵也是戰場上的一大主力。

說到蘇丹、利比亞,北非另外一個國家——地中海南岸的阿爾及利亞卻風雲變幻。82歲的布特弗利卡總統黯然辭職,放棄尋求第五個總統任期,阿爾及利亞步入前景不明的政治過渡期。這位執政20年、帶領國家走出“黑色十年”恐怖時期的資深政治家,以這種方式走到了執政生涯的終點。


實際上今年來,北非似乎又陷入了一個似曾相識的浪潮之中,出上述三國之外,突尼斯、摩洛哥等國都不同程度的國內局勢緊張。

2010年,也是從突尼斯開始,一股浪潮開始席捲北非、西亞這些中東地區,很多國家都開始變了天,但更多的現狀是,許多國家都陷入動盪和戰亂,至今看不到結束的曙光——敘利亞、利比亞、也門。

有人評論蘇丹事件時稱,中東、北非又處在了變革的前夜。


迴歸話題,就蘇丹局勢而言,這次蘇丹發生更迭,局勢恐怕不會因為巴希爾被罷黜而停歇。

1989年,巴希爾領導了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時任蘇丹民選總理,隨後他本人同時擔任國家元首、總理、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國防部長。

巴希爾這一執政,就是30年。

這次危機爆發,經濟低迷是誘因,但絕不是深層次的原因。

巴希爾於2月22日宣佈蘇丹進入為期一年的國家緊急狀態。他稱“我們的國家正處在艱難和複雜的階段。我們必將度過這個階段,更加團結,更有決心”。

然而這一舉動更加促使蘇丹民眾集會頻繁,最終,流血事件發生。

4月6日蘇丹首都爆發的抗議活動是民眾自要求政府下臺以來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該抗議活動中又有幾起流血事件發生。 數千人聚集在武裝部隊總指揮部前,呼籲蘇丹軍隊站在人民一邊,並要求巴希爾下臺。


反對派和抗議的民眾希望蘇丹軍方站在他們一邊,促使巴希爾下臺,成立一個民選政府。現在巴希爾下臺了,蘇丹軍方也站在了他們一起,但民選政府的希望恐怕要落空了。

蘇丹副總統兼國防部長伊本·奧夫宣佈,全國進入三個月緊急狀態,軍方將組建一個過渡政府接管權力,為期兩年。由自身出任過渡政府首腦。


伊本·奧夫表示,蘇丹憲法暫停,空域、機場、以及其他入境點也被關閉,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自此,以伊本·奧夫為首的軍政府上臺。

實際上,巴希爾也是行伍出身。

政治過渡期,充滿著未知。帶領著民眾一直在鬥爭的反對派,是否會心甘權力過渡到軍政府手中、巴希爾勢力,是否會捲土重來、軍政府是否能穩定蘇丹當前的經濟局面,一切都是未知。


中評中語


可以說,今天的蘇丹軍事政變,正是蘇丹總統巴希爾1989年發動軍事政變的再版,沒什麼新意。

巴希爾以軍事政變上臺,執政後將重心都用在了政治權力上,因此獲得了中東獨裁者的稱呼。但是巴希爾犯下了政客們的通病,那就是忽略了軍方的能力,還一步步的遠離軍方。

俗話說得好,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今天用來形容蘇丹的政變就很恰當。蘇丹總統巴希爾可謂是軍事政變的前浪,而今天的軍事政變,無疑是蘇丹軍事政變的後浪,巴希爾的下場還能好了嗎?

巴希爾的下場不會好,蘇丹的政局也不會好。不要認為推翻了強人政治,就會前途光明,且不說向外輸出人權意識的西方沒有真心讓其他國家穩定和平,就是推翻巴希爾的後浪們,也是為了權利,而不是為了人民。

因此,蘇丹軍事政變,詩人認為,最好冷眼旁觀,這個世界上可以救苦救難的行為少有,如果像打了雞血那樣興高采烈,認為強人就應該被推翻,那麼這種人也只配到利比亞生活了。


詩人的眼睛83314


巴希爾總統地位的推翻他是必然的!巴希爾在蘇丹也是靠政變所取得的執政地位,他的執政是踏著蘇丹人民的鮮血和淚水取的政權。在巴希爾統治蘇丹其間,人民的生活民不聊生...腐敗侵襲整個蘇丹!本就農業不發達,工業無從談起,資源又缺乏。巴希爾在蘇丹獨裁統治三十多年來?給蘇丹人民帶來的盡是貧窮與落後!一個國家的政府沒有給人民帶來...幸福~和諧~富裕~民主!那這個國家的政權遲早是會被人民所拋棄!


葉舟軍


【阿拉伯獨裁者聯盟被團滅】2010年2010年12月17日,26歲年輕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經濟不景氣而無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經濟負擔的重壓下,無奈做起小販,期間遭受當地警察的粗暴對待,抗議自焚,不治身亡。自此開始了阿拉伯之春運動,阿拉伯世界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六位領導人在阿拉伯國家聯盟峰會上共同出現。今天,他們中的最後一個已經失去了權力,標誌著中東前強人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