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發生軍事政變,軟禁總統巴希爾。利比亞軍閥挺進首都,也要接管政權。這是巧合嗎?

新文化街男孩


兩個不同的國家,發生著不同的事情,為的確是同一個目標——奪取權力。原本就是風馬牛而不相及的事情,反而要將兩個聯繫在一起,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所以,我個人認為,是冥冥之中的巧合。

世界上每天都有許多的事情 ,難免這些事情會有碰巧的時候。所以,不能夠將所有的事情都聯繫在一起。猶如同商家開業,也猶如商家關門,天天都發生,你認為是巧合嗎?其實,是巧合中的必然。所以,就不應該算著是巧合了。

而世界之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權力的爭奪。請問:是巧合?還是必然呢?恐怕唯一的答案,就是巧合中的必然,或者是必然中的巧合,對嗎?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海外網4月13日電 在位近30年的蘇丹總統巴希爾被軍方逮捕,目前被軟禁家中。蘇丹國防部長穆罕默德·艾哈邁德·伊本·奧夫(Mohammed Ahmed Awad Ibn Auf)宣佈成立過渡時期軍事委員會並擔任主席,在兩年的過渡期內管理國家。但是示威民從並不同意軍委會的方案,大批蘇丹民眾繼續抗議,反對建立軍政府,12日,在僅任職一天後,奧夫宣佈辭職。奧夫副手馬希中將接任主席。隨後蘇丹快速支援部隊發表聲明,要求權力過渡期不得超過6個月。

兩者看似天南海北,實則背後都有兩隻大手在使勁,一支是美國的,另一支是俄羅絲的。指向座標:蘇丹是個石油大國,利比亞也是石油大國。

世紀80年代,受蘇丹邀請,東方大國專家首次在南蘇丹地區勘探發現了儲量驚人的石油資源,並在北部地區幫助蘇丹建立起一整套煉油體系,使蘇丹從此一躍成為產油大國,東方大國支持建立蘇丹的煉油廠曾經是東方大國在海外支持我建立的最大煉油廠。

蘇丹反對派和西方大國一直誣衊巴希爾政權為獨裁政權,而對利各派軍閥獨裁卻視而不見。


利比亞國民軍元帥哈夫塔爾擁有雙重國籍,既是利比亞公民又是美國公民,但他親近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反對西方國家干涉利比亞內政,所以他被西方媒體稱為第二個“卡扎菲”。哈夫塔爾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2018年10月就有外媒曾經報道俄羅斯派遣幾十名的由軍事情報專家和特種兵組織的軍事小組來到利比亞東部地區(即哈元帥控制區)。偽裝成保安公司職員的俄軍事人員為利比亞國民軍提供了各種軍事訓練和指導。該報道還指出利比亞國民軍購買了部分俄式武器並接受俄羅斯武器援助。從利比亞這幾年持續不斷的衝突來看,利比亞的確不存在整體向西的民意基礎,在民族自尊心和國家獨立尊嚴的作用下,利比亞向西派和向東派之爭終於發展到用武力來投票決定方向性的最終階段。



曾經有俄羅斯僱傭兵為巴希爾服務,而俄羅斯也為了巴希爾跟美國大吵一架並宣佈退出國際法庭。蘇丹政變與俄羅斯無關,但與歐美大國有關,美國為了在非洲進行新殖民主義,近年來又把美國主導的“顏色革命”向非洲複製移植,並且在蘇丹國內大力培植反對派。非洲歷來痛恨西方殖民主義者,因為非洲曾經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被西方掠奪了幾百年,從而積弱積貧,一窮二白。西方殖民者是非洲的歷史罪人。近十幾年以來,飽受西方欺壓的非洲大陸與東方大國關係比較友好。東方大國在非洲有眾多的投資項目,蘇丹也不例外。美國和西方大國一直誣衊東方大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但事實勝於雄辯,東方大國幾十以來一直是援非力度最大的國家。非洲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並沒有被西方的妖言所迷惑。近年來,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都加深了與東方大國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而蘇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隨著蘇丹帶動一些非洲國家加強與東方大國的合作引起了長期佈局蘇丹的美國的忌恨,加上他們懷疑巴希爾與“支恐”有關,所以千萬百計要拿下他。



在非洲,東方大國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歐美大國。之前非洲大陸是西方大國的殖民地,英法葡等曾經長期殖民非洲。時至今日,西方大國一直視非洲大陸為他們的勢力範圍。但是,今天歐洲大國的實力與18、19、20世紀如日中天的實力相比已已降格為三流之國。但是西方大國不甘心失去非洲的利益,他們雖然鞭長莫及,實力不足,但他們仍然不死心。他們辦不到,但他們可以借力美國去間接實現他們的利益。所以一旦美國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必然會緊隨其後,就像禿鷲跟隨獅子一樣,睜著發紅的眼睛,伺機撿些爛皮碎肉。

隨著歐洲大國的衰落,美國取代他們成為了新的世界霸主。一百多年以來,美國一直都把非洲大陸劃歸於自己的霸權範疇之內,並自封為“非洲之王”。美國顛覆過許多非洲政權,特別是被視為“獨裁”的政權。每顛覆一個政權,就多一個親美國家。蘇丹雖然不富有,但也算是個非洲大國,美國控制蘇丹就等於間接控制了許多非洲國家。美國在很早之前就想顛覆巴希爾政府,為了兵不血刃地推翻巴希爾政權,歐美大國可以說是絞盡了腦汁。


蘇丹是英國的殖民地,1956年獨立。但在承認蘇丹獨立的前一年,英國採取了“分而治之”的老辦法讓蘇丹南北之間爆發了內戰。2011年,在美國長期的佈局下,南北蘇丹最終分離,南蘇丹獨立建國。蘇丹北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而蘇丹南部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

從總統巴希爾政變上臺以來,蘇丹就宣佈“對全世界穆斯林敞開大門”,1993年,蘇丹因“長期支持和庇護極端伊斯蘭主義分子”而被美國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1997年,克林頓政府簽署行政命令,決定對蘇丹實施全面經濟制裁。2003年的達爾富爾危機使得蘇丹招致了更多的來自美國的制裁,巴希爾也成為了首個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國家元首。因巴希爾“刑責在身”不敢出國參與國際事務,美國也只好作罷,但美國的手段很多,在蘇丹政府承諾不再幹預南蘇丹內戰的情況下,2017年10月,美國宣佈撤銷了對蘇丹長達20年的經濟制裁。2018年,前國務卿蒂勒森罕見地對蘇丹獨立62週年紀念表示祝福,並表達了對美國蘇丹新關係的希望,而美國和蘇丹之間也多次向外界表達了發展新關係的希望。但一切只註定是個局,笑臉的背後是刀子,推翻巴希爾政權才是美國的最終目標。因為在互表“善意”的甜密之下蘇丹仍位列美國“支恐”國家名單中。人是會變的,要想結束一切,只有換人。所以就有了巴希爾倒臺的故事。

利比亞和蘇丹事變,從深層次原因看也不過是大國利益角逐的結果。


神碼人生


這是巧合。

蘇丹的軍事政變實際上是經濟原因引起的:因為全球油價下跌,單純依賴原油出口維持經濟的蘇丹出現嚴重財政困難,迫使巴希爾從去年底開始提高麵包價格並取消汽油補貼。

民以食為天,麵包價格的上漲,令上至富豪、下至草根平民的生活狀況“無差別”惡化,而汽油補貼取消後成品油價格飆升,不僅影響民生素質,更帶動物價全面上揚(運輸成本大幅提高),燃油和食品是構成物價和民生的兩大基本要素,這兩大要素同時漲價,相互作用,迅速形成了惡性循環。憤怒的民眾開始走上街頭(自去年12月19日),抗議麵包和燃油價格上漲,而巴希爾反應遲鈍,沒有、事實上恐怕也無力、無術解決問題。

結果原本隔靴搔癢的反對派訴求突然得到憤怒民眾的廣泛共鳴,

而向來是巴希爾執政“利矛與堅甲”的軍方,也悄然調轉了槍口。水雖至柔,能穿石壘,麵包是用柔軟的麵糰烤制而成,但此時卻成了砸塌巴希爾三十年總統寶座的、最堅硬的石塊。

推翻他的是蘇丹第一副總統、國防部長奧夫,作為曾經負責達爾富爾方向軍事行動的將領,蘇丹-伊朗秘密軍事交流的聯絡官,他曾是巴希爾的心腹,但兩人間關係一度因後者對他權力過大的擔憂、試圖將他架空而出現裂痕,不過2015年後又得到修補。“4.11”後軍方成立了“過渡時期軍事委員會”(TMC),宣佈在6個月內“暫時管理”國家,同時宣佈了為時3個月的緊急狀態和1個月的宵禁。

所有這些都宛如對當年巴希爾政變上臺的“模仿秀”,許多人擔心並相信,蘇丹或許將會出現一個新的、不叫巴希爾的“巴希爾”。

但更詭異的一幕出現了:僅隔一天,席不暇暖的奧夫就宣佈自己也“下課”,改由另一位將領阿卜杜拉赫曼(Abdel Fattah al-Burhan Abdelrahmane)接替。而這位新軍事領導者似乎也無意把這個宛如“擊鼓傳花”般扔到自己手中的接力棒攥得太久,他委託TMC政治委員會負責人阿比丁將軍宣佈,“軍隊是人民的保護者,我們不渴望權力”,將把國家未來的決定權交給“人民”——稍早TMC已改口稱,“過渡期”可能縮短至一個月。

因為巴希爾的倒臺並不能令“麵包與汽油”問題隨之迎刃而解:巴希爾遲遲不回應“漲價問題”,是因為他沒能力回應,而沒能力回應的關鍵是經濟結構單一、財政過於依賴石油,而石油又過於依賴國際市場行情,這個問題並非蘇丹一國能解,巴希爾的燙手山芋,在奧夫乃至阿卜杜拉赫曼手裡也照樣燙手,所以他們才會不旋踵便恍然大悟般作“擊鼓傳花”狀。

而利比亞的情況完全不同。

利比亞現在內戰的雙方,其實就是當初推翻卡扎菲的“過渡委”下兩個派系,如今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是因為分贓不勻且都想“吃獨食”所致,而和底層民生無關。利比亞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民變,或顯示出民眾集中支持哪一派的勢力,甚至沒有明確顯示出國際社會中的幾個大國明顯支持或反對誰(檯面上大家都承認“團結政府”的合法性,但不論美、俄、法又都和哈夫塔爾眉來眼去)。

未來蘇丹大概率會出現一個文人過渡政府,然後過渡到2020年大選,但新政府如果解決不好“麵包和汽油”問題,再出現一個“不叫巴希爾的巴希爾”也是可能的(如果好解決政變頭目就不會只過一天癮便自己走人);而利比亞的群雄割據、四分五裂是既成事實,無論哪一派佔了首都、組成了國際社會承認的政府,國內的分裂割據局面都很難一下消除,。


陶短房


兩個不同的國家卻在同一時間段,為了各自的利益,發生了同樣的戰爭,這隻能說是巧合。

蘇丹發生軍事政變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個國家長期的貧困和戰亂引起的。蘇丹自南部地區分裂出去以後,佔百分之七十五的石油產量沒有了,還有近半的國土面積,國家收入因此銳減。過去四個月,蘇丹民眾舉行示威活動,抗議貨幣貶值、食品價格和成本上漲。

巴希爾政權被軍隊發動政變推翻後,成千上萬走上街頭的群眾爆發出了歡呼。說明了巴希爾己經在蘇丹民眾中,失去了威信。人民期待下一屆總統能給一個安居樂業的家。

我們中國在蘇丹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及人力。幫蘇丹修鐵路建大壩,組建近400人的維和部隊。就是想要蘇丹人民有個穩定安全的家。我們盡到了一個大國的責任。

利比亞的局勢是被兩大勢力所控制。佔據東部城市圖卜魯格的“國民軍”的領導人是哈夫塔爾。和佔據西部的,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的總理薩拉傑。

兩大勢力自2011年美國空襲利比亞後就逐漸壯大了。在紛爭四起,武裝割據的交戰中日趨強大。

近期“國民軍”領導人哈夫塔爾,率領軍隊向首都黎波里進軍。意圖推翻利比亞脆弱的現政府。

兩個國家的內戰就是長期貧困引起的。還有某些人的權利之戰。人民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隨波逐流,沒有什麼主動權和話語權,只能祈求戰火硝煙早日飄散,人民重建家園。





中條兒郎走天涯


海外網4月13日電 當地時間11日,在位近30年的蘇丹總統巴希爾被軍方逮捕,目前被軟禁家中。蘇丹國防部長穆罕默德·艾哈邁德·伊本·奧夫宣佈成立過渡時期軍事委員會並擔任主席,在兩年的過渡期內管理國家。但是示威民眾並不同意軍委會的方案,大批蘇丹民眾繼續抗議,反對建立軍政府,12日,在僅任職一天後,奧夫宣佈辭職。奧夫副手馬希中將接任主席。隨後蘇丹快速支援部隊發表聲明,要求權力過渡期不得超過6個月。

兩者看似天南海北,實則背後都有兩隻大手在使勁,一支是美國,另一支是wLs。座標:蘇丹是個石油大國。利比亞也是石油大國。

在上世紀80年代,受蘇丹邀請,東方大國專家首次在南蘇丹地區勘探發現了儲量驚人的石油資源,並在北部地區幫助蘇丹建立起一整套煉油體系,使蘇丹從此一躍成為產油大國,東方大國支持建立蘇丹的煉油廠曾經是東方大國在海外支持建立的最大煉油廠。

利比亞國民軍元帥哈夫塔爾擁有雙重國籍,既是利比亞公民又是美國公民,但他親近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反對西方國家干涉利比亞內政,所以他被西方媒體稱為第二個“卡扎菲”。哈夫塔爾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2018年10月就有外媒曾經報道俄羅斯派遣幾十名的由軍事情報專家和特種兵組織的軍事小組來到利比亞東部地區。偽裝成保安公司職員的俄軍事人員為利比亞國民軍提供了各種軍事訓練和指導。該報道還指出利比亞國民軍購買了部分俄式武器並接受俄羅斯武器援助。從利比亞這幾年持續不斷的衝突來看,利比亞的確不存在整體向西的民意基礎,在民族自尊心和國家獨立尊嚴的作用下,利比亞向西派和向東派之爭終於發展到用武力來投票決定方向性的最終階段。

隨著歐洲大國的衰落,美國取代他們成為了新的世界霸主。一百多年以來,美國一直都把非洲大陸劃歸於自己的霸權範疇之內,並自封為“非洲之王”。美國顛覆過許多非洲政權,特別是被視為“獨裁”的政權。每顛覆一個政權,就多一個親美國家。蘇丹雖然不富有,但也算是個非洲大國,美國控制蘇丹就等於間接控制了許多非洲國家。美國在很早之前就想顛覆巴希爾政府,為了兵不血刃地推翻巴希爾政權,歐美大國可以說是絞盡了腦汁。

利比亞戰爭。卡扎菲――利比亞迷之人物,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他在位期間人民富足,全國上下統一,直到受“阿拉伯之春”影響,爆發反政府活動,最終聯合西方大國,一同推翻了卡扎菲政府,事後利比亞陷入內亂,經濟倒退20年,生活現如今,蘇丹因麵包事件引發的抗議行動,沒能及時解決,最終巴希爾被軍事政變奪權下臺,30年執政生涯結束。利比亞以哈夫塔爾領導的西部政府一路征伐,已經佔領了利比亞97%以上的土地,並已經攻進首都,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蘇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以用“蝴蝶效應”形容,無非就是領導人長期執政、霸權,國家經濟長期蕭條,國家專制,政府無能,失業率居高不下,政治體制死板教條等等,所以這一切絕非偶然。蘇丹的軍事政變實際上是經濟原因引起的:因為全球油價下跌,單純依賴原油出口維持經濟的蘇丹出現嚴重財政困難,迫使巴希爾從去年底開始提高麵包價格並取消汽油補貼。

民以食為天,麵包價格的上漲,令上至富豪、下至草根平民的生活狀況“無差別”惡化,而汽油補貼取消後成品油價格飆升,不僅影響民生質,更帶動物價全面上揚,燃油和食品是構成物價和民生的兩大基本要素,這兩大要素同時漲價,相互作用,迅速形成了惡性循環。憤怒的民眾開始走上街頭,抗議麵包和燃油價格上漲,而巴希爾反應遲鈍,沒有、事實上恐怕也無力、無術解決問題。

所有這些都宛如對當年巴希爾政變上臺的“模仿秀”,許多人擔心並相信,蘇丹或許將會出現一個新的、不叫巴希爾的“巴希爾”。但更詭異的一幕出現了:僅隔一天,席不暇暖的奧夫就宣佈自己也“下課”,改由另一位將領阿卜杜拉赫曼接替。而這位新軍事領導者似乎也無意把這個宛如“擊鼓傳花”般扔到自己手中的接力棒攥得太久,他委託TMC政治委員會負責人阿比丁將軍宣佈,“軍隊是人民的保護者,我們不渴望權力”,將把國家未來的決定權交給“人民”——稍早TMC已改口稱,“過渡期”可能縮短至一個月。

因為巴希爾的倒臺並不能令“麵包與汽油”問題隨之迎刃而解:巴希爾遲遲不回應“漲價問題”,是因為他沒能力回應,而沒能力回應的關鍵是經濟結構單一、財政過於依賴石油,而石油又過於依賴國際市場行情,這個問題並非蘇丹一國能解,巴希爾的燙手山芋,在奧夫乃至阿卜杜拉赫曼手裡也照樣燙手,所以他們才會不旋踵便恍然大悟般作“擊鼓傳花”狀。

利比亞現在內戰的雙方,其實就是當初推翻卡扎菲的“過渡委”下兩個派系,如今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是因為分贓不勻且都想“吃獨食”所致,而和底層民生無關。利比亞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民變,或顯示出民眾集中支持哪一派的勢力,甚至沒有明確顯示出國際社會中的幾個大國明顯支持或反對誰。

而利比亞的群雄割據、四分五裂是既成事實,無論哪一派佔了首都、組成了國際社會承認的政府,國內的分裂割據局面都很難一下消除,。











經常用了


這些絕對不屬於巧合,您不妨去對比一下中東的那些事,都是強人政治被軍人政權推翻,這些都是歷史演變,必然進程,獨裁控權著不可能一直逍遙閒散下去,少部分外部因素加不可逆的內部因素導致了這一結果。

“阿拉伯之春”,中東地區的連鎖反應。

  1.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年輕人布瓦吉吉,因為國家經濟蕭條,找不到工作,就去在街邊做起了小販,後被警察粗糙對待,不堪羞辱,自焚身亡,事情發酵,激起了人民對政府無能、物價上漲的憤恨,愈演愈烈,全國上下沆瀣一氣,最終總統總統本·阿里辭職歸咎,結束了23年的獨裁統治。
  2. 埃及革命。在突尼斯總統辭職後11天埃及爆發了一系列反政府活動:集會、遊行示威、罷工等,近100萬人參加了此活動,不久總統辭職,將權利轉交給了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
  3. 利比亞戰爭。卡扎菲――利比亞迷之人物,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他在位期間人民富足,全國上下統一,直到受“阿拉伯之春”影響,爆發反政府活動,最終聯合西方大國,一同推翻了卡扎菲政府,事後利比亞陷入內亂,經濟倒退20年,生活一日不如一日。
  4. 也門起義。同樣是爆發遊行示威,呼籲總統下臺,但是遭到了總統薩利赫的拒絕,激起民憤,炮轟總統府,薩利赫以及相關人員受傷,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隨後也門爆發了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總統辭職下臺,33年的政治生涯結束,權利交給了軍方。
  5. 敘利亞內戰。15名兒童因在牆壁上書寫反政府言辭,被捕,受到虐待,約10萬示威者在霍姆斯廣場靜坐,要求巴沙爾下臺,鎮壓中逐漸形成了敘利亞反對派,在這場運動中死了15000人之多。
    (敘利亞示威)

一下也全都是“阿拉伯之春”相關內容:


現如今,蘇丹因麵包事件引發的抗議行動,沒能及時解決,最終巴希爾被軍事政變奪權下臺,30年執政生涯結束。利比亞以哈夫塔爾領導的西部政府一路征伐,已經佔領了利比亞97%以上的土地,並已經攻進首都,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蘇丹總統巴希爾)


看看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以用“蝴蝶效應”形容,無非就是領導人長期執政、霸權,國家經濟長期蕭條,國家專制,政府無能,失業率居高不下,政治體制死板教條等等,所以這一切絕非偶然。

以上均是小編個人看法,歡迎大家評論,指出不足,相互學習,謝謝。


國際挖掘君


不算巧合。蘇丹也好,利比亞也好,還是近期同樣動盪的阿爾及利亞也好,都屬於中東北非地區,宗教文化屬於伊斯蘭文化圈,民族上雖不是阿拉伯人,但大部分都阿拉伯化了。

雖然政治形態各自都有各自的特點,但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強人政治+軍人政權。從埃及以前的穆巴拉克現在的塞西,敘利亞的巴沙爾,利比亞的卡扎菲,阿爾及利亞的布特弗利卡以及蘇丹的巴希爾要麼是軍人出身,要麼是軍隊代言人。所以這種在地域政治文化具有一定同質性的國家,往往也有一定的傳染性。回顧2011年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就席捲了大部分的中東國家。而政變的原因往往差不多,無非就是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國際環境惡化,執政者戀棧不去,軍隊等利益集團正好藉機換個代言人。所以讀史可以知興衰,看阿拉伯之春的演化,就知道換湯不換藥,人還是那一撥人,不過是換了姓氏而已,吃苦的終歸是老百姓。


正心談


蘇丹軍方軟禁總統。完全體現蘇丹國家不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總統是代表一個國家行使職權最高權限,下設議會,眾議院監督總統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軍方沒有權力軟禁總統。只有議會,眾議院通過投票超過50%以上才能行使,這是嚴重違反憲法。如果軍方政變那更是違反憲法,這對總統來說是不公平的。西方很多國家都是如此,根本不是一個民主國家。泰國上次選舉,軍方帶頭造假,國防部長罷免總理,甚至推翻總理,他信,英拉就是集中受害,嚴重違反憲法。造成國內混亂政局不穩的局。這樣的國家何談搞活經濟,何談幸福生活。只是把老百姓往火坑裡推。為了公平,公正,公開,平等。象這樣不民主的國家,人權得不到保障聯合國應介入監督,否則聯合國失去作用…


用戶4353469602832


風馬牛不相及。

一個是軍人干政,推翻合法政府(軍事政變的領導人、國防部長奧夫是巴希爾提拔認命的);另外一個是美國和北約在利比亞造了孽以後留下的後遺症。

蘇丹的政變就是以奧夫為代表的一群軍官造反,不滿巴希爾長達30年的統治;而且他們聲稱巴希爾政府腐敗,老百姓民不聊生,要取而代之。

軍政府不光是軟禁了總統,而且還解散了議會,暫停了國家憲法的權威;並且聲稱要至少管理國家兩年作為政府的過渡期。反正就是認為,你搞得不好,應該讓我來!

利比亞則不一樣。美國和北約毀掉了一個當時非洲最富裕的國家,摧毀了這個國家的國家機器,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卡扎菲死了七八年,人們仍然沒有看到一個美國式民主政府出現在這片土地上。

人們看到的是“兩個太陽”(利比亞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兩個城市分別由兩個不同的政治派別所控制)。一個是聯合國以及歐洲支持的政府;一個就是軍閥哈夫塔爾。

這個哈夫塔爾原本是美國豢養的,也有美國國籍,可是現在卻成了俄羅斯人手裡的香餑餑,成了一粒棋子。雖然能力有限,但是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持。

蘇丹的政變是因為民生問題而起,軍政府聲稱有能力給這個國家帶來和平與富裕;利比亞的問題是強人卡扎菲死了以後的後遺症,是大國之間的博弈。


閒看秋風999


這不算巧合,軍人有主導政權的國家,到了一定的時候,如果對軍閥沒有什麼不利和軍閥權利膨脹的時候,軍政主導的人看他喜好,他要換總統,他就積謀計劃,一舉推翻現政權,讓他爬上頂峰。他們這種動盪到了一定的時候也會被推翻,例子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