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由韓信領兵,能不能擊敗司馬懿而統一三國?

踏浪歸來2018


如果由韓信代替諸葛亮,那麼有兩種情況,一是沒有諸葛亮,韓信取代了諸葛亮的位子,二是諸葛亮還在,只是韓信代替諸葛亮領兵。第一種情況下蜀漢會滅亡的更早,第二種情況下韓信也很難擊敗司馬懿,但是蜀漢存在時間會延長。

劉備死後,蜀漢最大的問題是政局不穩,劉禪年幼,元老、荊州、東州、益州幾派勢力各有所求,此時最需要的不是一個能打仗的統帥,而是一個能穩定政局的政治家。如果以韓信換掉諸葛亮,那麼無疑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韓信是個用兵天才,然而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真正的白痴。在楚漢相爭時,平定齊國以後他主動向劉邦要官,後來又以按兵不動做要挾。可是這麼做了以後,韓信居然幼稚的認為劉邦會信守諾言讓自己永遠鎮守齊國。等到後來被貶為淮陰侯以後,韓信居然對劉邦發牢騷,說這是“狡兔死,良狗亨”,可謂是作死。而且韓信還不善於和同僚相處,公開表示以和周勃、灌嬰、樊噲等人並列為恥。

這種人扔在蜀漢時期,絕對是最早死在政治鬥爭裡那個。蜀漢也會因為缺乏諸葛亮來穩定政局而最先滅亡。

第二種情況下的話會好一點,諸葛亮可以安心在漢中處理政務,為前線調運糧草,韓信則負責打仗。這樣諸葛亮的壓力會輕很多,甚至可能多活幾年,而韓信在軍事方面比諸葛亮可能要稍微強一些,魏國的軍事壓力也會更大。

但是必須注意一點,韓信在楚漢相爭擊敗的多半都是庸才,在面對章邯這樣的名將時,雖然有數倍的兵力優勢,項羽也無力增援關中,依然足足花了10個月才消滅對手。而司馬懿也是以軍事家著稱,魏軍的實力也遠遠超過了章邯和蜀漢,韓信即使能稍微佔據上風,但是也很難徹底擊敗對方。

而且在地震造成西漢水改道以後,從蜀漢出兵北伐糧食運輸要比韓信出陳倉時困難的多,如果無法短時間內擊敗對方,陷入僵持,那麼韓信也只能選擇退兵。在這種情況下,蜀漢靠諸葛亮和韓信的組合即使可以在局部戰鬥中佔據優勢,但是國力畢竟遠遜於魏國,而且諸葛亮年事已高,一旦故去那麼只靠韓信更難擊敗魏國,最終只能看著魏國慢慢恢復國力,日益壓倒蜀漢。不過靠著韓信的軍事能力,蜀漢的存在時間將得到延長。


不沉的經遠


即使把諸葛亮換成韓信,韓信也不能擊敗司馬懿,一統三國,理由分析如下:

首先,韓信和諸葛亮都是軍事奇才,同時被列入武廟十哲,充分證明兩位軍事家才能之高,但是諸葛亮北伐六次均以失敗告終,從結果來看,確實覺得諸葛亮軍事才能不怎麼樣,但是如果瞭解諸葛亮北伐過程,你就會覺得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不弱,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就是北伐才充分體現出來,流傳後世。

如果把諸葛亮換成韓信,可以說韓信贏不了,可能還會敗的很慘,為什麼呢?第一,韓信在軍中威信高,但是在朝中威信就弱,遇到劉禪這種扶不起的阿斗,時不時背後給你惹點麻煩,韓信恐怕連北伐的機會都沒有,第二,韓信帶兵北伐,在裝備上肯定沒有諸葛亮帶的軍隊強,諸葛亮可是發明家,所以韓信的軍隊對付強大的魏國又增加了些難度。第三,韓信對付司馬懿,也相當於雞蛋碰石頭,韓信也是個善於出奇謀的軍事天才,奇謀的前提是對方有空子給你選,如果對手換做匹夫之勇還好,但是對手缺偏偏是守城大將司馬懿,司馬懿這人防禦做得非常好,沒有空子給你鑽,作為韓信,你也只能跟司馬懿正面對決或者強攻,正面對決,韓信沒學過陣法,不一定有司馬懿精通,正面對決難分勝負,強攻韓信只有敗。

如果是韓信叫司馬懿正面對決。我想司馬懿肯定會出來和韓信過招,韓信是做不到司馬懿還怕諸葛亮哪樣,如果司馬懿跟韓信過招,發現自己不如韓信,也會採取防守,讓韓信自己退兵,韓信又能怎麼樣,以韓信的政治才能,搞不好東吳背後來一擊,蜀國會更危險。所以韓信在三國很適合輔佐曹操,不適合輔佐劉備!


汐水柔情


邦為什麼能從蜀興起?當時秦末戰亂頻繁,天下都打個稀巴爛,唯獨巴蜀安定,自古巴蜀就是糧倉。劉邦軍糧儲備好,以至於劉邦次次被項羽打敗都沒活的好好。而當時劉備所在的巴蜀就不同了,劉備入川時和劉璋打仗,巴蜀早就沒秦漢的富庶了。劉備死之前還和東吳幹了一仗,蜀漢早就力不從心了。到了諸葛亮手裡幾乎就是一破爛攤子。而北方曹魏經過多年的平定,加上曹操鼓勵農桑、軍屯,生氣已經恢復了。隔壁東吳開發東吳,日子也不錯。沒有強大的國力說啥都是放屁。

環境不同。當年項羽稱西楚霸王時並不穩定,有些舊貴族根他幹,比如田氏家族,項羽在外面平亂時,劉邦時不時後院放火。等到項羽得罪各諸侯王,諸侯王又打不過項羽,結果和劉邦聯合起來對著項羽就是一頓胖揍。蜀漢當時,曹魏國內穩定,又鼓勵農桑,元氣開始恢復。東吳又和蜀漢幹了一仗,偷襲蜀漢荊州,蜀漢東吳根本不可能真心聯合。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國力。蜀漢人口巔峰不過百萬,卻要維持10萬常備軍,每十個人就有一人當兵,可想而知蜀漢維持多大的軍事支出。劉備入川后又極力打壓蜀漢舊世家,以至於他們都不怎麼支持蜀漢。西南蠻夷又蠢蠢欲動,馬超死後,也難以震住西羌,沒那麼多兵力對付曹魏。名將成名也是靠條件的。白起牛逼吧,白起每次打仗都是打硬仗,傷人七分,自損三分,沒有秦國強大國力根本不夠他耗。王翦牛逼吧,秦王的棺材本都給他了。樂毅牛逼吧,帶了多少國家才滅掉齊國。你沒有牛逼的國力,即使漢初三傑全給你也沒辦法。

也許會有人質疑我說,以少勝多的例子也不少啊!好我們來分析下這個問題。你打仗牛逼有毛用,你有多少本錢夠賠?項羽每次都贏劉邦,但有毛用?劉邦只要贏項羽一次就夠了。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墓,蘇聯打了那麼多年也沒吃下。但你聽說過阿富汗主動侵略過其他國家沒。當年俄國和中國都被日本打敗,都是海戰,可為什麼俄國不賠錢,中國賠!老大不了把軍隊往遠東和你日本人幹,看誰耗死誰。可見國力才是決定一切。

補充。下,中國歷史上南方打贏北方除了朱元璋就沒了(劉邦只是把巴蜀作為後勤)。朱元璋為什麼能打贏,因為蒙古人在南方養馬,留給朱元璋很多馬,朱有了騎兵,戰鬥力就很高了。而且朱元璋並沒有和北方地主漢人武裝有衝突,相反北方漢人武裝還幫助朱元璋。這應該是南北齊心協力趕走外族人。南方為什麼打不過北方?因為南方沒馬!騎兵戰鬥力很強,當年岳飛也是靠組建自己騎兵,才揚眉吐氣一把。項羽3萬騎兵打的劉邦五十多萬步兵沒脾氣。漢武帝為了打敗匈奴,特地去求汗血寶馬。當時蜀漢全是步兵,而曹魏的虎豹騎牛逼的不得了。曹真的虎豹騎兩次打敗諸葛亮。


雙龍的父親


如果三國時韓信在劉備帳下,應該可以打贏司馬懿,理由很簡單,諸葛亮善於理政,不善於帶兵。這可以從他歷次北伐的方方面面就能看得出來,由於他不善帶兵,所以倍加小心,由於不善帶兵,所以行軍路線選的也非常穩妥,你看他攻城拔寨,沒一次成功的,幾乎都是把敵人誘出來他才能發揮他的特長,如果敵人不上當,他就無計可施了,種種表現都在說明諸葛亮不善於帶兵打仗,而歷史上也說,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基本上至少作為後勤保障的,收稅,正糧,治理地方,也就乾乾這個工作。

而作為統兵帶隊的韓信就不一樣了,他熟讀兵書,深知兵法,行事果斷,敢於冒險,主張:兵者詭道也。所以才會充分利用敵人的矛盾,設下一連串的計謀,一次次以少勝多打敗所有對手。

假如,韓信出現在三國時期劉備的陣營裡,諸葛亮就可以和韓信來一出“將相和”了,兩個人配合好了,由韓信帶兵北伐,而且,一開始司馬懿還沒有帶兵過來,也許,當輪到司馬懿上陣的時候,韓信已經快打到許昌了。

另外一個,也不要只看蜀漢人口有多少,如果他們打下更多的地盤,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兵員,包括降卒,這都不是個事兒。關鍵是帶兵的人行不行。


喬治85744078


曹魏不內亂,還是不行。韓信之所以幫助劉邦統一天下,與齊國造反,諸侯搖擺不定有很大關係。如果當時不是齊國造反,劉邦根本出不了關中。這種情況下,韓信再有本事也不行,畢竟實力在那擺著。


歡樂說歷史


可能性不大,三國中蜀國最弱,並且人口稀少,士兵羸弱,人才和各類資源較為匱乏。再來看曹魏,三個國家裡一直都是最強悍的,可以看看除啦赤壁之戰的防禦戰遇到東南風,導致曹操失敗,東吳伐魏,蜀國伐魏有哪一次打過勝仗?三國鼎力已然成為大勢,當任意一方內政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誰想打過去的可能性都不大!為什麼晉朝能滅三國?因為魏蜀吳都有啦不同程度的內亂,魏國被大將奪權,蜀國後主昏庸無能,聽信太監亂政,而吳國後主卻行暴政,並且淫亂後宮!大家可以有次看出,當三方都沒有能力或者把握消滅對方時,那麼只能等待時機啦,而司馬懿正巧一直培育兒孫去搶奪勢力,一舉拿下魏國,成功串位!而他們去打蜀國和吳國時,這倆國正是最亂的時候,因此輕而易舉就能打敗對方。說啦這麼多,只想證明一點,無論換韓信還是其他軍事家,以當時的情況想打敗魏國,都是有點天方夜譚,因為魏國當時沒有任何內亂,更沒有任何薄弱處是你可以打疼的,諸葛亮用兵雖然厲害,但是他選擇的時機根本不對當然諸葛亮他也明白,可是他覺的自己時間不多,不能一直拖著,總是急於求成!恐託付不效!!


未來超科技


能,韓信打仗,快,準狠,一招制敵,絕不給翻身機會,諸葛,柔,細,緩,穩,進功先安排防守,後退,每次不能全力進功,每次功虧一匱,司馬懿以穩,實,膽小著稱,精於防守,一招未制敵,再想進功他難於上青天,只有韓信才是他的剋星


大海142581829


不是一個時代的人,無法比,如果從數據看韓信沒有贏的可能性,因為川蜀的國力根本支撐不了韓信,況且司馬懿也不是章邯這種人能比的還有就是司馬懿還有兩個堪比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懿可是出將入相的綜合體,


皖---七殺


韓信會指揮步兵打騎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