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弑母事件:不要让孩子成为教育下的恶魔 ——《天空之城》

本文3568字,阅读时间约11min


最近北大弑母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这名别人口中「品学兼优、与人为善」的北大才子,为何会精心设计杀害培养自己的母亲?各大媒体众说纷纭,事实是什么?我们还在等待当事人开口的那一天。

这就突然让我想起之前分析过的这部韩国高收视神剧:《天空之城》,每位家长都像是杀手一般,为了自己的名利、孩子的“前途”,让孩子的生命充满「禁锢」、「压力」、「攀比」,甚至不惜「犯罪」,非常裸露、却异常真实的描述了一批批望子成龙的家长。

现实,果真比戏剧,更加残忍。

“人们总是要以他人为代价来推进自己的自我”

——尼采

最近,很少看韩剧的我和大姐夫,完完整整舔完了创韩国收视新高的神剧——《SKY CASTLE》(中文译名:天空之城)。

这部剧在播出后,迅速创下收视纪录,打败了之前一直保持榜首的《鬼怪》。

鬼怪剧照

根本想不到,一向拍情情爱爱顺风顺水的韩国,竟然转头换了如此严肃的社会题材——高考

事实上,韩国的高考残酷性并不比我们的差。录取率仅50%,每年75%的学生会去补习班。2003年后,韩国学生的自杀率在OECD(经合组织)36个国家中始终位列第一(超过我国和日本),自杀的原因首位就是「成绩与升学」。

韩国一部关于「高考生」的纪录片中,16岁的少女艺媛,生活中没有漫画书、Kpop或Naver八卦,只有学习、学习、学习。她每天在书桌前端坐十几个小时,一刻不停地抄写教科书,抄到闭上眼睛也能写下来为止。

握笔的右手写到疼了,没力气了,她就用橡皮筋将手绑起来,靠着手腕的力量继续写。

“不那样的话,我不安心。”

韩国的补习班资源也是按照资本划分的,早在2011年,韩国父母们花出去的补习费就高达180亿美元

除此之外,为了推崇「素质教育」,高考还有相应的「软指标」,包括社会实践、课外阅读、获奖经历等一切内容写在一个本子里,学校会按照九个等级给出成绩。然而人性的贪婪和狡猾就此蔓延开来,

一位韩国家长决定为参加校内竞赛的女儿聘请家庭教师。

“孩子一个人是不可能得奖的,必须找个老师一起比赛。”

而这样的老师的花费相比补习班,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她忍不住感慨,所谓漂亮的生活记录本,不过是花钱堆出来而已。

这样的背景,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天空之城」这部剧的剧情其实甚至没有丝毫夸张,仿佛一部有剧情的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在这样的社会地下隐藏的矛盾,如果还没有警醒,某一天真的会迸发出来。


接下来,

我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剧中的4个极具争议的家庭

天空之城,不是宫崎骏笔下童话般的美好世界。

这座在外界看来“飘”在空中的城堡,并不像它的外表那么美好。

作为株南大学理事财团所有的高级住宅区,「天空之城」的目的是用于培养高端人脉,将价值数十亿的豪宅免费提供给株南大学医学院的人才、及法学院人才居住。

因此,这里的住户通通是德高望重的教授级别的医生、律师、检察官等「上流人才」。

而在这些上流家庭中的母亲,无论事业多么厉害,都无一例外要辞职在家养育孩子。

因为对于「天空之城」的住户,既没有资本运作的能力,又没有家族的庇护。说白了,一旦他们从这个职位上掉下来,他们就要举家搬出这里。

果然是一座虚无缥缈的“城堡”。

于是,让子女挤破头都要考进韩国最好的大学,便成为了他们最紧要的任务。

剧中的4组家庭展现了不同人性弱点,每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无一例外在他们父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个从天空坠落的家庭

剧集一开始,便是在天空之城庆祝英才考入首尔医科大学。然而没过多久,英才妈妈便用猎枪,在雪地里自杀身亡。天空之城的秘密被慢慢揭开。

英才的父亲强势,因为曾出过轨,妻子李明珠只能将所有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挽回丈夫的心,她只有将儿子教育得更加出息,优秀。

而一直被父亲凌驾于上,只有服从的家庭,就像已经破裂的玻璃杯,再也没办法蓄满。

在这个家庭,英才看到了父母婚姻不满,幼年的他认为只有自己学习好,才能保持家庭的完整,于是整整10年时间,他不再挣扎,尽自己所能努力学习,也受尽家人的凌辱。

无处倾诉的少年,只能将满腹委屈写进日记。

当他成绩不好时父亲就会咆哮:

“你为什么这么笨!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你爷爷,我,你的叔父、表兄们随便一考就能考上的学校,你为什么就是这么笨,考不上!”

父亲甚至用猎枪顶着儿子的脑袋。

父母无视除了成绩意外的所有东西,在这座「天空之城」司空见惯。什么情感、孩子的尊严、自由、为人处事,甚至偷东西也会被默许,认为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发泄情绪而已。

为了让孩子考上最好的大学,母亲们更是四处打听“秘方”。

英才妈妈找到了号称能100%帮助孩子考上首尔医科大学的「高考协调员」——金英株

。3年的补习费要上亿韩元。在这期间,孩子所有学习相关都由她管理,并且要求家长不要介入指导。

当教育中掺杂过多的金钱,本质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100%能考上的承诺,以及「明星协调员」的头衔并不是随便给的。

金英株得知英才对父母的恨以及报复心理后,为了督促他学习,给英才讲了一个故事:报复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得到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当父母处在最幸福的时刻时,让他们又突然失去最宝贵的一切。

自此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协调员最恐怖的地方:为了达到目的,她会不计后果的牺牲所有一切。这也变成了让英才家崩塌的导火索。

用虚伪填补自己 真相会让一切摔得支离破碎

城堡中的另一个家庭,也是大家看好的教育典范。大女儿艺瑞成绩优异,各方面也都名列前茅,对于考上医科大学也是志在必得。

但除了成绩,在同学和所有长辈的眼中,她是一个目中无人的大小姐,随随便便就对家人发火,看不起所有成绩差的孩子。

妈妈韩瑞珍想把孩子送进医科大学的心,应该是最急切的。她为了嫁入这个“豪门”用尽了所有方法,编造了另一个光鲜的自己,为了掩盖卑微的身世。

因此,即便得知了协调老师金英株变态的教育方式,依然说服自己:将艺瑞交出去。因为在她内心,没有什么,比让孩子考上首尔医大更重要的。甚至不惜下跪。

表面上,这里的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人生能延续地位和财富。

当得知住进家中的慧娜是丈夫与他前任的女儿,她不惜践踏慧娜的尊严来掩盖事实,只为了女儿们不会被影响成绩。

当慧娜死去,明知真相的她,眼睁睁的看着无辜的人被抓进监狱,只怕会影响到女儿的高考成绩。

而身为父亲的姜俊尚是虚伪的自私者,也是受害者。

为了爬上医院脊柱中心主任的职位,想尽办法与院长套近乎,帮院长到自己国会议员恩师的葬礼上,利用死去的人套近乎。当自己工作失利时,用自己的孩子作为胜利的筹码。

慧娜死去的那天,为了救院长孙子放弃了慧娜(并不知道是自己的女儿)。

然而更加悲剧的是,这一切包括成为医生的人生,都是姜俊尚母亲所希望的。甚至认为自己50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太可悲了。

姜俊尚的人生,其实就是他们孩子的未来。如果没有慧娜的死去,没有他与英才爸爸的谈话,这样错误的人生悲剧还会继续发生。

以踩着别人的身体为乐 灵魂早已缺氧

身为株南大学法学教授的车民赫,父亲是首尔医科大学毕业,对于他来说,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是一生的目标。

他热爱这种凌驾于人的快感,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组织了「读书会」,要求孩子们读不符合他们年龄的高深莫测的书籍,随随便便就否定其他人对这些书的理解。

为了将双胞胎儿子送进大学,他建立了一个暗无天日的自习室。逼迫他们成为金字塔顶尖上的人。

这样极端的做法,让大女儿作出了欺骗他们靠近哈佛的事情,差点酿成大罪,而这样做,只是因为希望爸爸能满意。

另一方面,慧娜的死让受波及的宇宙、艺瑞(为学校成绩前三名)不能参加高考,车民赫不但因为怕受连累而拒绝帮助无辜的宇宙找律师,还向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表达他们有机会了。

这是何其恐怖的人生观。

幸好,他们有一个真正爱他们、开明的妈妈,鼓励他们、给他们自由、做他们的朋友。

帮他们和父亲谈判;将昏暗的自习室装修成温馨的样子;在女儿脆弱的时候没有置之不理…才能让孩子们有喘息的空间。

趋利避害 想靠“站队”实现目标

虽然同样是株南大学医院整形外科教授,禹洋吴作为姜俊尚的下属百依百顺,生怕被踢出「天空之城」。

而母亲陈真熙为了丈夫的事业,也同样依附于姜家,处处阿谀奉承韩瑞珍,却也一直对韩瑞珍高傲的个性不满。

他们的家庭由于这一对以站队为主的「延续财富」手段,不仅让他们活得更累,也是着实将自己的命脉交在别人手上。

如此没有自己的思考,不在专业上努力的方式,在社会上非常常见。这也导致了他们孩子性格的软弱、没有自信,很容易就被艺彬(艺瑞的妹妹)怂恿去一起偷东西发泄压力。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

外表骄傲的人 内心总是脆弱的

最后,对于明星协调员,全剧的BOSS金英株。扑克脸,让你看不透她的内心。

她所辅导的学生,都能100%承诺考上理想的大学。她无疑成为了家长万众宠爱的「明星协调员」(韩国的高考协调员相当于私人家教)。

为了达到目的,她严格的管理学生饮食起居,时刻监控学生情况;甚至不惜刺激学生,用学生内心深处对家长的恨,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甚至盗取高考试卷,来维持学生的满分。

她利用上流社会家庭,对大学的趋之若鹜,毁灭了无数个家庭。

而她自己也曾经是一位天才的妈妈。却因她的逼迫,失去了爸爸,变成了智商低下、被关在豪华别墅里的空壳。

报复,或许是她所作所为的解答。

或许,她是希望让所有人尝到失去的滋味。也或许,这是她对这个无情社会的控诉,她想让和她一样的家长,痛苦的醒悟。

因为只有痛苦,才能让人刻骨铭心。

「天空之城」无疑是可悲的。

被财富欲望蒙蔽了眼睛的大人们,却也是最天真最傻的一群人。

他们天真的以为,孩子也会喜爱他们铺设的道路;他们天真的以为,考上好的大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他们错就错在,把「人」这个生物本身,想得太简单了。

而大多数成年人正是这样,把「自以为」当作「正确」。忽略了孩子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思考与选择的权利。


曾经胡歌在喝醉之夜发了一条微博。文字间仿佛已经述尽了他人生的无奈。

活在父母眼下的孩子们真的很辛苦。

知识的确是通往财富的一条路,但却不是唯一的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生活、成长为人的过程。

当一个个被别人的目光、地位、金钱控制的躯壳,鞭策着孩子们成为另一个躯壳时,只会有两种结果:

顺应父母成为永远关在笼子里的笼中鸟;要么就是激发矛盾,成为幸运的为自由战斗的变革者。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真的不会一帆风顺,这个道理当我在学校里的时候,根本不懂。

但步入社会后,我才发现:挫折不是排名落后、没考上理想的大学,真正的挫折,是击碎内心的东西。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让孩子成为

没有我们保护,也不易击碎的人;

成为无需他人指引,也能自辩道路的人;

成为为自己而活,而非为了他人的人。

这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撰文 yve

校对 zoe

先进思想的妈妈们都关注了